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析題:34~38小題,每小題10分,共50分。要求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材料并回答問題。將答案寫在答題紙指定位置上。
36. 結合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1
1910年,上海人陸士諤在幻想小說《新中國》里記載了一個神奇的夢,夢中主人公隨時光穿梭,看到“萬國博覽會”在上海浦東舉行,為方便市民參觀,上海灘建成了浦東大鐵橋和越江隧道,還造了地鐵,工廠中的機器有鬼斧神工之妙,租界的治外法權已經收回,漢語成了世界通用的流行語言……最后夢中人一跤跌醒,卻言道:“休說是夢,到那時,真有這景象也未可知。”
1920年,孫中山先生完成《建國方略》一書,書中提出了修建三峽水利、建設高原鐵路系統等宏偉設想,構想了工廠遍地、機器轟鳴、高樓大廈矗立城鄉、火車輪船繁忙往返的現代化景象,描繪了“萬眾一心,急起直追,以我五千年文明優秀之民族,應世界之潮流,而建設一政治最修明、人民最安樂之國家”的愿景。
1935年,方志敏在《可愛的中國》中寫道:“中國一定有個可贊美的光明前途……到那時候,到處都是活躍躍的創造,到處都是日新月異的進步,歡歌將代替了悲嘆,笑臉將代替了哭臉,富裕將代替了貧窮,康健將代替了疾苦,智慧將代替了愚昧,友愛將代替了仇殺,生之快樂將代替了死之悲哀,明媚的花園,將代替了凄涼的荒地!這時,我們民族就可以無愧色的立在人類的面前,而生育我們的母親,也會最美麗地裝飾起來,與世界上各位母親平等的攜手了。”“這么光榮的一天,決不在遼遠的將來,而在很近的將來。”
摘編自《經濟日報》(2012年12月12日)、《方志敏文集》
材料2
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到國家博物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在十九世紀末列強割占領土、設立租借地、劃定勢力范圍示意圖前,在鴉片戰爭期間虎門的大炮前,在反映辛亥革民的文物和照片前,在《共產黨宣言》第一個中文全譯本前,在《中國共產黨的第一個綱領》等反映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文物和照片前,在李大釗獄中親筆自述前,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面五星紅旗前,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照片前,習近平不時停下腳步,認真觀看,仔細詢問和了解有關情況,在參觀過程中,習近平發表了重要講話,他提出,每個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夢想,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