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優質教育資源供給再升級
——代表委員熱議發展更加公平更有質量的教育
“發展更加公平更有質量的教育。”3月5日,李克強總理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語氣堅定。
圍繞政府工作報告中濃墨重彩的教育篇章,心系教育事業的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展開熱議。
強化硬件軟件建設,墊高教育公平起點
“更加公平”“更有質量”。
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荊門市市長孫兵反復品味這兩個“更”。“有質量的教育體現在教育過程的公平中,我理解,教育公平是教育質量的基本要件,而教育質量又是教育公平的最高實現形式。”孫兵說。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進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加快改善鄉村學校辦學條件,抓緊解決城鎮學校‘大班額’問題,保障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教育”。在孫兵看來,這些要點,呼應了社會對教育公平的期盼。
孫兵的感悟來自荊門的教育實踐。近年來,荊門聚焦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流動人口子女、特殊教育學生三個重點群體,使他們“有學上”。同時,荊門全力推進教育集團化、學區化改革,帶動城鄉學校、優質學校與薄弱學校建立協作體、聯盟體,促進薄弱學校提升辦學水平,穩步提升教育質量,人民群眾對教育的滿意度不斷提高。“圍繞發展更加公平更有質量的教育,我們要更加踏實地走下去。”孫兵說。
“我的體會是,要實現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目標,硬件和軟件建設一定要跟上。”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大學副校長汪小帆有感而發。
2017年,汪小帆在四川掛職。其間,他到甘孜州調研。讓他驚嘆的是,該州從2012年就開始推進“智慧甘孜教育”建設,分別搭建“內地優質帶動州內優質A平臺”“州內優質帶動州內薄弱B平臺”,采用直播教學和錄制教學方式,通過網絡平臺與全州邊遠農牧區學校共享。兩類平臺的大規模應用,不僅讓教師觀念煥然一新,升學率也大幅度提升。
因此,當汪小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看到“發展‘互聯網+教育’,促進優質資源共享”時,連連感慨:“這一條說得太好了,教育信息化是解決農村薄弱學校和教學點師資短缺、水平不高問題的有效方式。‘互聯網+教育’形式多樣,未來必然會帶給我們更大的驚喜。”
全國政協委員、浙江省教育廳副廳長韓平認為,這兩個“更”,回應了老百姓的關切和期望,意義遠在教育之外。
“比如,我們都希望鄉村振興,但如果沒有一所好的鄉村學校,鄉村振興的基礎就不牢固。現在有些農村學校生源流失嚴重,就是那些地方的教育離更加公平更有質量還有差距。我們要把鄉村學校建得漂亮,也要關注教學質量的提升,為鄉村振興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韓平說。
有更好的教育供給水平,就有更美好的未來
廣大觀眾熟知的全國政協委員、央視新聞節目手語主播周曄,另一個身份是北京市東城區特教學校校長。從特教學校的實際出發,她對更加公平更有質量的教育的理解是,“對特教學校的教師編制,國家要加強規劃”。
周曄說,特教學校在建設標準上沒有生師比。過去,特教學校只有單一的聾啞兒童、視障兒童,如今學校生源愈發復雜多樣,增加了很多新的殘障類別,自閉癥孩子也增多了。再結合教育部出臺的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計劃,以及“一人一案”的個別化教育計劃,特教行業急需大量專業教師。
“對我來說,更多的好教師就是更加公平更有質量的保障。”周曄笑著說。
同周曄一樣,研讀政府工作報告,很多代表、委員都感受到政府繼續加大教育投入的決心,加大教育供給側改革,也是代表、委員對教育事業發展充滿信心的來源。
全國政協委員、廣西大學校長趙躍宇期待,這一年,國家對中西部高校的支持會持續加大。“在資源配置上,中西部高校整體實力在不斷提升,但中西部高校博士、碩士研究生整體指標比較少,希望每年中央在博士、碩士研究生指標增量中拿出一半用于支持中西部高校,逐步縮小差距。”趙躍宇說。
全國政協委員、海南省人民政府教育總督學潘惠麗則希望,職業教育加強供給,釋放更多的政策紅利。“職校學生雙證書制度建立之后,企業、勞動力市場對這種技能學習的承認程度,以及能否在工資待遇和技術等級上體現這種承認,是下一步必須深入研究的政策課題。”潘惠麗說。
用好管好“錢袋子”,要把錢用得恰到好處
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承諾,2019年,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占國內生產總值比例繼續保持在4%以上,中央財政教育支出安排超過1萬億元。
“我們要切實把寶貴的資金用好,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托起明天的希望。”李克強總理的話語飽含深情。
全國人大代表、江西省委教育工委書記、省教育廳廳長葉仁蓀注意到,黨的十八大以來,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各級財政把教育作為財政支出重點領域予以優先保障,促進財政教育投入持續穩定增長。
“2018年,全國財政教育支出占公共財政支出的15%,是一般公共預算第一大支出。教育經費的持續增長為教育事業改革發展提供了堅強的物質保證!”葉仁蓀說。
看到“中央財政教育支出安排超過1萬億元”,結合政府報告中的“持續抓好義務教育教師工資待遇落實”,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教授龐麗娟的第一反應是,“這對教師隊伍建設來說,是一個福音”。
“教育要實現更加公平更有質量,必須要著力解決城鄉教師隊伍建設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龐麗娟說,“具體來說,各級政府就是要優化財政投入結構,把改善與提高教師待遇作為教育財政投入的重點戰略性支持領域,優先保障對教師特別是鄉村教師的工資性投入,以優先滿足鄉村教師隊伍建設需要,優先保障鄉村教師隊伍建設。”
根據在各地的大規模調研和座談研討,龐麗娟發現,如果對鄉村教師工資性收入每月增加一半,能吸引教師到農村從教;如果能增加一倍,則能穩定教師在鄉村長期從教。龐麗娟算了一筆賬。從經費保障的角度來看,如果“教師崗位工資性收入倍增計劃”覆蓋到我國全部300萬名鄉村教師,扣除之前一些地方已經實施的計劃,如果要實質性增加全部300萬名鄉村教師的工資性收入(翻番),每年實際需要新增資金約為789億元。
“從財政供給能力上,這樣實質性增加鄉村教師工資性收入,是可行的。2018年我國GDP總量為90.03萬億元,如果提高財政性教育經費占GDP 0.1個百分點,則新增經費就能滿足鄉村教師收入翻番的資金需求。”龐麗娟說。
中西部高校在服務國家戰略、振興地方經濟、引領產業升級轉型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一個客觀事實是,中西部高校在歷史上的欠賬較多,缺乏足夠的經費和資源支持,與東部高校相比差異明顯。趙躍宇表示,中西部地區的地方政府在教育方面的投資往往不能支撐大學發展的需求。他建議,財政資金的配置方向,兼顧高等教育弱省,加大對地方特別是中西部地區教育事業發展轉移支付力度,通過搭建各種平臺,使更多的地方高校獲得中央財政的支持。
“不管是新增的財政投入、還是現有盤子的教育經費,關鍵是要調整與優化財政投入的方向與結構,提升公共財政的投向科學性與使用效益。”龐麗娟說。
“作為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負責人,我們一定要珍惜這難得的機遇,做好頂層設計、總體規劃,將寶貴的資金用在中央關心、社會關注、群眾關切的重點難點問題上,使人民共享教育改革發展成果。”葉仁蓀表示。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