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歷史統考專業的考研學子來說,繁雜的知識點總讓人頭暈腦脹。很多知識需要記憶,但又容易記混,不是記錯時間就是記錯人物。下面就教大家一些記憶的小妙招。
一、 框架記憶法
所謂框架記憶法,即指掌握某一重大歷史事件的前因后果的記憶方法。對于一個歷史事件心中要有一個總體的框架。世界上沒有無因之果,也沒有無果之因。我們在記憶時可能會出現零碎的知識點記了很多,但卻不能將知識記完整,總是記混了。這就需要我們在記憶的時候首先建立一個框架。任何歷史事件都由三大部分組成,因而要把一個歷史事件敘述完整,必須交代清楚這三個方面的內容,那就是事件的前因、事件的過程、事件的意義(包括積極意義、消極意義、借鑒意義等),而敘述事件的過程要力求簡潔,但時間、地點、人物、結果諸要素不能遺漏。
二、 規律記憶法
按照客觀規律辦事,總能事半攻倍,歷史記憶也如此。歷史知識都是有其內在的規律的。如革命的規律:原因:封建制度阻礙了經濟的發展;目的:一般是為了反對專制,反對封建制度,追求民主、自由和人權;意義:都為經濟的發展掃清了障礙,奠定了基礎,并為其他革命提供了借鑒意義。
歷史發展的因果性是歷史規律的一個重要方面,因為歷史條件是相互聯系的。正如波蘭史學家托波爾斯基指出的“社會中每一種變化都是特定原因作用的結果”,故任何歷史事件的發生都不會是偶然的,一定受當時當地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諸因素的影響,而我們只要把握這些因素,就肯定能把歷史事件掌握好,記憶好。
三、 朗誦記憶法
所謂朗誦記憶法,即將知識朗讀出來,而且要帶有感情的朗讀。這樣,下次你再看到這一知識時,就會想起當時朗誦的情景。記得去年我就是在上完政治輔導班后,聽了魯生老師這一建議。回到學校,我每天早上都去湖邊朗誦,這樣那些歷史知識不僅記住了,而且還呼吸了新鮮空氣,一舉兩得。這種大聲朗讀的方法,能調動全身心參與,而且不容易犯困。
四、提問記憶法
考研過程,并不是一個人埋頭苦干的過程,而是大家一起學習的過程。只有具備團隊精神,你在考研路上才會走得更加輕松。找個研友,兩人制定一個計劃,利用空閑時間,互相提問,這會使沒有記牢的知識經過交談、提示而變成牢固的記憶,固定在腦海里。而且,在提問回答的過程中,你能夠掌握自己的復習效果,從而更加努力地學習。
總之,對于繁瑣的知識點,我們需要采取一些比較方便快捷的記憶方法。多借鑒一些別人在復習中的好方法,從而總結出適合自己的幾種方法。相信大家在實踐后一定會有更大的提高!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