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教育部、國家發改委聯合下發的《2012年全國研究生招生計劃的通知》顯示,2012年我國研究生計劃招生規模達584416人,其中碩士生517200人。與2003年的26萬多人相比,10年間翻了一番。與此同時,報考研究生的數量迅猛增加。2012年報考碩士研究生的人數為165.6萬人,比2011年又增長14萬人(6.9%),創歷史新高。隨之而來的,碩士生就業率低于本科生,一個導師帶十幾個學生的新聞頻頻見諸報端。面對碩士研究生擴招帶來的結果,更有人心酸地調侃:你猜得到開頭,卻猜不到結尾。(11月15日《燕趙都市報》)
這里,且讓我給你一個現實的“結尾”——25歲的王晶晶考上某大學哲學系研究生時,她的父母擺了酒席進行慶賀,因為她是家族里第一個考上研究生的孩子,大家看她父母時流露出的羨慕神情,她至今記憶猶新。但是3年后,她卻成為家里第一個失業的人——“一看見我,很多人就會想我的研究生白上了。”
其實,王晶晶也不是沒找工作。畢業后,她先是應聘一家廣告公司,從事文案策劃,由于不堪忍受微薄的工資待遇和超強度的工作壓力,半年后毅然辭職。后來,她又應聘一家網站的編輯。這回不用半年,僅僅干了不到3個月的時間,就因公司缺乏人情、勾心斗角、無法適應辭去工作。而且辭職后沒有再找,干脆收拾行囊回了老家。聯想到去年媒體報道的北京大學碩士研究生蘇黎杰,因不適應大城市的工作,回家鄉當起了油漆工。這種“貶值”的現實,還真讓人唏噓不已。
我當然不是說王晶晶和蘇黎杰,就不能從事普通工作,而是認為,讓哲學研究生和環境學研究生去干與自己所學專業豪不搭界的事情,至少是一種職業的錯位,是對人力資源的浪費。你想,作為名校的碩士研究生,她應當在適合自己的“專業”崗位上為國家做出更大的貢獻,為自己贏得更好的地位。而她們荒廢多年寒窗苦讀的成果,去干一件沒有多少技術含量的工作,豈止造成資源浪費,還擠占了別人就業的機會。
其實,研究生就業不如本科生,本科生不如專科生,甚至不如職校生,讀完本科,還得“回爐再造”專科,這是現代教育的扭曲。它說明研究生貶值的情形已經到了十分嚴重的地步。同時說明,擴招的研究生上稀釋了教育的質量。在導師越來越“忙”的同時,研究生的論文也越來越“水”。可是這種現狀,是愈演愈烈了呢,還是得到遏制了呢?想必今年考研凈增的14萬人,已經給出了確定的答案。
細究起來,這種現象大約是就業形勢逼迫的結果。由于我國勞動力供過于求的矛盾一直以來比較突出,考研一定程度延緩了就業的壓力。但是當緩沖期過了以后,就像滾滾黃河,即便走過99道彎兒,最終還得流入大海。研究生也是這樣,即便延緩了幾年就業的時間,但最終還得走向社會。而這期間,高校不顧實際擴大招生規模,無疑為貶值推波助瀾。要問誰是這場游戲贏家,恐怕除了批量生產研究生的高校賺得盆滿缽滿以外,國家、個人都是輸家。
遺憾的是,被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張鳴認定的“走過場的大學”,現在并沒有實質性地轉變。“蘿卜快了不洗泥”的現狀依然故我。非但如此,研究生畢業人數超過本科畢業人數,即倒金字塔的怪象,也在許多高校——包括北大、人大、清華許多名校——成了現實。固然這些名校享譽世界,但你總不能說,他們培養研究生的條件,比本科生還要堅實。如是,貶值的研究生大踏步地來,就成了當今教育的景觀。其結果,學環保的刷油漆,學哲學的回鄉里,你就不必奇怪了。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