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專家認為,研究生擴招之后,門檻降低,加上師資、硬件設施可能跟不上,研究生的培養難免會出現質量問題,影響就業。
今年1月6日,在國展一招聘單位展位前,應聘者在投簡歷。
山東某體育館內,近四千名來自各個高校的考研大學生參加2013年考研輔導班,聽取考研專家的課程。
對于“研究生就業不如本科生”的結論,有媒體援引了《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狀況》的數據,“從考研人數首次突破百萬的2005年開始到2009年,碩士生就業率連續下降。2009年和2010年,碩士生的就業率甚至不如本科生。”也有部分媒體引用了國內部分省份或高校的畢業生就業統計加以佐證。但研究專家認為,這個結論缺乏科學數據的支持。并且,研究生的就業特點與本科生有很大不同,“不應簡單用一個指標來衡量,更不應武斷地否定我國不斷發展和完善中的研究生教育。”
結論缺乏科學數據支持?
看了武漢大學女碩士生為求職“冒充”本科生的報道后,位于同城的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研三學生趙麟一點兒也不感到驚訝,他之前就聽說過一些研究生為了找工作,準備本科學歷和研究生學歷兩份簡歷。“而且現在女生在就業市場上的競爭力也不如男生,起碼今年是。更何況同等條件下,女研究生可能是用人單位最不愿意要的。”
不過,趙麟還是驚異于報道中的這位女碩士跑了40多場招聘會,仍未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我覺得這可能就需要從她自身找原因了。”在校讀經濟學專業的趙麟認為,“現在研究生的競爭力還是很強的。就算今年的就業形勢差,女生找工作可能難一些,但我們專業的男生都已人手幾個offer了。所以我不是很認同研究生就業不如本科生。”
“一些媒體上報道‘研究生就業不如本科生’的結論主要來自于抽樣調查數據,有學校的樣本、有省份的樣本,個別的只是訪談了少數幾個學生。”北京大學教育經濟研究所教授岳昌君認為,在做出一個一般性結論之前,一定要分析樣本的代表性。“某個學生、某所學校、甚至某個省份,都很難代表全國的情況。即使是全國范圍內的抽樣調查,解決了樣本代表性的問題,那么不同的樣本之間也會有差異。我們還應該看看從不同樣本得到的結論是否具有一致性,結論是否穩定可靠。”
岳昌君指出,北京大學教育學院于2003年、2005年、2007年、2009年和2011年進行了五次大規模的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狀況調查。在各次調查中,無論是碩士生還是博士生,初次就業率均高于本科生。“某些報道說‘研究生就業率2009年以后連續3年低于本科生’,其中提及《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狀況》一書。但是該書最新的數據只到2010年,而且也不能得出上述結論。例如,該書顯示2009年博士生、碩士生的就業率均高于本科生。因此,依據該報告是得不出上述結論的。”
麥可思研究院副院長張景岫也認為,這個結論缺乏科學數據的支持。“首先,調查的始點不明晰。國內研究生有兩年學時的,有兩年半的,還有三年的,畢業時間不一樣,調查的是哪個始點的就業率?其次,就業率反映的只是數量問題,不能反映就業質量,因此也就不能呈現全面的就業水平。而且一些研究生就業的個案也會夸大我們對問題嚴重程度的認識。”
“‘十八大’提出要推動實現更高質量的就業,做好以高校畢業生為重點的青年就業工作。可見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問題是未來幾年政府和社會關注的重點,而分析就業問題的重點是就業質量。”岳昌君指出,收入是反映就業質量的指標之一。在北京大學2011年的調查中,由已經確定就業單位的畢業生對自己的起薪進行了估計。畢業生的起薪具有明顯的學歷越高起薪越多的特點。從算術平均值看,專科生為1856元;本科生為2743元;碩士生為4003元;博士生為5118元。
“總之,研究生的就業特點與本科生有很大不同,再如他們在就業去向結構上有很大差異,研究生在省會以上城市和事業單位的就業比例很高。因此對兩者應進行全面深入的比較分析,不應簡單用一個指標來衡量,更不應武斷地否定我國不斷發展和完善中的研究生教育。”
研究生與本科生就業去向不同
雖然“研究生就業不如本科生”的結論不能成立,但不可否認研究生在就業方面也存在一定的短板。
經過近半年的找工作經歷,北京理工大學應屆碩士畢業生小劉總結,在能勝任工作的前提下,用人單位選人的順序是男本>男碩>女本>女碩。他解釋,從用工成本來講,碩士的期望薪酬肯定要高一些,而且他們干兩三年可能會跳槽,所以一些企業能用本科生就不要碩士生;從身體上講,有些工作強度較大,用人單位更青睞男生。而且女生工作幾年就要結婚生子,這也是女生尤其女碩士找工作難的原因。
“我覺得大部分正規企業在做校園招聘時,對待本科生和研究生不會有太大區別,會更看重大學生的能力和成長潛力。一般來講,本科生的可塑性比較強,研究生在校的實操項目會多一些。由于現在碩士畢業生的數量很大,我們每年招的研究生比例要占一半以上。”渣打銀行(中國)有限公司高級人力資源經理梁斌認為,談研究生的就業也很難脫離個體。“這里也會存在馬太效應,優秀的碩士肯定很搶手。”
岳昌君指出,研究生與本科生的就業去向有很大的不同。“在高校擴招過程中,各種學歷層次的畢業生都會遇到就業難問題。從勞動力市場需求和各學歷層次就業結構來看,研究生就業難主要表現在事業單位、黨政機關對畢業生就業的吸納能力小,在這些部門就業的流動性差。從供給角度看,改革研究生教育的培養結構,鼓勵應用性強的專業碩士去企業就業,能有效解決碩士生的就業問題。”
“研究生擴招之后,門檻降低,加上師資、硬件設施可能跟不上,研究生的培養難免會出現質量問題。此外,研究生的就業問題也和我國的經濟產業需求有很大關系。”張景岫解釋,目前我國對研究生有實際需求的產業仍不算太多,低端產業仍占很大比例,這客觀上造成對高學歷人才的吸納能力有限,隨著我國經濟結構調整轉型,這一問題會有所緩解。
研究生就業難不應簡單歸咎培養模式
隨著研究生就業問題的逐漸凸顯,不少人將矛頭指向國內的研究生培養制度,如研究生擴招之后存在的“放養式”培養,研究生教育定位不清等。近幾年來,國家也開始調整研究生培養模式,推出面向就業的應用較強的專業碩士,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而對研究生個體而言,在就業形勢不太好的背景下,調整心態,做好定位,揚長避短,是解決就業難問題的主要途徑。企業hr及專家建議,研究生在校期間要多參加有價值的實習、實踐活動,求職時可放下身段,不必太看重短期收益,要關注中長期的發展。
研一就要開始實習規劃
近來,北京某知名高校中文系研三學生柏楊相繼面試了中央電視臺、中國郵政等事業單位和央企、國企,不少單位進入筆試和面試的學生基本都是研究生,而且都來自北大、人大等知名高校。柏楊發現,自己和他們相比有一大劣勢就是實習經歷不足。
“他們很多人都在新華社、央視或者大型央企、國企等地方有過實習經歷,還有不少人擔任過學生會干部,或組建過社團。”柏楊說,自己的經歷和那些競爭者相比,真是微不足道。“我覺得主要還是個人規劃的問題,很多學生一上研一就開始搜集相關的實習信息,積極參加各種實踐活動。我讀研后沒有什么目標,消息比較閉塞,實踐經驗少,致使現在求職很被動。”
柏楊坦言,讀研以后跟導師的交流也比較少,大部分時間都是自己掌控,如何合理分配自己的時間很重要。“考上研之后不要懈怠,要找好自己的定位,給自己確定一個目標,是想繼續讀博搞學術,還是就業,要有一個清晰的規劃。一旦確定就業,就要積極尋找有價值的實踐項目,增加自己就業的籌碼。”
研究生就業難在求職觀?
“從我校的情況來看,每年研究生的實際就業率略高于本科生,研究生的就業單位和工作崗位質量要普遍高于本科生,譬如一些科研院所、研究機構、大型央企、高校事業單位等,普遍要求碩士及以上學歷。”北京科技大學就業指導中心副主任蘇棟指出,研究生的就業難,主要難在求職觀念上,很多研究生都認為比本科生多讀了幾年書,就一定要比本科生找到更理想的工作,對工作地域、企業性質、工作環境、收入待遇等要求較高,無形中給自己設置了較高的求職門檻,加大了就業難度。
“研究生有這樣的心態有其正當性,但在目前的就業形勢下,研究生應當把目光放長遠些,放在中長期的后續發展上,而不是一畢業的短期收益。” 張景岫舉例,他們以前曾調查農民工和本科畢業生的薪酬是一樣的,但三年后的跟蹤調研顯示本科生的薪酬有了很大提升,接近于翻番。“美國也曾做過調查,高中畢業生和大學畢業生的起薪差距不太大,但十年后的差距被拉大。所以學歷帶來的優秀不一定要體現在第一份職業上。”
蘇棟建議研究生在求職過程中,要提前設置好自己的求職目標,對工作地域、工作性質、工作單位等圈定一個范圍,盡量避免毫無目的地海投。與本科生相比,研究生的劣勢在于年齡偏大、可塑性不強,而強項在于比較成熟、專業技能較強,研究生在求職時可以揚長避短,多投一些對專業能力要求較高的工作。但不提倡研究生隱去學歷的做法。
觀點與分析
研究生培養模式與就業的關系復雜
●洪成文,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院教授
研究生培養模式與研究生就業的關系很復雜,供需矛盾是基礎,但培養問題也是不可規避的。將研究生就業這一復雜問題簡單地對應于培養模式問題,顯然是簡單化了。
我國與美國相比,有兩點不同,第一是,受教育經歷和等級,與工資掛鉤的關系程度問題。碩士學位持有者,只要被錄用,就要嚴格按照所受教育的程度支付相應的工資等級,在這種情況下,美國的用人單位,能夠用學士的,不用碩士,能用碩士的,不用博士。我國的情況雖然也有區別,但因為工資制度改革滯后,工資不比獎金高,造成研究生與本科生的工資級差不是很大。因此,對用人單位來說,錄用本科生還是研究生,區別不是很大。
另一個區別是,美國的各專業性行會(學會)有較大的招生調節能力。例如美國醫學會,每年都會對醫生和護理專業的未來人才需求提供專業報告,而這個報告會很直接地反映到大學的招生上。而我國專業學會(行會)的功能定位,還比較傳統,多年來幾乎沒有在招生調節能力上有所貢獻。
研究生就業,是不是世界性的問題,還有待證明。國際上解決研究生就業,從政府的角度看,一般有兩大策略:一是解決家庭背景較差的學生的就業問題,以示公平。二是通過購買就業機會,而緩解就業危機。比如美國的“為美國而教”,和“護士特別計劃”等就是通過聯邦政府與就業單位合作,創造和增加就業機會,以緩解甚至規避就業問題所帶來的潛在社會危機。
專業碩士開始引起公眾關注
美國的研究生培養模式與國內有很大區別,據張景岫介紹,美國的碩士基本都是應用型的,像商學院、法學院、醫學院的碩士定位都很特別,基本可以稱作職業教育,他們也有一年的會計或金融碩士,應用性也非常強。這也就使得他們的碩士培養與就業聯系得非常緊密。
2009年,教育部正式發文,做出了碩士研究生主要面向應用的決定。一直處于邊緣地位的專業學位教育制度首度引起公眾關注。
據海天教育企劃總監蔡美玉介紹,2012年專業碩士的報考人數已占到全部考生的1/4,錄取人數更是超過所有錄取人數的1/3。根據教育部的規劃,到2013年,碩士研究生教育將力爭實現從以培養學術型人才為主轉向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主。至2015年,專業碩士將在整個招生名額中占到50%。蔡美玉指出,由于在培養目標和培養方式上更貼近市場,專業碩士的就業率一般要好于學術型碩士。
大學生先職業規劃再決定考研
●張愛志,跨考教育總裁
近幾年來,研究生的就業不是非常理想,另一方面考研的人數在不斷增加。我認為大學生也要從職業規劃的角度來考慮,不可盲目。我覺得兩類人適合讀研,一類是真正想學習的,比如本科讀的不是自己喜歡的專業,想換專業的,還有一類就是基礎不太好,沒準備好就業的專業技能的。
這兩年管理類、金融、會計、通信工程、自動化都是比較熱門的專業,就業前景比較好。其中金融碩士和會計碩士兩類專業碩士已經有了第一批畢業生,就業情況很好。
同時,早期比較熱的MBA,這兩年的含金量有所降低。而一些前沿學科如生物工程、環境工程,由于國家對這些專業的定位不是很清晰,打造的不是很到位,對畢業生的就業產生了一定影響。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