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一、基本知識點
教育學(部分)
緒論
領會教育學的研究對象,了解教育學發展簡史,理解學習教育學的意義與方法。
第一章 教育的概念
理解教育起源論和教育的質的規定性,掌握教育的基本要素及其相互關系,了解教育的歷史形態。
第二章 教育與人的發展
理解并掌握影響人的發展諸因素及其作用,深刻領會教育要適應年輕一代身心發展的規律。
第三章 教育與社會發展
掌握教育的社會制約性與功能,理解教育的相對獨立性,領會教育與我國社會主義建沒的關系。
第四章 教育目的
掌握教育目的概念、結構及與相關概念的關系,理解我國的教育目的制定依據及組成部分。
第五章 學校教育制度
掌握學校教育制度概念、制定依據等,了解我國的學校教育制度。
第六章 課程
理解課程的基本理論,掌握課程概念、分類,了解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現狀和世界課改趨勢。
第七、八、九章 教學(上)(中)(下)
掌握教學概念、意義、任務、基本原則、教學方法 、基本組織形式、教學評價的基本方法,了解教學過程理論、新興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方法組合、教學輔助組織形式和特殊組織形式、教學評價意義與原則,運用教學過程的規律認識解決實際問題。
第十章 電化教學
掌握電化教學概念,了解電化教學媒體,運用電化教學的一般模式和方法創新教學形式。
第十一、十二章 德育(上)(下)
掌握德育概念、基本原則、基本途徑與方法,理解德育過程的實質,了解德育的任務和內容,。
第十三章 美育
掌握美育概念、意義和任務,理解美育的過程和原則,科學認識美育的途徑、選擇恰當的方法。
第十四章 體育
掌握體育概念、意義與任務,了解衛生相關常識。
第十五章 勞動技術教育
掌握勞動技術教育的意義和內容,理解其過程和原則,了解其途徑和方法。
第十六章 課外活動
了解課外活動的特點和任務,掌握課外活動的基本要求與組織形式。
第十七章 學校與家庭
理解家庭教育的作用,了解家庭教育的任務和良好家庭教育的條件,領會學校對家庭教育的指導
第十八章 班主任
理解班主任工作意義,掌握班集體概念,領會班主任工作的內容和方法。
第十九章 教師
掌握教師概念、勞動的特點、素養,理解教師勞動價值,了解教師的培養和提高途徑與方法。
第二十章 學校管理
理解學校管理體制,了解學校管理人員、學校管理過程和原則,掌握基本的學校管理工作及方法。
中國教育史(部分)
第一章 原始時期的教育
中國教育起源
氏族公社時期的教育
第二章 夏、商、西周與春秋時期的教育
夏、商的教育
西周的教育
春秋時期教育的變革
一、官學衰廢
二、私學興起
三、私學的歷史特點
孔丘的教育私學
一、生平教育活動
二、重視教育的作用
三、提倡有教無類
四、培養德才兼備的君子
五、以六藝為教學內容
六、總結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
七、主張自覺修養德行
八、樹立教師的典范
九、歷史影響
第三章 戰國時期的教育
私學的興起
齊國的稷下學宮
墨子和墨家的教育思想
孟軻的教育思想
荀況的教育思想
法家的教育思想與實踐
戰國后期的教育理論
一、《大學》
二、《中庸》
三、《學記》
第四章 秦漢時期的教育
秦朝的教育政策及措施
漢朝的文化教育政策
一、各家并存,推重黃老之學的漢初文教政策
二、漢武帝獨尊儒術的文教政策
漢朝學校教育的發展和經學教育的特點
一、學校教育的發展
二、今古文經學之爭與漢朝經學教育的特點
董仲舒的教育思想
王充的教育思想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教育
魏晉的學校教育
南朝的學校教育
傅玄的教育思想
顏之推的教育思想
第六章 隋唐時期的教育
隋唐時期的文教政策
隋唐時期學校教育的發展
隋唐時期的科舉制
韓愈的教育思想
一、生平及教育活動
二、性三品說及教育的作用
三、學所以為道的教育目的
四、關于培養人才選拔人才的思想
五、論尊師重道
六、論教學方法
第七章 宋遼金元時期的教育
宋遼金元的教育
一、文教政策
二、教育制度
宋朝的書院
書院的萌芽
宋朝的書院發展概況
王安石的教育思想
朱熹的教育思想
一、生平和教育活動
二、關于教育的作用和目的
三、論小學和大學教育
四、關于道德教育的思想
五、論讀書法
第八章 明朝的教育
明朝的文教政策
明朝的學制和書院
王守仁和王廷相的教育思想
一、王守仁的教育思想
二、王廷相的教育思想
第九章 清朝的教育
清朝的文教政策
清朝的書院
黃宗羲、王夫之、顏元的教育思想
張之洞的教育思想
清末的教育改革
一、洋務學堂
二、洋務留學教育
三、中學為體,西學為用
四、維新教育改革
第十章 民國時期教育
壬子癸丑學制
1922年學制
蔡元培的教育思想
一、生平和教育活動
二、五育并舉的教育方針
三、改革北京大學,實踐大學教育思想
四、教育獨立思想
楊賢江教育思想
宴陽初的教育思想
梁漱溟的教育思想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第十一章 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根據地教育
新民主主義教育方針的形成和確立
一、蘇維埃文化教育總方針的提出
二、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的教育
三、新民主主義教育方針的確立
四、解放戰爭時期的教育方針政策
蘇維埃根據地及抗日民主根據地教育的發展
一、蘇維埃根據地教育的發展
二、抗日民主根據地教育的發展
革命根據地教育的基本經驗
一、教育為政治服務
二、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
三、依靠群眾辦學
外國教育史(部分)
第一章 東方文明古國的教育
一、了解古代埃及教育。
二、了解古代印度教育。
第二章 古希臘教育
一、了解和掌握古希臘的教育發展狀況,以斯巴達和雅典教育為主。
二、深入了解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掌握基本史實和教育思想。
第三章 古羅馬教育
一、了解古羅馬教育發展狀況,包括共和國、帝國時期教育發展。
二、了解西塞羅、昆體良、奧古斯丁教育思想。
第四章 西歐中世紀教育
一、了解和掌握基督教教育教育形式、機構、內容和教育思想。
二、了解封建主貴族世俗教育。
三、掌握中世紀大學形成和城市學校發展
第五章 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時期的教育
一、了解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教育,包括意大利、北歐人文主義教育,掌握人文主義教育基本特征。
二、掌握新教教育主張和教育實踐。
三、了解天主教耶穌會學校的組織管理和教學方式。
第六章 歐美主要國家和日本近代教育
一、掌握英國近代教育發展歷史。
二、掌握法國近代教育發展歷史。
三、掌握德國近代教育發展歷史。
四、掌握美國近代教育發展歷史。
五、掌握俄國近代教育發展歷史。
六、掌握日本近代教育發展歷史。
第七章 西歐近代教育思想
一、掌握夸美紐斯教育思想。
二、掌握盧梭教育思想。
三、掌握裴斯泰洛齊教育思想。
四、掌握赫爾巴特教育思想。
五、掌握福祿培爾教育思想。
六、掌握馬克思和恩格斯教育思想。
第八章 19世紀末至20世紀前期歐美教育思潮和教育實驗
一、了解歐洲新教育運動,掌握其中的著名實驗和主要理論。
二、了解美國進步教育運動,掌握其中著名的教育實驗。
第九章 20世紀歐美主要國家和日本教育的發展
一、掌握英國現代教育發展歷史及重要法案。
二、掌握法國現代教育發展歷史及重要法案。
三、掌握德國現代教育發展歷史及重要法案。
四、掌握美國現代教育發展歷史及重要法案。
五、掌握日本教育的發展歷史及重要法案。
六、掌握前蘇聯蘇聯和俄羅斯教育的發展歷史、重要法案及教育思想。
第十章 現代歐美教育思想
一、掌握杜威的教育思想。
二、了解現代歐美教育思潮。
教育心理學(部分)
“教育心理學”主要內容包括學生心理、學習理論、學習心理、教學心理、教師心理。本課程考試重點在學生心理、學習理論、學習心理等方面內容。
要求考生理解和掌握教育心理學的基本概念、原理,能綜合運用所掌握的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及其在教學中合理運用所掌握的理論。具體內容如下:
1、緒論
(1)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對象與任務 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教育心理學的研究任務
(2)教育心理學的歷史發展與趨勢 教育心理學的起源、發展過程、研究趨勢
2、學生心理
(1)學生心理發展
學生的認知發展:
皮亞杰的認知發展理觀與教育 建構主義發展觀;認知發展的階段;影響認知發展的因素;認知發展與教學的關系;
維果斯基的文化歷史發展觀與教育:文化歷史發展理論;心理發展觀;內化學說;最近發展區;維果斯基發展理論的教學應用。
(2)學生的個性和社會化發展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心理社會發展理論的教育價值;自我意識、自我概念和自尊。
(3)學生的個體差異
個體的智力差異;個體的學習風格差異;特殊需要兒童的教育。
3、學習理論
(1)學習的內涵與分類
學習的實質;學習的種類。
(2)行為主義的學習理論
巴甫洛夫的經典性條件反射說;華生的行為主義;操作性條件作用;社會學習理論。
(3)認知學習理論
學習的信息加工過程;
知識的組織結構:布魯納的認知結構思想:認知學習觀;結構教學觀;發現學習。
認知結構與有意義學習:有意義學習的實質和條件;認知同化理論與先行組織策略。
陳述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
(4)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
建構主義的發展;建構主義的基本觀點:知識觀、學生觀、學習觀;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與在教學中應用。
(5)人本主義學習理論及應用
馬斯洛的學習理論;羅杰斯的學習理論。
4、學習心理
(1)學習動機
學習動機的內涵、學習動機的分類。
學習動機的個體因素:成就動機理論;情緒狀態;動機信念(自我效能感理論、歸因理論、學生的能力觀、目標取向、學生的自我價值導向)。
學習動機的情境因素。
(2)知識建構
知識含義及其類型;知識學習的影響因素。
知識的學習:陳述性知識的學習;程序性知識的學習。
知識遷移:遷移的含義、遷移分類;遷移的理論;為遷移而教。
(3)問題解決與創造性
問題與問題解決;問題解決過程;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創造性的含義及創造性思維的特征。
(4)自我調節學習
自我調節學習含義及階段。
自我調節學習的策略:學習策略含義及種類:認知策略;元認知策略;資源管理策略。
(5)品德學習
道德認知的發展及培養:皮亞杰道德認知發展理論;科爾伯格道德認知發展理論。
道德情感的形成及培養;道德行為的社會學習理論。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