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5/211院校學術資源多,業界大牛多,平臺高,很多同學都向往著名聲赫赫的學校,名?佳性絹碓交馃帷5俏覀冋娴姆985/211不可嗎?很多人心中都有名校情結,有追求是好的,是不是也要稍微理性一些呢?
關于要不要考985/211這件事,網友們分成了兩派,我們先來看看他們考與不考的理由分別是什么吧~
選擇985/211派:
@疏桐
因為我本科就是985,我沒有退路。
@?
因為夢想啊……那個學校就是我高考之后這四年最想去的地方……雖然在一個城市里但是每次去都會心存敬畏……考研過程中每次看到那個學校名字內心都會顫動……感覺自己離它越來越近了……又害怕失之交臂.....夢一定要有....因為你不會想象到這個夢會讓帶著你走多遠。
@冷鋒
因為當了很久的咸魚,現在咸魚想翻身!
@噠
有一個很敬仰的人在那所學校。所以,即使要拼了命也要努力考去,與他呼吸同一片土地的空氣。
@楓
為了去華為!必須考985的研究生!
不選985/211派:
@夏淺
我沒有選擇985/211,我覺得這已經是我的極限了,畢竟三本的限制太多。
@天子笑分你一壇
專轉本考上本科,不甘心還想再往上爬。但是因為出身,沒膽子沖211。其實心里也挺難受的選了一所雙非,只想求穩有學上。我覺得也許人越長大,越能體會自己其實是個普通人吧……所以,我沒有選擇211、985。
@忘川
本科三本,考了普通院校,但并不是說就很容易。知道錄取的時候,并沒有大喜大悲,可能是因為花了很多時間很多精力,讓結果變得意料之中。雖然考的是普通院校,但是為考研奮斗的那段時光仍然讓我感動。
@身感心賞
并不是最好的選擇都在985/211,有些學校雖然普通但是專業好,也值得你們一試,學歷是個重要的敲門磚,但只要你努力學習,提升能力,走到哪里都不會差。加油!
@木堇
考研只為喜歡的專業,專業實力是唯一考慮的因素。
兩派各有各的道理,那關于考不考985/211這個問題我們20的小伙伴們究竟該如何看待呢?
對于20考研的小伙伴,有些人會告訴你,“我有一個師兄”,?瞥錾恚瑢2灞咀x個小城市高校,考研怒上華南理工,現在都讀到博士了;“我有一個師姐”,從聽都沒聽過的小學?既A南理工,總分和兩門專業課都是第一,總分把本校出身的第二名直接甩出30分去。
有些人又會告訴你,你這個專業,報錄比擺在那里,每年都是十幾比一,二本勝算擺在那里,每年就屈指可數的人,三本勝算擺在那里,有史以來就一個人,跨專業的勝算擺在那里,有史以來就沒人過初試。而且“我有一個師姐”,初試過線都二十幾分了,還是面試被淘汰了。
兩邊其實都是真的,但你面對這兩邊的看起來如此矛盾的真實信息,怎么理解好呢。你要知道,中國太大了。小概率害怕大基數,就算你是萬中無一的精英,那在全中國也有十來萬人。能拿來讓人產生幻覺的雞血案例,永遠都不缺的。
你也要知道,既然所謂成功指的是在激烈的競爭里淘汰多數人,那就意味著希望渺茫天生就是成功的定義的一部分,失敗才是常態。成功的例子如果不缺,失敗的例子當然是更不缺了。幸存者偏差主要負責把成功案例推送到你面前,然而你要是去問自己學校的老師“我們往年那些考研的師兄師姐勝算如何呀”,那必然是個讓人絕望的賬面。
你當然要去了解這些情報。但就看你怎么處理它了。你承擔失敗的風險,是你獲得成功的必要不充分條件,考研也一樣。你要考一個很好的學校,能構成改變命運的機遇的那種,那它就很難考;你要考一個唾手可得的學校,那它的檔次你就要將就些。
因此,在面對要不要考985/211這個問題上,小編覺得最好的態度就是不因為先例很少而退縮,也不無憑無據地認為自己能復制或成為先例。能心平氣和地認識自己的現狀并通過持續耕耘不斷完善自己,不斷讓自己看到自己的進步,讓自己看到自己身上不斷在積累著實打實的可以賴于制勝的憑依。
這樣,當有人問:你覺得你憑什么能成功時,大家有東西可以展示,而不是說“因為我有一個學姐”;當你真的成功的時候,你覺得你實至名歸了,你是當之無愧的,而不是因為僥幸;而當你沒有成功,你依然欣喜于你在這個過程里的進步,你知道努力過后的你起碼比沒努力過的話要強,你不覺得付出是無謂的,也不憎恨那個沒有接納你的高校,而是覺得,它正是因為這么需要追趕,才配得上成為你那段歲月里的夢想吧。
關于要不要考985/211這個問題,大家還是要審視自己是什么人,持有什么,加以努力后可能去持有什么。畢竟,客觀的過往數據只能用以討論整個人群的成功率,凡事落到具體的人身上時,只要不是絕無可能,那就無非是難者不會、會者不難了。
最后,考研是擺脫本科院校限制的最好方式。曾經的高考失利,考研給了你翻身上岸的一次機會。但大家公認的好東西不見得就適合你,不選擇985/211,不見得就比別人差,不如別人努力。即使考上的是普通院校,也要為一直奮斗的自己而鼓掌!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