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統考于2018年12月22日- 24日進行。今年全國考研報考人數達290萬人,創下歷史新高。記者從四川省教育考試院獲悉,四川今年14.1萬人確認參考,比去年增加29%。連續數年,四川考研人數維持高增長:2016年,報考人數僅6萬余人,隨后,每年以超過20%的速度增長。
昨天的政治試題有涉及改革開放和國際關系的大題。部分考生表示,因為是熱點,所以都復習過。
四川14.1萬人考研
考題緊貼時政熱點
據四川省教育考試院發布數據,今年,四川參考總人數141786名,共設考區15個,考點45個,考場4471個,監考員和考務工作人員近1.5萬人。
為了滿足考生考試需求,今年全省新增了17個報考點,總考點達45個。相關人士分析,幾年來考研人數增長迅速,一方面是因為在職研究生聯考納入全國統考,二是報考條件放寬,第三就是社會需求加大等。
昨天的考研政治試題,除了今年的大熱點改革開放40周年,各種最新時政熱點幾乎全面覆蓋,題目材料時間之新已經到了考前1個多月。例如今年11月舉行的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其他熱點包括全國教育大會、中美貿易摩擦、基因編輯、虛擬現實技術、民營經濟地位等等。
考試全程視頻監控
明年2月15日通知成績
22日13:30,記者在西南財大柳林校區考點看到,考場大樓周圍全部拉上了藍白色警戒線,學生從大樓外20米處開始排隊入場。由于考研不允許帶手機,很多人都攜帶透明文件袋,裝上準考證、身份證輕裝入場。
為確保考試順利進行,四川省教育考試院要求,所有考生均在標準化考點參加考試,考試全過程均有視頻監控并實時錄像。
同時,繼續使用居民身份證識別儀、指紋識別儀驗證考生身份,使用金屬探測器對入場考生進行安全檢查,禁止攜帶規定之外的物品進入考場。各報考點為考生免費統一配備考試文具。
此外,省級考務指揮平臺還通過網上視頻監控系統對各報考點試卷值守、考場情況進行全程監控、巡查。
按照安排,評卷工作將從12月26日開始,2019年2月15日由招生單位通知考生成績,對成績有異議的考生請于2月16日、17日聯系招生單位書面申請登記查分,復試工作將在4月進行,錄取工作預計5月底完成。
全國290萬人考研
創下歷史紀錄
12月22日是2019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的第一天,據了解,中美貿易摩擦、基因編輯嬰兒、上合組織會議、中非合作論壇等都出現在了當天上午政治科目的考題中,而“改革開放”“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毫無意外成為近年政治題目的關鍵詞。
“可以說政治考題中到處是‘改革開放’。”一位來自山東的考生步出清華六教的考場后說。據了解,今年政治的材料分析題包括:為什么說“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如何理解“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為什么說“主場外交已成為全新的‘中國名片’”等等。此外今年發生的一些重要時事,包括中美貿易摩擦、基因編輯嬰兒、上合組織會議、中非合作論壇等都出現在了政治考題中。
根據12月20日中國教育在線發布的《2019年全國研究生招生調查報告》,全國碩士研究生報名人數強勢增長,2019年報名人數達到290萬人,較上一年激增52萬人,增幅達到21.8%,成為近10年增幅最大的一年,也創下改革開放40年來最高紀錄。報告顯示,2017年將非全日制納入統考后,研究生招生數量大幅增加,碩士研究生招生數量從59萬人增長至72萬人,博士招生從7.7萬人,增長至8.4萬人。2007年以來,碩士、博士研究生招生每年的增長率大多維持在4%左右,而在2017年碩士研究生招生增幅擴大至22%,博士研究生招生增幅擴大至8.5%。
在今年的考研報名人數構成中,往屆生占比上升較快,逐漸接近半數,成為考生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報告還指出,根據考研動機調查顯示,就業壓力大、提高就業競爭力為首要動機,占比36%;其次是繼續深造,提高學術研究能力,占比21%;第三是為了獲得學歷、學位證書,占比17%。
從報考專業看,今年報考專業學位碩士的考生超過了學術學位專業,占到58%;但報考全日制碩士研究生的仍占絕大多數,約占86.6%。報考人數最多的十個專業依次是:工商管理、法律碩士(非法學)、金融、會計、公共管理、計算機技術、法律碩士(法學)、工程管理、廣播電視和新聞與傳播。從報考目標學校看,報考北大、人大、國科大、清華等16個招生單位的人數超過1萬人。綜合新華社、《中國青年報》、《北京青年報》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張崢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