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全國碩士研究生統一考試今天上午開考。今年上海考生人數創歷史最高。為了“讓作弊者無處遁形,堅守國家考試的公平公正”2013年考研將是歷史上最嚴格的一次考試,在考試模式、考場布置、考場規則及違規處理規定上都發生諸多變化。記者上午從市教育考試院獲悉,今天考研開考順利。但還是出現個別考生在開考后15分鐘內才急匆匆趕到考場。數據統計顯示,今年全國考研報名人數攀至180萬人左右,再創歷史新高。
大樓前初檢入場后安檢
上午7:45左右,在復旦大學考點,已有考生陸續趕到。由于考生中不少都是成人,校方還專門辟出停車場地,方便開車來的考生。為方便考生,學校在考試期間,中午還會開放一些公共空間作為考生午休場所。 ”校方介紹。
在復旦第二教學樓,在這里候考的是報考外國語選考非英語科目的全國統考各專業、外國語言文學學院全國統考各專業的考生。上午8點,考生陸續進入考場。由于從今年起考研采取新規,必須持二代身份證才能考試。不少遺失身份證的考生還專門到派出所進行了補辦。考場大樓門口,記者看到,工作人員在門口對他們的雙證進行了初檢。進入考場后,他們將面臨更嚴格的安檢。
據悉,今年復旦由副校長牽頭,在保衛處、信息辦、教務處等多部門支持、參與下,標準化考點建設工作業已基本完成。其中,由保衛處牽頭落實配備了第二代居民身份證識別儀45臺、金屬探測器140臺、無線電信號屏蔽儀136臺。此外,網上巡查系統、視頻指揮系統、考生身份識別系統、作弊防控系統、綜合業務系統等5大系統都將在此次考試中投入使用。
嚴打作弊,違規代價慘重
2013年考研在考試模式、考場布置、考場規則及違紀處理規定上都發生了諸多變化。記者從上海市教育考試院獲悉,今年本市考研全部在標準化考場進行,1610個考場全面配備了視頻監控系統、通訊信號屏蔽系統、金屬探測儀和二代身份證識別儀、拾音器等設備。在考生進場前,會對考生身份進行核實,對考生攜帶的物品進行檢查,并且對考試過程進行全程電子監控,徹底杜絕“槍手”,安檢不僅針對考生,也針對所有監考人員。標準化考場在2013年的高考中也將全面覆蓋。為了防范作弊,2013年考研還將在部分科目中采用一題多卷。
今年本市所有考點都實行網上巡視監控,全程監控。考試期間,教育、工信、保密、安全、無線電管理等部門將聯手開展專項整治行動,對各考場周邊電磁環境進行全向全頻段實時監控,形成對無線電通信作弊信號的有力打擊。在如此嚴格的管理下,如果還有人作弊將付出慘重的代價。 2013年研考考場規則規定,開考后如發現考生隨身攜帶手機等通訊設備,無論是否使用,均將被認定為作弊。情節特別嚴重的,可給予暫停參加各種國家教育考試1至3年的處理。對在校生,由其所在學校按有關規定給予處分,直至開除學籍;對在職考生,有關部門將通知考生所在單位,由考生所在單位視情節給予黨紀或政紀處分;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考生在2013年研考中的違規事實將記入 《國家教育考試誠信檔案》,并通報其所在學校或單位,記入考生人事檔案。
個別高校考錄比超6:1
今年考研報名人數達到180萬,報考上海的人數創新高達到12萬,比去年10.8萬人增加了一成多。在滬參加考試的考生約5萬人左右,和去年基本持平。隨著考生人數增加,競爭也加劇。記者上午從復旦大學獲悉,2013年報考該校的考生總數為15137人,較去年增加388人;計劃錄取3600余人,平均考錄比4.2:1;如果不計推薦免試生(1283人),平均考錄比超過6:1。其中上海考點考試6017余人,約占43%,另57%在外地考試。
就業壓力增大、招工單位對應聘者的學歷要求越來越高是大學生紛紛考研的重要原因。對一些大學生來說,考研首先意味著可以晚幾年就業。另一方面,一些學生想通過考研提高自己的競爭力。
今年考研大軍的人數達到歷史新高,考研大軍人數連年增加是好事、還是壞事?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認為,目前,在考研過程中存在著兩方面的“盲目”,一方面考研的學生很盲目,他們并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也不知道未來三年的學業該怎么規劃,以及讀完研究生之后的職業如何發展,只是盲目地去考研。第二方面是大學的盲目,現在大學在研究生教育方面追求“高、大、全”,把有更多學科、舉辦更大規模的研究生教育作為學校水平的重要指標,盲目地發展研究生教育。這樣的考研熱潮無疑對整體研究生教育及人才培養都具有很大的負面效應。
考試成績2月下旬公布
據悉,本次考試成績將于2月22日起由各招生單位公布,考生如對成績有疑問,統考科目(含單考英語)可于2月23日至24日,登錄“上海招考熱線”(www.shmeea.com.cn或www.shmeea.edu.cn)進行網上成績復核登記(不再接受現場成績復核申請)。成績復核僅限復核是否存在漏評、加分錯、登分錯情況,不重新評分,考生不能查閱試卷。復核結果將于2月25日供考生網上查詢。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