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619《政治學原理》考試大綱
一、考試目的與要求
《政治學原理》是行政管理專業的核心基礎課程。本課程要求學生掌握政治的基本概念、政治關系、政治制度、國家結構、政黨政治、政治文化、政治發展、政治民主的基本內容,以及西方政治學發展概要方面的基礎知識。通過政治學原理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和掌握現代政治學的基本原理和西方政治學的基礎知識,奠定學習相關專業課程的堅實基礎,提高政治理論素質,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作風和科學思維等,提高運用政治學原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考試目的:測試學生對政治學原理的基本概念、基本范疇、基本原理、基本方法掌握的程度,考察學生運用上述知識分析和解決現實行政管理問題的能力,并由此判斷學生是否具有進一步深造的基本素質和培養潛力。
考試要求:全面系統掌握政治學原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基本方法等基礎知識;具有政治學相關知識的綜合能力;初步具備運用政治學理論認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考生應關注當代政治領域的熱點問題。
二、考試方式和考試時間
閉卷考試,總分150分;考試時間為3小時。
三、參考書目(僅供參考)
1.《政治學基礎》,王浦劬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
2.《西方政治學說史》,浦興祖等主編,復旦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四、試題類型:
主要包括選擇題 、是非題、 名詞解析、簡答題、論述題(材料題)等類型,并根據每年的時事政治以及學校的相關要求考試作相應調整。
五、考試內容及要求
第一部分:政治學基礎
一、政治
掌握:政治的含義;馬克思主義的政治觀及其基本內容等。
熟悉:了解各種非馬克思主義政治觀;政治關系的社會地位:政治與經濟的關系、政治與法律的關系、政治與宗教的關系、政治與道德的關系等。
二、政治學
掌握:政治學的含義以及政治學的內容構成;馬克思主義政治學的產生及其特點。
熟悉:西方政治學的歷史發展,包括奴隸社會的政治學說、封建社會的政治學說、資本主義社會的政治學說;馬克思主義政治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歷史分析法、經濟分析法、階級分析法、利益分析法等;西方政治學主要研究方法,包括傳統政治學研究方法、現代政治學研究方法等。
三、利益與政治
掌握:利益的含義、本質以及利益關系等;利益在政治關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等。
熟悉:利益的形成:利益起源于人的需要 、需要是在生產中實現的、需要在各種社會關系中轉換為利益;利益的種類;共同利益與利益矛盾等。
四、政治權力與政治權利
掌握:權力、政治權力的含義;政治權力的類型,包括按照政治權力主體的性質劃分、按照政治權力主體的組織類型劃分、按照政治權力主體的功能劃分等不同類型的權力;立法權、行政權和司法權的含義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權利、政治權利的含義與實質;政治權利對于政治生活的作用;政治權力與政治權利之間的關系等。
熟悉:政治權力的構成要素,包括客觀要素和主觀要素;政治權力的特征,包括,制約性、能動性、動態發展性和工具性等;權利與義務的關系;平等權、自由權和參政權的含義;權力與權利的關系等。
五、國家與國家形式
掌握:國家的含義和本質、馬克思主義的國家觀;國家的職能,包括政治統治職能和社會管理職能;國家的歷史類型;國家結構形式;政體的含義以及政體劃分的標準;馬克思主義關于政體劃分的標準;國體與政體的關系;單一制和聯邦制的含義及其基本特征等。
熟悉:各種非馬克思主義的國家觀;國家的起源,包括雅典國家、羅馬國家和日耳曼國家;劃分國家歷史類型的標準;資本主義以前的國家類型、各種資本主義國家類型;社會主義國家;歐洲封建國家與中國封建國家的主要區別,包括土地占有形式、權力結構形式、政治與宗教的關系等;國家政體的基本類型,包括君主制、立憲君主制、共和制;君主制在西方和東方的差別;人民代表大會制的含義及其主要特點;“三權分立” 、“議行合一” 等。
六、政黨
掌握:政黨的含義、本質以及政黨的基本特征;政黨制度的含義;資本主義國家政黨制度類型,包括“兩黨制”、“多黨制”;社會主義國家政黨制度類型,包括“一黨專政制度”、“多黨合作制度”等。
熟悉:政黨產生的條件;資本主義國家政黨與政府和社會的關系;政黨的地位和作用;資產階級政黨的基本特征;英美兩黨制的區別;無產階級政黨的基本特征;無產階級政黨領導國家的方式;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度的基本內容以及與西方多黨制的主要區別等。
七、政治社團
掌握:政治社團的含義;政治社團的特征;政治社團的類型,包括資本主義國家政治社團的類型和社會主義國家的政治社團的類型等。
熟悉:不同社會性質政治團體的根本區別;政治社團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資本主義國家壓力集團活動方式;社會主義國家政治社團活動方式;了解資本主義國家壓力集團與權力機構之間的關系、社會主義主義國家政治社團與權力機構之間的關系等。
八、政治管理與政治統治
掌握:政治統治的含義;政治統治的類型和方式;政治管理的含義;政治管理的職能;政治管理的基本類型和方式等。
熟悉:政治統治的基礎;政治統治的特點;政治統治的作用;政治管理的作用;政治管理與政治統治的聯系與區別等。
九、政治參與
掌握:政治參與的含義;政治參與的類型,包括資本主義國家的政治參與和社會主義國家的政治參與;政治參與的方式,包括政治投票、政治選舉等。
熟悉:政治參與的功能;當前中國政治參與的主要方式;政治參與的主體,包括公民、政黨、政治社團;政治參與的主要制約因素;政治參與的作用和意義等。
十、政治發展
掌握:政治發展的涵義;馬克思主義的政治發展觀;政治發展的主要類型,包括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政治發展、發展中國家的政治發展、社會主義中國的政治發展;政治革命的含義;政治改革的含義;政治民主的含義;政治民主的類型等。
熟悉:政治發展的基本內容;廣義的政治發展與狹義的政治發展;政治革命的特征;政治革命發生的條件;政治革命作用;政治改革的原因、目的、戰略;社會主義民主應遵循和貫徹的基本原則等。
十一、政治文化
掌握: 政治文化的含義;政治心理的含義;政治思想的含義;政治社會化的含義等。
熟悉:政治心理的特點;政治心理的形成基礎和構成要素;政治心理的作用;政治思想的特征;政治思想的結構和類型;政治思想的作用;政治社會化的特點、媒介與影響因素;政治社會化的類型和作用等。
第二部分:西方政治學術史部分
一、古希臘羅馬政治學說
掌握:柏拉圖的“哲學王” 思想;亞里士多德的政制(政體) 思想的主要內容;亞里士多德“人是天生的政治動物”的含義;西塞羅自然法理論的主要內容等。
熟悉:西方政治學說史的分期原則和具體依據;城邦的產生、本質、以及城邦的改革與存在的問題;七賢的政治思想;伊壁鳩魯的政治思想;塞涅卡的主要政治思想等。
二、中世紀西歐政治學說
掌握:奧古斯丁的“雙城之說”的主要思想;托馬斯·阿奎那的政治學說對后世西方政治學的影響等。
熟悉:中世紀西歐社會狀況和政治學說概況;神學政治觀;柏拉圖主義;亞里士多德主義;奧古斯丁的政治學說的歷史意義等。
三、文藝復興時期西歐政治學說
掌握:馬基雅維利人性論的主要內容;馬基雅維利的政治學說對后世西方政治學的影響;布丹主權學說的主要內容;莫爾《烏托邦》的主要政治思想及其歷史意義;康帕內拉《太陽城》的主要政治思想及其歷史意義等。
熟悉:文藝復興時期西歐社會狀況與政治學說概述;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萌芽;教會勢力的衰落;社會等級次序的改變;人文主義與自由精神的興起;布丹的“主權論”思想;路德與加爾文政治學說的主要思想等。
四、17世紀荷蘭政治學說
掌握:格勞秀斯主權理論的主要思想;格勞秀斯國際法理論的主要思想;斯賓諾莎的契約立國說的主要思想等。
熟悉:格勞秀斯的自然法理論;斯賓諾莎的自我保存是人類和自然的共同本性;斯賓諾莎關于政治的真正目的是自由的主要思想等。
五、17世紀英國政治學說和18世紀法國政治學說
掌握:十七世紀英國政治學說的主要貢獻;哈林頓關于選舉法理論的主要內容;霍布斯主權學說和人民的權利的主要思想;洛克的政治學說對后世有哪些影響;孟德斯鳩關于“三權分立”的主要思想;盧梭關于社會契約論的主要思想等。
熟悉:溫斯坦萊的主要政治思想;洛克關于自由是不可剝奪的自然權利的思想;伏爾泰政治社會觀點的哲學基礎;伏爾泰的社會改良思想;開明專制等。
六、18世紀后半期美國政治學說
掌握:潘恩的理想政府,特別是“代義民主制”思想;杰斐遜關于“天賦權利論”的主要思想;漢密爾頓等人的聯邦制理論等。
熟悉:美國建國時期政治思想的現實主義特征;杰斐遜的民主共和國理論;漢密爾頓和麥迪遜的人性論和人民觀思想等。
七、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德國政治學說
掌握:康德關于非暴力反抗理論的主要內容;黑格爾關于國家學說的主要內容等。
熟悉:康德關于法權學說的主要特點;康德關于國家的本質和目的;黑格爾關于君主立憲制思想等。
八、革命后西歐政治學說
掌握:伯克政治學說的社會意義;邊沁政治學說的特點;密爾關于代議制政府理論的主要內容等。
熟悉:貢斯當的自由觀和憲政觀;托克維爾關于“新專制主義”的主要思想及其特征;邊沁政治學說的特點;邊沁政治學說對后世的影響等。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