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發(fā)揮紅色資源優(yōu)勢,大力實施紅色文化保護、傳承和弘揚工程,深入挖掘蘊含其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豐富教育形式,傳承紅色基因,努力打造紅色文化鑄魂育人品牌。
打造特色學科專業(yè)品牌。在學科建設方面,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以及中國近現代史基本問題研究二級學科博士點建設,支持福建師范大學等高校黨的建設二級學科博士點發(fā)展。省委宣傳部、省委教育工委、省社科聯等聯合推進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哲學社會科學學科基礎理論建設專項工作,省社科規(guī)劃項目加大對高校紅色文化課題研究、基地建設等支持。在專業(yè)建設方面,將紅色文化研究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國近現代史基本問題研究、中共黨史以及藝術學、傳播學等專業(yè)建設,推動特色專業(yè)發(fā)展。組織編寫《福建紅色文化教程》,完善大中小學生一體化教材體系,建設一批優(yōu)質特色課程和輔助材料。
打造思政教學品牌。實施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擇優(yōu)推廣計劃項目,推動將古田會議、才溪鄉(xiāng)調查等紅色文化有機融入課程,開展對話式、專題式、互動式、問題式教學。出版《福建紅色文化實踐教學指南》《史海求真——〈中國近代史綱要〉課基本問題文獻精編》等,將革命舊址舊居轉化為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新課堂,將豐富的實物史料轉化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活教材。福建師范大學“集中多學科優(yōu)勢加強紅色文化研究”入選教育部社科中心“高校紅色文化資源育人成果”,寧德師范學院“《擺脫貧困》構建知行合一的思想政治教育立體化實踐教學模式”、龍巖學院“植紅土、鑄紅魂、育紅人——閩西紅色資源在思政課教學中的轉化”等一批優(yōu)秀的教學成果先后涌現。
打造校園文化品牌。實施大學生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自主行動計劃,重點培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等120個大學生理論讀書社。深入開展“八個一”活動,即:每半月至少開展一次集中讀書活動,每位社團成員每月撰寫一篇學習心得,每學期至少開展一次參觀考察、一次學習論壇和一次相關理論普及宣傳活動,每年至少開展一次社會調查、形成一份調研報告、匯編一本學習研究成果集。建設“福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網”,優(yōu)化“思想高地”“紅色基因”“先賢足跡”等欄目。建設馬克思主義理論在線學習平臺,開設20個思政名師網絡工作室,培育建設“青馬易戰(zhàn)”等易班“十大特色應用”,編發(fā)學習宣傳紅色文化相關文章600多篇。
打造社會實踐品牌。建設古田會議紀念館、福建省革命歷史紀念館等首批18個省級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基地,建立了古田會議會址等65個省級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開展“紅色基因代代傳·長征精神永發(fā)光”等專項實踐活動,選派大學生開展紅土地采風、精準扶貧、擔任村官等,建立與紅色文化基點村長期掛鉤服務和合作機制。推動各地各校將革命歷史紀念館、革命遺址等作為研學旅行基地,設計開發(fā)一批研學旅行課程和線路,開展“紅色之旅”研學實踐體驗,讓學生重溫紅色記憶、追尋紅色足跡。
打造研究闡釋品牌。培育建設“福建紅色文化研究中心”“中央蘇區(qū)研究院”“谷文昌精神研究中心”等8個省級研究基地、2個省級特色新型智庫、5個紅色文化教育示范基地。開展革命歷史文獻、口述資料與紅色文物的搜集整理,出版《古田會議精神讀本》《多維視域下的古田會議研究》等。把福建紅色文化研究列入博士研究生招生方向,培養(yǎng)從事紅色文化研究的高層次人才。協調省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和文化名家以及高校領軍人才支持計劃等,對紅色文化研究傾斜支持。出版“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與研究文庫”,在高校學報等相關學術期刊開設紅色文化研究專欄,刊發(fā)紅色文化重大基礎理論問題研究成果。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yè)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