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醫學考研科目中,口腔醫學考研是復習難度較大的一門,口腔醫學綜合這門專業課的內容和難度也比較大,這里小編歸納了部分復習要點。希望對各位報考口腔醫學的同學有所幫助。
2.牙組織由牙釉質、牙本質、牙骨質三種鈣化的硬組織和牙髓腔內的軟組織牙髓組成。牙釉質是人體中最硬的一種組織。
1.在口腔內,以牙列為分界線,將口腔分為牙列內的固有口腔和牙列外周的口腔前庭兩部分。口腔前庭由牙列、牙槽骨及牙齦與其外側的唇、頰組織器官構成,因此唇、頰器官的表面形態即為口腔前庭的表面形態。
3.從萌出時間和次序來看,一般從6歲至12歲,口腔內乳牙逐漸脫落,恒牙相繼萌出,恒牙和乳牙發生交替,此時口腔內既有乳牙,又有恒牙,這種乳、恒牙混合排列于牙弓上的時期成為混合牙列期。
4.上頜動脈(頜內動脈)位置較深。自頸動脈分出,向內前方走行,經下頜骨髁突頸部內側至顳下窩,分布于上、下頜骨和咀嚼肌。行顳下頜關節區手術時易傷及該動脈,應特別小心。
5.口腔檢查常用的器械為:口鏡、鑷子、探針及其他(如挖匙)。
6.牙髓活力測試:臨床上常用牙髓對溫度或電流的不同反應來協助診斷牙髓是否患病,病變的發展階段,以及牙髓的活力是否存在。正常情況下,牙髓對20℃~50℃之間的溫度刺激不產生反應。一旦發生炎癥,則對溫度刺激反應敏感;如發生變性或壞死,則反應遲鈍或消失。
7.X線牙片檢查又稱根尖片,為臨床最常用于牙影像檢查的X線片,是口腔頜面部應用廣泛的一種檢查方法。體層攝影檢查技術分為平面體層攝影和曲面體層攝影,用于口腔頜面部檢查的曲面體層攝影檢查又稱全景X線片檢查,是體層攝影技術應用于口腔頜面部檢查的最主要方法。
8.口腔衛生保健的方法:刷牙、漱口、潔牙間隙、牙齦按摩、齦上潔治術。
9.齲齒是以細菌為主的多種因素影響下,牙體硬組織發生慢性進行性破壞的一種疾病。臨床特征是牙體硬組織,包括牙釉質、牙本質和牙骨質在顏色、形態和質地等方面均發生變化。
10.齲齒的病因:①口腔致齲菌群的作用;②蔗糖等適宜的細菌底物;③敏感的宿主;④在口腔滯留足夠的時間。這是齲病病因的四聯因素理論。
在復習醫學考研科目的知識點時,小編提醒同學們,對知識點要善于總結。要想讓知識系統化,就要經常回頭總結和歸納。通過對考研的知識類型、特點進行系統的歸納總結,就可以提高解題速度和準確性。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