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寒中,錄取者已開始上崗,來往的行人不會探究這身工裝背后的研究生學歷
1月4日,哈爾濱市舉行環衛系統公開招聘人員培訓結業式,448名面向全國招聘的事業編制環衛工人正式走上清掃保潔作業一線。據了解,本次公開招聘最終錄取的448名環衛工人中共有7名研究生,培訓結束后他們將正式走上環衛工作崗位。
而此前2012年10月中旬,哈爾濱城管局公布當時報名的結果是:457個工勤技能崗位卻引來1萬余人報名,最終繳費成功的7186人中,擁有本科學歷的2954人,占41.11%;29人擁有統招碩士研究生學歷。
“研究生當環衛工!”立刻引起公眾的廣泛關注——
事業編制為什么能吸引這么多高學歷的年輕人,追逐這個平時并不為多數人看重的工作?
改革開放30年后的今天,為什么出現與當初體制內人員紛紛“下海”相反的趨勢?
大學生熱衷體制內職位會給當今社會帶來哪些影響?
誰也不會想到這位年輕的女環衛工是研究生
在氣溫達到零下30℃的室外,嚴曉把自己包裝得很嚴實,嫩黃色的環衛工作服,頭戴棉帽,只露出一雙眼睛,如果不是口罩上有粉色的卡通人物,從外表幾乎看不出這是一個只有27歲的年輕女孩。
1月9日,是她正式工作的第三天,工作內容是從早晨8點至晚上5點清掃街面的雜物,嚴曉能夠很輕巧地把一個煙頭掃進垃圾鞘內,“這不用鍛煉,一天就能適應了。”嚴曉適應的不僅僅是工作,對于外界的各種聲音,也能夠泰然處之了,作為七名被錄取的研究生之一,她說:“每個人都有權利選擇自己想要的人生。”
管理者的出乎意料
盡管已經做好了準備,但哈爾濱市市容環境衛生管理辦公室副主任王勇還是坦承:“沒想到會引起社會這么廣泛的關注,這幾天已經記不清接待多少家媒體的記者了。”
事實上,目前的熱鬧不過是一場按照時間序列的順延而已——在2012年9月,從哈爾濱市環衛系統公開招聘事業單位員工起,就注定了關注會是一種必然。
10月中旬,哈爾濱城管局公布報名結果:457個工勤技能崗位卻引來1萬余人報名,最終繳費成功的7186人中,擁有本科學歷的2954人,占41.11%;29人擁有統招碩士研究生學歷。
當時就有媒體報道稱,“哈爾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設立的兩部咨詢熱線,每天都接到近千個咨詢電話。因為報名火爆,招聘單位不得不將報名時間延長一天。”
王勇稱,沒想到會有這么多人,更沒想到會吸引到這么多的高端人才,不過,從另一方面看,這么多的高端人才青睞環衛工作崗位也屬正常,而且也符合“哈爾濱市環衛系統的發展”。
王勇稱:“這次全是環衛系統公開招聘事業單位員工,是政策上的創新,哈爾濱市環衛作業隊伍文化偏低、年齡偏大、技術崗位作業人員不足都是現實問題,按照市里的相關要求,我們要盡快建設一支年輕化、技能化、專業化的環衛隊伍。”
不過,王勇也清楚,457個崗位能夠吸引來萬余人報名,不可或缺的因素就是“新進人員均按照財政補助事業單位工勤人員管理,使用事業編制;工資及社會保險等均按現行事業單位工勤崗位標準執行,對新進的外地人員可落為哈爾濱市城區戶口。”
“事業單位”是指提供各種社會服務的組織,有著典型的計劃經濟時代特征:政府直接組織、管理與投入,也能最大程度保證政府意志的實施。
不僅如此,對于眾多報名人來說,如果能順利考入,在工作三年后,如果管理崗位出現空缺,將有可能調整到管理崗位,這是更大的誘惑。畢業于哈爾濱當地一所名校的本科生姜丹就告訴記者:“那樣的話,我就可以從科員開始做起,然后副科,到了一定的級別后,就可以自然轉為公務員。”已經連續4年折戟國考的她,認為這是自己改變命運的最后一次機會。
穩定,還是穩定
盡管已經上崗,但這批新員工還不知道月薪是多少,“領導也沒說過。”但能拿到手的并不會太多,吳慧敏是道里區清潔大隊的隊長,手下管理著2000余名環衛工人,“我現在的工資標準也就是事業單位里的科級,如果按照當初說這些新進人員薪金按照事業工勤人員標準,除去各種保險后,發到手里的應該是1500元左右。”
這與姜丹自己估計的差不多,在成為環衛工人之前,姜丹是當地一培訓機構的老師,月薪將近4000元,至少2000元的落差并沒有讓姜丹感到意外:“報名之前就估計會是這些收入,以前工作的薪水雖然比現在的高,但是沒有安全感,說不定哪天工作就沒了,我馬上就要結婚了,然后面對就是生育問題,現在進入到事業單位就很有穩定感了。”穩定,也是姜丹的父母力促她報名的最大高頻詞。
這幾天下班,姜丹會到網上瀏覽公眾的評價:“什么樣的聲音我都能接受,像我們這些80后其實有很強的承受力。”
記者采訪到的諸多新進員工都表現出對網上爭議的豁達,只是在涉及到理想的話題時才有不同意見。
性格開朗的張冉看到網上有人說“為了穩定而放棄理想”,就想發帖回應,后來想想還是算了,沒有回應的原因是:“萬余人報名,7000多人考試,這么大的競爭之下我才獲得這個職位,那么我的言行就是代表了環衛部門,如果哪句話說的不對或者引起誤解,再來個‘人肉’什么的,我的工作可能就沒了。”
張冉堅持認為,追求穩定與放棄理想沒有關聯,“理想不是一個永恒的詞匯,因為隨著每個人的成長以及所處的不同階段,理想是會發生變化的,比如我大學畢業時,我的理想是要成為一名空姐,所以在各個方面去完善自己,比如英語口語,比如禮儀培訓,但就是因為打字太慢,怎么練都不行,最后也沒當上空姐。”
隨后,張冉成了一名政府雇員,在那個階段里,張冉的理想是能夠進入到體制內,所以,盡管自己的日常工作很繁忙,但還是擠出時間備考。在準備考試的兩個月里,張冉幾乎取消了如看電影、和朋友逛街、K歌等所有需要時間的娛樂。
“我現在的理想就是好好工作,將來如果有機會,能夠調整到管理崗位。”張冉說,“但這并不是我的一切,我現在還沒有男朋友,如果將來必須要嫁到南方去,我就會舍棄現在的,難道我這是為了穩定而失去理想了嗎?”
在正式上崗之前,這些人進行了為期5天的集中培訓,姜丹說,大家聚在一起的時候,沒有對各自的學歷以及未來規劃做更多討論,“因為都知道有29名研究生報考,但最后只錄取了7個,都好奇,22個研究生為什么沒有被錄取?”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