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天津師范大學的郝惠謀出生在一個書法世家,高考時因為對歷史感興趣,他選擇了歷史文化學院的博物館學專業,可上了大學才漸漸發現,自己還是更喜歡書法,這使他堅定了要考書法專業研究生的信念。幾天前他剛剛參加完中國藝術研究院書法專業的研究生考試。
跨專業考研:我要3000換8000
如果僅僅是本科畢業,郝惠謀也許會像其他同學那樣,到博物館或者文化館工作,拿著每月兩三千的工資。但這不是郝惠謀的理想生活。“我想繼續深造。選擇考書法專業,不僅僅是因為愛好,還覺得自己報考的學校和老師更具權威,水平更高,自己的發展空間更大,畢業后在經濟上也許會收獲更多。”
去年10月份,大四的郝惠謀開始為考研備戰。也是從那時開始,他開始記錄這筆“考研賬”:首先報了政治和英語兩個補習班,花費1300元。此外,買專業課的書以及政治和英語的參考書又花去將近1000元。“英語班有30多個學生,兩個老師教。我的英語成績不太好,上完那幾天的課,我感覺自己還不是“沒救”,自信多了,做題的感覺也更好了。但我花在政治課上的錢則不太值。我們在體育館上課,距離我家太遠就放棄了。后來我選擇了網絡授課,當時就是覺得到了沖刺階段,希望那些有經驗的老師能夠押題,但這么多期視頻看下來,真正有用的也就一兩期。”和其他考生的不同之處在于,郝惠謀需要買一些專業工具。“我平時就要買些筆、墨、紙,考前更是要精心準備。”郝惠謀說,這一年,買這些工具至少花了500元錢。
如果算上考研報名費138元和兩次去學校的路費220元,郝惠謀考研費用共計3000元左右,大約相當于3個月的生活費。他坦言,臨考前這3個月雖然花在學習上的費用變多了,但是娛樂消費減少了,平均下來,其實和之前3年的生活費也差不太多。
郝惠謀說,自己研究生畢業后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會繼續上學,將來找工作也希望找到和書法相關的,他希望自己將來的月薪可達到7000元到8000元,也覺得現在花在學業上的錢可以和將來的收入成正比。要說現在考研熱,那藝術類專業生可謂“千軍過窄橋”了,不僅要在“補課”上下本,還要在劇院里大費花銷。小薩是戲劇影視文學專業的學生,為了考入某藝術院校,她花費早已超過萬元。
藝考研究生:高消費不能求回報
“學校不給參考書目和歷年真題,一開始連要買什么都不知道。”從決定考研開始,小薩就買了不少專業書。戲劇影視文學專業的課程側重電影,而她報考的院校主導方向則是話劇,這就要求她經常得去劇院聽戲,“這3年來跑北京看戲少說得30多趟,加上來回路費,至少也要10000元了。”
為了提高考研成績,小薩還報名參加了英語和政治培訓班,暑假一個月她就花了4000多元,其中包括2000多元學費和1000多元的生活費。“外地去上課的會租床鋪,每天30元。但我有個朋友在北京工作,所以房租沒花錢。”另外她還要上一些別的補習班,積攢起來也要花掉近1000元。
班里很多同學暑假都留在天津上考研班,但小薩卻省下了這樣一筆專業課的補習費用,這是因為她報考的學校有點兒特殊,“老師說本校教師不參與輔導班的授課”。除了這些支出以外,考試報名費也要在200元左右。
“投入與回報”理應相當,考研路上的“高消費”是為畢業后的工作和理想買單。小薩說不清自己的預期薪酬,因為在她看來,“理想狀態就是不要每月坐班發錢,這行的特點就是靈活性大,所以不存在固定薪資的說法”。而在她認識的考研人群中,也很少有人計較薪資,“這與考研目的有關吧,有人想為找工作加砝碼,有人是真心想作學術,還有人是為了興趣愛好。所以不能都拿薪資來衡量”。因此花再多錢她都認為值得,走上這條路一定是因為熱愛,而理想工作具體是“做學術”還是“接本子”,她還是希望能在老師的啟發下慢慢確定。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