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從北京工商大學研究生招生信息網獲悉,北京工商大學2019年研究生入學初試自命題科目考試大綱已公布,如下:
北京工商大學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新聞與傳播綜合》(711)考試大綱
一、考試性質
《新聞與傳播綜合》是北京工商大學新聞傳播學科學術型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的科目之一。它旨在通過對考生大學本科期間所學傳播學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理論和基本方法的測試,考察其運用這些原理和方法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了解其學習和研究的潛力。
二、考查目標
《新聞與傳播綜合》依托大傳播概念,立足于基礎傳播學,涵蓋傳播的發展演化規律,傳播的類型,傳播的功能、傳播媒介對社會發展的影響、傳播學相關理論、傳播學研究方法、流派等傳播學的基本內容。要求考生:
1.準確識記傳播學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識、相關理論和不同學派的發展脈絡,以及有突出貢獻的傳播學者、理論家。
2.清晰掌握傳播和傳播媒介發展的基本規律及其和社會發展之間的互動關系。
3.透徹理解、科學評價傳播學的基本原理、相關理論、著名論斷,準確、恰當地使用傳播學科的專業術語,相關范疇。
4.運用傳播學原理和傳播學方法,解釋、剖析、解決歷史和現實中的傳媒現象和傳播學問題。
三、考試形式和試卷結構
(一)試卷滿分及考試時間
本試卷滿分為150分,考試時間為180分鐘。
(二)答題方式
答題方式為閉卷、筆試。
(三)試卷內容結構(以下供參考)
1.傳播學基本概念 約20%
2.傳播學基本原理 約20%
3.傳播學相關理論 約20%
4.傳播學研究學派及傳播學研究方法 約8%
5.理論聯系實際 約32%
(四)試卷題型結構(以下供參考)
1.單項選擇題20分(10小題,每小題2分)
2.名詞解釋30分(6小題,每小題5分)
2.簡答題 30分 (3小題,每小題10分)
3.論述題 70分(2小題,每題35分)
四、考查內容
(一) 傳播學的研究對象與基本問題
1.傳播與信息的定義和特點
2.社會傳播的系統性及特點
3.社會信息系統的運行與社會發展
4.傳播學的研究對象
(二)人類傳播活動的歷史與發展
1.人類傳播的發展進程
人類傳播的幾個發展階段。口頭傳播、文字傳播、印刷傳播、電子傳播及其歷史意義。中國印刷術和古登堡印刷術對印刷傳播的歷史貢獻。
2.信息社會與信息傳播
哈特的媒介分類。媒介進化與社會發展之間的關系。信息社會及其特點。
(三)人類傳播的符號與意義
1.符號在人類傳播中的作用
符號的定義。信號與象征符號。符號的基本功能。傳播過程中的意義。
2.人類傳播中的意義交流
符號意義的分類及符號意義的特點。情境意義。
3.象征性社會互動
象征行為及特性。現代文化的象征性。
(四)人類傳播的過程與系統結構
1.傳播的基本過程
傳播過程的構成要素。傳播過程的特點。拉斯韋爾、奧古斯德和施拉姆的傳播模式。
2.社會傳播的系統結構
社會傳播的總過程理論。賴利夫婦的傳播系統模式。田中義久的“大眾傳播過程圖式”。理查德·佩蒂的“詳盡分析可能性”理論。
(五)人內傳播與人際傳播
1.人內傳播
人內傳播概念、性質、特點以及環節和要素。米德的“主我與客我”理論。布魯默的“自我互動”理論。基模的定義及特點。阿克塞爾羅德基于基于基模理論的信息處理過程模式。
2.人際傳播
人際傳播的定義、特點及社會功能。庫利的“鏡中我”理論。自我表達與社會價值規范。
(六)群體傳播、集合行為、組織傳播
1.群體傳播
群體及群體的社會功能。群體傳播與群體意識。群體壓力與趨同心理。
2.集合行為及其傳播機制
集合行為及其發生的條件。群體感染和群體模仿。流言及其特點。集合行為種的信息流。奧爾波特的流言流通量公式。
3.組織傳播
組織傳播及其功能。組織內傳播的過程與機制。組織的信息輸出活動。
(七)大眾傳播
1.大眾傳播的定義、特點與社會功能
大眾傳播的定義、特點。幾種重要的大眾傳播功能理論。
2.大眾傳播的產生與發展過程
大眾傳播產生的時間、標志及歷史背景與條件。大眾報刊的特點。各種電子媒介的特點及其對大眾傳播的影響。
3.大眾傳播的社會影響
大眾傳播對現代人生活的影響。有關大眾傳播社會影響的兩種觀點的內涵。大眾傳播、信息環境與人的行為。人與環境互動過程的變化。現代社會中的“信息環境化現象”。
(八)媒介技術與媒介組織
1.媒介技術與社會發展
三種不同的技術道德觀。技術與社會相互聯系的三種立場。麥克盧漢的媒介理論。“電視人”,“容器人”,媒介依存癥。“電視烏托邦”思想。
2.媒介組織的性質和社會作用
傳播者與大眾傳媒。大眾傳媒的組織目標與經營制約因素。“把關人”理論的內涵及產生與發展。大眾傳媒“把關”的標準。懷特的“把關”過程模式。
(九)傳播制度與媒介規范理論
1.傳播制度與媒介控制
傳媒制度的定義。媒介控制的幾種體現。極權主義的媒介規范理論。自由主義的媒介規范理論。社會責任理論。民主參與理論。我國社會主義制度下的媒介規范理論。
2.關于傳播制度的幾種規范理論
(十)社會轉型與受眾變遷
1.“大眾”與大眾社會理論
大眾及大眾的特點。大眾社會理論的形成與演化。清水幾太郎的“拷貝支配”觀。
2.幾種主要的受眾觀
IPP指數。作為權利主體的受眾。作為“市場”的受眾。
3.分眾理論及其研究
分眾的概念、社會觀及理論依托。分眾觀的核心內容及理論依據。傳播媒介發展的三個階段。
4.“使用與滿足”——一種受眾行為理論
使用與滿足理論過程、運用及評價。
(十一)傳播效果研究
1.傳播效果研究的領域與課題
傳播效果的概念含義。傳播效果的三個層面。傳播效果的類型。麥奎爾關于大眾傳播的效果和影響的三個理論。
2.傳播產果研究的歷史與發展
子彈論或皮下注射論。有限效果論。說服性傳播效果論。
3.傳播效果的產生過程與制約因素
信源的可信性效果。休眠效果。傳播技巧及其與傳播效果的聯系。意見領袖、意見領袖特征及作用。傳播對象的屬性對傳播效果的影響。
(十二)幾種主要的大眾傳播效果理論
1.大眾傳播與環境認知——“議程設置功能”理論
2.大眾傳播、社會心理與輿論——“沉默的螺旋”理論
3.大眾傳播的潛移默化效果——“培養”理論
4.大眾傳播與現實“建構”——新聞框架與框架效果
5.大眾傳播與信息社會中的階層分化——從“知溝”到“數字鴻溝”
6.“第三人效果”——對大眾傳播影響力的一種認知傾向
(十三)國際傳播與全球傳播
1.從國際傳播到全球傳播
國際傳播的概念與主體。全球傳播的內涵。全球信息化的沖擊及影響。
2.關于世界信息傳播秩序的爭論
大眾傳媒宣言。麥克布萊德報告。塔羅瓦爾宣言。
3.國際傳播與全球傳播研究的若干重要課題
國際報道中的新聞價值。信息主權。文化帝國主義及特點。
(十四)傳播學研究史和主要學派
1.傳播學的起源、形成與發展
傳播學的形成的歷史背景。早期四大傳播學者及其學術思想和貢獻。傳播學的四大奠基人
及其主要貢獻。香農的信息論和威納的控制論對傳播學的貢獻。
2.傳播學的主要學派
傳播學經驗學派的特點、意義及局限。美國經驗學派的特點。批判學派的特點及主要流派、理論的主要內涵及觀點。
(十五)傳播學調查研究方法
1.傳播學調查研究的類型
2.抽樣調查法
簡單隨機抽樣。系統抽樣。分層抽樣。問卷制作的一般原則。
3.內容分析法
內容分析法的定義、特點、程序和技術。應用的目的。
4.控制實驗法
關注的條件。“所羅門4組控制實驗”及特點。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考研信息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