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高校擴招帶來的“考研熱”在中國持續升溫。1999年開始高校本科擴招,第一屆學生2003年畢業,當年研究生報名人數即創紀錄地達到79.7萬,10年過后已增長百萬,平均每年增長10萬人。在180萬人考研大軍中,按照往年考錄比例推算,最后考上的不到三分之一。
2013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于1月5日至7日進行,再創考研人數新高。“考研熱”的背后究竟反映了什么問題?
據報道,在考研大軍中,有為上名校深造而辛勤復習的苦讀生,有放棄現有工作想改變就業前景的在職考生,還有單純上考場碰運氣的“醬油黨”。記者采訪了不少報考北京大學、南京大學等名校的應屆畢業生。說起考研的初衷,除了個別考生稱喜歡學術研究外,大多數考生還是以找個好工作為最終目標。
根據報道,上海市教育考試院副院長劉玉祥認為"考研熱"的一個客觀原因是:很多大學生發現,要兌現自己的就業期望值,本科學歷越來越不夠用。不僅應屆生忙著考研,連在職的都想著"回爐"。分析考生動機不難發現,多數人讀研不是為了做研究,而是把碩士當成擇業的跳板。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認為,說到底,“考研熱”背后是大學生“就業難”問題,同時社會上也有不理性的學歷需求,所以才有如此多學生考研。
他表示,目前考研熱存在著兩方面的“盲目”,一是學生盲目,他們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也不知道未來學業和職業如何發展。二是大學盲目發展研究生教育,現在不少大學追求“高、大、全”,把擁有更多學科、更大規模的研究生教育作為辦學水平的重要指標。
據報道,湖北經濟學院法商學院的一份“關于獨立學院大學生就業心態”的調查結果顯示,89.7%的“三本”高校學生感受到在求職過程中,企業對獨立學院學生存在學歷歧視。這也是這類學生紛紛加入研考大軍的原因之一。
熊丙奇稱,未來幾年研考人數還會繼續增加,因為就業形勢短期內不可能根本改觀。他認為,就業形勢沒有根本好轉,大學生總規模在繼續增加,許多學子仍會把研考當作增加未來就業砝碼的一條出路;“二本”、“三本”高校為提高非失業率、提高學校聲譽,會繼續鼓勵、推動學子考研;研究生招生規模繼續在擴大,一些“二本”高校和民辦高校也開始辦研究生教育,高職院校未來也有辦碩士點、博士點的計劃,學子讀研的機會多了,會刺激更多人選擇研考。
但復旦大學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顧云深認為,"考研熱"每年升溫,其實另有一層道理:當越來越多的大學在本科階段實施通識教育后,雖有助于拓寬本科生的知識面,但培養的學生專業性不足,只能靠碩士教育彌補。
實際上,碩士研究生教育在高等教育體系中的定位早已發生了變化。“老覺得考研究生是為了做研究,這種觀念已經落伍了。”同濟大學研究生院副院長李曄介紹,教育部2009年曾專門出臺政策,明確高校首次把全日制專業型碩士向應屆本科畢業生開放,意在根據社會需求大力推進專業碩士培養,與行業、企業的用人需求對接。
“考研的學生們一定要盡早明確志向,想到企業找工作的應多關注專業碩士。”李曄拿同濟大學的建筑學專業碩士學位舉例,這是國家開辦的首批專業碩士學位,迄今已有20多年的歷史。準備進入建筑業界的從業者都清楚,如果要當建筑師,都會選專業碩士,而不是選學術型碩士或博士。在李曄看來,這是今后碩士研究生教育發展的“大勢所趨”,考研的學生應該有清晰判斷。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