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我校環境工程專業尚有部分缺額,接收調劑,現將有關事項公告如下:
一、接收調劑專業
專業領域類別
|
專業領域名稱、代碼、學制
|
考試科目代碼及名稱
|
備注
|
工程碩士
|
環境工程領域
(085229)
3年
|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4)英語二或(241)德語
③(302)數學二
④(901)環境科學概論或(803)化工原理或(902)電子技術基礎(數學部分)或(903)電路或(904)數據結構
|
環境類、化學化工類、材料類、生物類、農學類、機械類、自動化類、電子通信類、計算機、建筑土木類、地理旅游類、遙感科學與技術、大氣科學、給水排水工程、物流等相關相近專業考生均可申請調劑。
|
1.調劑考生初試成績必須達到所報考專業的國家A區分數線。
2.初試科目與調入專業初試科目相同或相近,其中統考科目原則上應相同。
三、專業方向
01.固體廢物處理與資源化02.水污染監測與控制
03.大氣污染控制技術04.環境生態工程
05.智能環保設備及技術06.環境大數據
四、培養模式和培養特色:
本專業實行“1+1+1”三段式培養模式:一年的課堂教學和專業崗位認知實習,在校修完國家規定的理論課學分;一年的項目學習和短期游學活動;一年的畢業論文(設計)創作,即在雙導師的指導下在企業(院所)完成學位論文(設計)工作。本專業可以與中科院合肥物質研究院、中科院過程工程研究所、德國歐綠寶集團(ALBA Group plc & Co. KG)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外語較好的學生可以推薦到德、韓或美國的相關高校或企業合作培養,經審核符合畢業要求,可同時獲得我校與合作高校的頒發的學位證書。
五、獎助體系
合肥學院全日制環境工程研究生獎助體系一覽表
|
|||||
類別
|
序號
|
名稱
|
等級
|
金額(元/人)
|
覆蓋面
|
獎
學
金
|
1
|
國家獎學金
|
——
|
20000元/人
|
具體人數按當年上級文件規定執行
|
2
|
學業獎學金(新生入學獎學金)
|
一等獎
|
12000元/人
|
30%
|
|
二等獎
|
10000元/人
|
50%
|
|||
三等獎
|
8000元/人
|
20%
|
|||
3
|
國內外游學獎學金
|
獎金根據實際花費設定
|
100%
|
||
|
4
|
企業獎學金
|
獎金根據企業資助情況而定
|
| |
助
學
金
|
5
|
助學金
|
第一學年
|
6000元/年·人
|
100%
|
第二、三學年
|
8000元/年·人
|
100%
|
|||
6
|
三助崗位
|
研一(助管、助教)
|
300元/月·人
|
40%
|
|
研二、研三(助研)
|
300-400元/月·人
|
由導師支付
|
|||
成
果
獎
|
7
|
科研成果獎(第五學期評審)
|
一等獎
|
3000元/人
|
按成果數量及等次確定獲獎等級
|
二等獎
|
1500元/人
|
||||
三等獎
|
500元/人
|
||||
8
|
優秀畢業論文獎
|
|
2000元/人
|
20%
|
*備注:第一學年學業獎學金按入學成績在新生入學后按比例發放,其中第一志愿報考并被錄取者可以直接獲得第一學年一等獎學金(不受比例限制);
2、助研津貼由導師根據學生的助研情況自主酌情支付。
六、調劑程序
1.在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調劑系統尚未開通之前,考生可以先登陸我校研究生處主頁查閱調劑信息,并與負責老師取得聯系或將個人資料發至研究生處郵箱。
2.在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調劑系統開通之后,考生必須登陸“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的網上調劑系統 (公網網址:http://yz.chsi.com.cn ,教育網網址:http://yz.chsi.cn)填寫“合肥學院”為第一志愿并確認。我們將根據調劑考生填報志愿的先后順序確定復試資格,額滿為止。復試時間另行通知。
3.確認參加復試的考生調劑復試流程:提交調劑申請——同意復試——報到——復試——擬錄取。
4.有意調劑到我校的考生,在辦理調劑的同時請提前做好復試準備。
七、聯系方式
單位代碼:11059
聯系人:
生物系:張老師聯系電話: 0551-62158455(辦公室);手機:13696796512
郵箱:zhanggolden@163.com
俞老師聯系電話: 0551-62158447(辦公室);手機:18919641837
學校網址:www.hfuu.edu.cn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經濟技術開發區錦繡大道99號郵編:230601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