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單太多,大學都不夠用了;標準太泛,辦學初衷都找不到了。而不同的榜單排名差異過大,也讓評價機構的信任和權威“煳掉”。
最近,一個民間大學排行榜在社交媒體流傳。一些對排名比較滿意的高校和省份紛紛“截屏留念”,怒刷一波存在感。不過,接著刷屏的,是對這份排行榜的質疑。
1月28日,位于江西的東華理工大學指出,上海軟科近期發布的2019年高校排行榜中,將該校的2017屆畢業生就業率按0.00%計分排名(實際為90.98%,全省第三),“數據引用嚴重失實”。榜單中,該校“培養結果(畢業生就業率)”一欄的數據為空白。
該機構負責人則對此否認,稱上海軟科對于未采集到的就業率信息,采用所有排名高校的最小值替代計算,并不是0.00%,最低不會低于50%。
但這樣的回應沒有讓東華理工大學滿意,也成了很多網友的矛頭所指。畢竟,其回應措辭上也有不少漏洞。
原因很簡單:沒有采集到有關數據或者高校不給提供數據,就用所有排名高校的最小值代替,這種計算方法非但不科學,還太傲嬌——你不給我數據,我就把你認定為倒數第一。
這樣的榜單算法模型,其實是在要求高校要有個好的排名,就得提供數據,甚至驅使高校去進行數據造假。這并非危言聳聽。早在2012年,有媒體就曾發文《大學排行榜,你還信嗎》,公開質疑批評對高校亂排名的現象,直言“大學排名靠競價”。有媒體報道,成都某高校在邀請某中國大學評價課題組到校作報告并支付數萬元課酬費后,排名就前進了24位。
這些年我觀察到的一個現象是,各種機構做出了五花八門的排行榜,令人眼花繚亂。甚至可以說,榜單太多,大學都不夠用了;標準太泛,辦學初衷都找不到了。而不同的榜單排名差異過大,也讓很多評價機構的公信力近乎“煳掉”。
大學排行榜制作機構,有官方的,也有商業的,甚至有的就是創業公司,但不管怎么樣,機構的排行榜,就應該秉持專業主義,就必須盡可能客觀。而客觀來自哪里?就來自精確的數據和可靠的事實。
有意思的是,在該機構發布的單項排名《2019中國最好大學排名——培養結果排名》中,福建師范大學閩南科技學院以100%的畢業生就業率排在榜首,第二、第三分別為廣東的五邑大學(99.88%)、福建的仰恩大學(99.87%)。
不是說這些學校就業率就一定低,但如此高的就業率與排名,難免跟公眾認知有點出入。如果背后真的有什么貓膩甚至造假行為,那就是在用就業率的虛假制造大學排名的虛假,最終可能造成評比生態的惡化,誤導的是整個大學教育。
缺乏公正立場和真實數據的大學排名,誤導的不僅僅是報考的學生,還有大學自身。為了能在排行榜上多得一些分、前進幾個名次,很多高校往往會在意排名機構的打分標準,進而可能以這些標準為自己的辦學目標,但這很可能是不專業、非權威的評價標準。
北京大學原校長許智宏之前說過一句話,“大學排名像是懸在中國大學校長頭上的一把劍,很多大學校長為了得到體面的學校排名,不得不按照大學排名的各項指標進行學校建設,導致中國很多大學沒有了特色。”
其實,沒了特色還是小事,沒了節操,那就真可能“亂了”。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