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研究生報名人數又創了新高。近幾年考研的熱度似乎一點沒有消退,人們期待著通過研究生考試獲得更高學府的入門券,獲得更換專業的機會,獲得深入學習研究的機會以及更加明朗的未來。與考研熱同時出現的另一個現象是研究生招生表現出較為明顯的冷熱不均——專業間冷熱不均、高校間冷熱不均、地區間冷熱不均。這種冷熱不均說是冰火兩重天不為過。
冷熱兩重天背后有現實緣由
根據中國教育在線發布的統計數據,2018年工學招生比例最大,接近40%,管理學次之,第三是醫學。與此相反的是,報錄比上,工學類相對較低,接近甚至達到1∶1,而管理類、經濟類等專業報錄比相對較高,超過40∶1。
這些數據說明一個問題,大家都在一窩蜂地選擇管理、經濟等熱門專業,才會出現40∶1的“嚇人數據”,也有一些類別的工學專業只要報名就能來,所以能“毫無壓力”地1∶1。有網友自己總結出的“文科專業冷、商科專業熱、工科專業不冷不熱”看來也不無道理。
元培教育研究院副院長洪文表示,現在很多熱門專業、學校報考者眾,冷門專業無人問津的現象確實存在,發達地區的學校受歡迎,邊遠地區的學校都不愿意去也是現實情況。這些現象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了相關產業、地區的發展。
很多人認為研究生招生出現的冷熱不均現象是由民眾跟風決定的。但洪文認為這背后一方面是大家的固有印象,另一方面是薪資、生活態度等現實原因決定的。“比如大家覺得學工就會比較辛苦,學文會找不到工作,學管理就能做管理崗位,學商科收入就會高,這都是人們一直以來的固有印象。”根據專家們的調查,在高考填寫志愿的時候,更多家長愿意讓孩子去一二線城市、發達地區就讀,覺得以后有更多的發展機會和更高的薪酬。
每一個現象背后都有更深層次的原因,研究生招生的冷熱對比也是如此。
選擇專業需考量社會發展
當大多數的人追逐看起來光鮮的專業,選擇薪酬更多的地區和職業,短時間內可能還看不出特別大的影響,但時間長了以后,國家社會的發展就會出現一些問題。比如,一些對國計民生有重要意義的產業就出現了在招聘過程中招不到合適的人才的情況。
科技部中國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樊立宏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我國已經成為研究生教育大國,近年來的招生人數呈逐年增加的趨勢,但確實存在結構問題和質量的問題。她表示,隨著新興學科的興起與發展,有些專業無論是本科、還是研究生的數量都遠遠不能滿足需求,確屬需要擴大招生規模,進行招生數量的專業結構、規模調整。例如,我國網絡安全領域的人才需求和人才培養數量之間缺口巨大,互聯網領域人才培養遠不能滿足企業需求。這些專業需要增加招生規模。
在大多數考生追熱的情況下,冷靜地思考一下未來社會的發展會發現除了經濟、金融,除了北京、上海之外或許會有更好的選擇。毛明是一位研究生的父親,他的孩子在七年前參加研究生考試時,他給出了跟別的家長完全不一樣的建議。他告訴科技日報記者,當時很多人都勸孩子選擇公共關系管理、金融學等這一類的學科,但是他的建議是環境工程。他說,由于曾在國外待過一段時間,他對一些問題的看法不太一樣。“我當時覺得我們國家的環境工程還在起步,未來一定大有可為。”在毛明的認知里,職業是要從事一輩子的事情,一輩子很長,社會一直在發展變遷,在選擇專業的時候眼光應該放得更長遠,要專注整個社會的發展變化和需求,而不是看眼下哪個專業掙錢多,哪個學校名頭大。
事實證明,毛明的長遠考量有著現實的意義。他告訴記者,孩子最終聽取了他的意見,現在正從事環境工程相關的工作。因為最近一些年,全國各地都對生態環保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兒子所在的行業一直都處在穩步發展中。
融合發展是“破局”關鍵
實際上,不管是教育專家還是產業界人士,都已經看到了研究生招生冷熱不均帶來的問題。在他們看來這一問題的嚴重之處,在于它不止存在于研究生招生中,甚至在本科生招生、學生職業規劃等各個方面都存在。而過去一兩年里,正通過頂層設計一步步改變這一狀況。
根據洪文的理解,我國已經從頂層設計開始改變冷與熱的現狀。最近幾年更是動作頻頻。在專業規劃上,各大高校前所未有地重視學科之間相互交叉和滲透,這已經被認為是當代科學發展的主要趨勢。在學生培養上,教育界開始與產業界協同教學,讓學生做到理論、實踐相結合,教育部、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工程院出臺的《關于加快建設發展新工科實施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2.0的意見》,更是明確提出強化工科教師工程實踐能力,建立高校工科教師工程實踐能力標準體系,把行業背景和實踐經歷作為教師考核和評價的重要內容。在地域資源的配置上,最近幾年一直強調的“雙一流”和“新工科”建設,就是要在原有的“985”“211”之外“殺出一條路”。從“雙一流”的第一批評選名單不難看出,一些聽起來并不知名,也并不位于一二線城市的學校也能入選。這背后正是其獨特的專業或者是其在某些特殊領域的積累與貢獻。
研究生學習只是幾年的功夫,但職業規劃和選擇卻是事關一輩子的大事。所以專家表示,不管研究生招生如何冷熱不均,不管國家布局如何變遷,對于廣大考生來說,找到自己感興趣的專業,從事自己喜歡的行業才是最重要的。洪文也表示,希望考生們在選擇專業之前,先做職業規劃,深入思考一下自己的需求,而不是一味地看哪個專業工作好找、薪資高,哪個學校知名,或是哪個城市比較繁華。這個領域的工作能否讓你有幸福感,是不是你愿意長久從事的領域才是關鍵。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