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出身貧寒農家的子弟,要想徹底改變自己的命運,或許唯一的賭注就是自己。
和很多農民的孩子命中注定將以農民工開啟人生的苦旅不同,這個叫李波的26歲的年輕人還算個幸運兒。
他沿著社會賜予的接近唯一的公平大道一路拼搏:2008年,考上了湖南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的研究生,2011年順利畢業。
但遺憾的是,命運卻從此顯露出猙獰的面容。
在隨后的求職過程中,他屢屢受挫,原因是他的面孔由于小時候被燙傷毀容,而在常常由外貌協會主導的職場,如果沒有背景關系,漂亮的長相往往是最直接的敲門磚。
媒體披露,今年5月份,家人們將李波送到長沙某醫院的燒傷整形科。為了給李波做手術,親屬和同學們湊了兩三萬元交給李波父母。為了照顧李波,母親李紅輝特意在醫院里謀了一份清潔工的差事。
第一次手術把嘴巴拉大了一點,但李波仍然很痛苦,有時候吃東西都會流出來。
12月12日,李波在醫院接受了第二次手術。家屬們介紹,李波回到病房不久后就出現高燒、上吐下瀉的情況,且情況十分嚴重,隨后失去了意識。12月14日,李波被送入重癥監護室,之后家人們再沒見到李波,直到12月15日晚,家屬們被告知,李波因搶救無效死亡。
這首先是一次意外。也反映出整形除了可以帶來美麗容顏,偶爾也可以要命。同時間接折射出整個整形界的無序與混亂。在醫患關系相當緊張的當下,有關部門應對正規醫院的矛盾已捉襟見肘,尚來不及對這些良莠不齊的機構進行建章立制,進行有效監管更是無從談起。
拋開這次意外,李波之死折射出更多深層社會問題,令人深思。
在整個求學期間,他是個品學兼優的人。研究生同學陳亮介紹,李波是學院排球隊的教練,喜歡唱歌且人緣很好。另外他家庭和睦,身心健康,盡管相貌存在缺陷,成績優異的李波一直是家人的驕傲。直到8月18日,李波還在他的騰訊微博上說:“How tough life is,how strong you should be。(生活有多困難,你就要有多堅強)。”
但不幸的是,他剛剛走出和諧、單純的校園,進入社會不到一年,便被自己的相貌逼至墻角。
在這個就業壓力巨大的年代,即使中國有N多法律法規禁止用人單位歧視求職者,但強勢的單位依舊能編織出N多理由將他不喜歡但符合招工條件的人拒之門外,且一般不會受到懲罰。假如求職者沖冠一怒,憤而維權,在當前監管執法環境下,贏得尊嚴的代價往往超過你最后所得。
在擁有強調女子相貌悠久傳統的中國社會,一個臉上有疤痕的堂堂男兒,終于感到自己那全家付出巨大成本獲得的研究生文憑不如一次整容更容易叩開職場的大門,最終他求學時的好運已經用盡,死在手術臺上。
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中國古代社會尚且重視人的自然之美,內涵之魅,怎么到現代社會,反而人造之美、外形之美竟成了如此多人內心唯一的標準?
從美學的角度來說,人真正的美在于內心,在于人的品德,在于人所擁有的氣質與個性,而不在于人的外貌。
但在片面強調升學率、充斥填鴨式知識教學的中國課堂,這樣的啟蒙接近空白。等這些孩子長大成人,進入社會,面對著媒體上各類浮華的美麗面孔,開始了漂亮者生存的殘酷青春,加上社會浮躁下盛行叢林法則,面對單位招聘赤裸裸地要求三圍標準的大潮召喚,這些本來就缺乏美學素養、人文積淀的孩子除了向現實投降,別無選擇。
來自武漢協和醫院的統計顯示,目前整容大軍中,大學生占了三成。而今年黃金周,10萬中國觀光客涌入韓國,其中有一大部分的中國游客希望借助赴韓旅行的時機進行整形手術。不少人正是為了在職場獲得更強的競爭力。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借助化妝整形將自己容貌變得美麗無可厚非。甚至可以說,在吃青春飯的演藝圈,通過整形保持容貌亮麗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接連不斷的整容悲劇也在不斷提醒人們,整容具有高風險,尤其是遇上了不專業的醫生和醫院,不僅會毀容,甚至會送命。此外,整形的后遺癥也是相當可怕,且后續維護費用相當高昂。
美國知名作家南茜·埃特考夫在《漂亮者生存》一書發出這樣的忠告:相貌并不代表一切,它無法告訴我們一個人的智慧、善良、同情心等內在品質。
當然,要徹底消退大學生“求職整容熱”,單靠大學生們重塑健康理性的求職觀、審美觀是不現實的,還需要用人單位真正拋棄以貌取人的價值判斷,從尊重人才、崇尚技能的角度出發,考量每一個求職者,從而樹立正確的導向。而政府也應有所作為,積極建章立制,加強監管,維護公平競爭的職場規則。
一個女子都像范冰冰、男的都像黃曉明的社會是單調乏味的。在一個越來越尊重個人選擇的時代,勇敢地做自己——從保持原生態的相貌開始,終福至心靈,重啟當代中國美的歷程已時不我待。
惟愿李波式的悲劇不再重演。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