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為進一步促進各高校優秀大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幫助優秀大學生洞悉學科前沿動態,增強科研興趣,拓展研究視野,提高科學素養,同時為了擴大河口海岸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在國內相關院校中的影響力,吸引優秀大學生來實驗室繼續深造,提高實驗室研究生生源質量,河口海岸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決定在2019年暑期繼續實施“優秀大學生夏令營項目”。
現擬面向全國招收優秀大學生營員40名,報名申請工作從即日開始,歡迎全國地理、海洋、水利、化學、生物、環境等相關專業優秀大學生踴躍報名!
一、招生對象及申請條件
我室2019年夏令營招生面向全國高等院校本科2016級(2020年6月畢業)有志攻讀研究生的優秀在校大學生(含華師大校內同學)。申請本次夏令營的學生應具備以下基本條件:
1、學習成績優秀,本科前三年學習成績在所在專業年級總排名的前20%以內,能夠獲得所在學校推薦免試資格者優先;
2、具有地理、海洋、水利、化學、生物、環境等相關專業背景,有志于從事科學研究工作,有較強的科研能力和創新能力(如:有高質量學術論文公開發表,豐富的科研項目經歷,或者在全國重大競賽中獲獎等);
3、英語水平好,具有較強的英語寫作和口語表達能力;
4、遵守學術道德規范,吃苦耐勞,認真負責。
二、 夏令營期間活動安排
夏令營時間暫定為7月15日-18日,具體活動安排為:
7月15日:報到;
7月16日:
上午:開營儀式、學術報告;
下午:參觀河口海岸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長江河口科技館;
7月17日:南匯邊灘灘涂濕地實習;
7月18日:野外實習分組報告、導師見面會、閉營儀式。
實際安排以報到時公布為準。
三、報名辦法
申請參加我校全國“優秀大學生夏令營”的學生需在我校研究生招生信息網上進行網上報名,報名網站:https://yjszs.ecnu.edu.cn/main/index.asp,推薦使用IE瀏覽器兼容模式報名填寫。報名指南:https://yjszs.ecnu.edu.cn/download/xlybmzn.pdf。
在網上完成報名后,還需將以下材料郵寄至我校:
1、《華東師范大學2019年優秀大學生夏令營活動報名信息表》(從報名網上直接打印)1份,需要所在單位推薦并加蓋申請人所在院系公章;
2、本科成績單(前5學期)1份,加蓋學校教務處或院系公章;
3、本科綜合/專業排名證明1份,需寫明申請人所在年級/班級/專業總人數及申請人目前排名,并加蓋學校教務處或院系公章;
4、專家推薦信1封,需要副教授及以上職稱專家推薦(推薦信需由專家本人簽字,下載模板);
5、個人陳述1份,介紹本人的學習業績、專業能力傾向、工作成果、學術研究興趣、曾參與過的科研項目、創新意識創新能力、研究生階段的學習和研究計劃、其它特長及本人認為對于申請有參考價值的內容;
6、其他材料(英語等級證書、論文發表、專利發明、各類獲獎或資格證書等材料的復印件)。
報名截止日期為2019年6月25日。
四、錄取程序
我室將根據申請人情況進行審核、篩選,6月底前公布入選名單并電郵通知到本人,屆時未收到錄取通知者為未入選,不再另行通知。
五、營員待遇
1、我室將為所有營員提供在滬期間的食宿、來滬交通費用(限火車硬臥,或動車、高鐵二等座)。
2、夏令營中表現優秀的營員,可優先獲得我院室接收推免生的機會。
六、聯系方式
地址:上海市東川路500號華東師范大學河口海岸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河口海岸大樓A421室)
郵編:200241
聯系人:金燦、霍曉麗
電話:021-54836042
Email:cjin@sklec.ecnu.edu.cn
河口海岸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網址:www.sklec.ecnu.edu.cn
河口海岸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簡介
河口海岸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依托于華東師范大學,于1989年由國家計委批準籌建,1995年12月通過國家驗收并正式向國內外開放。中國科學院院士蘇紀蘭教授任實驗室學術委員會顧問,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大可教授任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吳立新教授、張經教授任學術委員會副主任,高抒教授為實驗室主任。
實驗室主要從事河口海岸的應用基礎研究,研究方向為:河口演變規律與河口沉積動力學;海岸動力地貌與動力沉積過程;河口海岸生態與環境。實驗室總體定位為:圍繞我國沿海經濟帶,特別是三大河口三角洲地區發展對河口海岸研究的迫切需求,結合我國河口海岸的區域特色,瞄準河口海岸學科國際發展前沿,發揮實驗室多學科交叉滲透和綜合分析優勢,利用高新技術手段,深入研究河口海岸地區的物理過程、化學過程、生物過程、地質過程以及這些過程間的相互作用和全球變化與人類活動對這些過程的影響,豐富和發展具有我國特色的河口海岸學科理論體系,同時為我國沿海地區資源開發、重大工程建設、環境保護及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服務。
近期,實驗室在流域入海物質通量變異及其對河口環境的影響、河口鹽水入侵規律與淡水資源利用、河口動力沉積過程及其在深水航道工程中的應用、河口三角洲沉積環境、淤泥質海岸沖淤演變及其工程應用、河口海岸生物地球化學過程、濱海濕地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等領域取得一批有重要影響和創新意義的研究成果,這些成果豐富和發展了具有我國特色的河口海岸學科理論體系,而且有效地解決了長江口深水航道整治工程、長江口淡水資源開發利用、杭州灣北岸沖刷防護等重大(點)工程中的關鍵科學技術問題,為長江三角洲地區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近幾年實驗室吸引和培養了一批國內外優秀學者,實驗室擁有中科院院士1人、國家杰青5人、國家千人2人、長江特聘教授2人,一批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和上海市科技啟明星,以張經教授為首的研究群體入選國家基金委創新團隊。現實驗室現有固定人員93人,其中研究人員83人(教授40人、副教授20人,100%具有博士學位),技術人員7人,管理人員3人。目前在讀研究生有303名,其中博士140名,碩士163名,包括9名印度、巴基斯坦、越南、坦桑尼亞等前來攻讀博士學位的留學生。實驗室已成為我國河口海岸研究與人才培養的主要基地,在國內同領域中起帶頭作用。
實驗室在國際上的地位和影響也在不斷提升,系列研究成果得到國際同行的認可,提出的動力、沉積、地貌綜合分析與生物、化學過程相結合和宏觀把握、微觀量化的學術思想,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得到國際同行的贊賞。現實驗室與美國、英國、荷蘭、德國、日本、加拿大、韓國等相關研究機構保持著緊密的合作關系。參與了多項國際研究計劃,其中實驗室主持的國際合作項目有10余項;每年平均有40多人次赴國外從事合作研究與學術交流;每年平均接待國內外專家、學者來室學術交流或合作研究60多人次。從總體上來講,實驗室已從過去主要參與國際合作的角色轉換到現在共同主持,部分合作項目則以我方為主的態勢。實驗室人員在16個國際學術計劃或學術組織中任職,在23個SCI期刊任編委或副主編職務。
實驗室在“211工程”、“985工程”、上海市重點學科建設等支持下,科研條件得到質的改善,基本上達到了國際上中等實驗室的層次。科研條件的改善使科技人員能采集到一般儀器得不到的原始資料,用常規設備無法進行的室內測試分析,從而提升科技人員進行原創性研究的技術平臺,進一步提高了科技人員研究成果的國際化程度,提高了科技人員在解決河口海岸重大工程中關鍵科學問題的能力。
依托單位華東師范大學十分重視并大力支持實驗室建設,實驗室將繼續發揚“艱苦創業、開拓創新、求實創優”的精神,堅守“求是、求實、求新、求成”的學術風范,邁步新征程,攀登新高峰,努力把河口海岸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成國際一流的河口海岸研究中心、高層次人才培養與聚集的中心和國內外河口海岸學術交流的中心,為促進世界河口海岸學科的發展和實現國家可持續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實驗室研究生培養簡介
實驗室現有固定人員93人,其中上崗招生的博導35人、碩導18人。導師隊伍中有中科院院士1人、國家杰青5人、長江特聘教授2人,以及一批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和上海市科技啟明星。實驗室目前在讀研究生303名,其中博士生140名,碩士生163名(含留學博士生9名)。設有8個碩士招生專業和8個博士招生專業,地理學既是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基地,又是一級學科博士點和博士后流動站,自然地理學、生態學被教育部列為國家重點學科。
近年,實驗室有效拓展研究生招生范圍,在原有的推薦免試生和碩士生入學考試基礎上,結合我校推免生專項計劃,開始招收相關專業優秀應屆本科生直接進入博士生學習階段(每年約12名)。每年為研究生提供各類津貼超過200萬元,還設立各類獎學金,鼓勵優秀研究生鉆研進取,為研究生學習科研提供全面保障。同時每年選派10-15位研究生分別赴國外攻讀博士學位或與國外著名教授進行聯合培養,積極鼓勵研究生參加形式多樣的學術研討會和國際交流會,使得研究生在了解學科研究前沿的同時適時創新科研思想、提升創新能力。2016年,我室與荷蘭Delft理工大學簽訂雙博士學位項目,目前已有1名博士生順利畢業獲得雙方博士學位。由于在研究生培養過程中注重實踐和創新能力,實驗室畢業研究生一直受到用人單位好評,他們工作于全國各地相關科研院所及高校,態度踏實、積極肯干、適應性強,已成為這些用人單位科研的中堅力量。
2019年攻讀碩士學位招生專業有:
自然地理學、海洋化學、物理海洋學、海洋地質、海洋生物學、生態學、環境科學、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
2019年攻讀博士學位招生專業有:
自然地理學、河口海岸學、海洋化學、物理海洋學、海洋地質、海洋生物學、生態學、環境科學。
2019年,實驗室擬招收54名碩士研究生和30余名博士研究生,其中有推薦免試生及本科直博生32名。
往屆夏令營情況
2011-2018年,實驗室已成功舉辦八屆“優秀大學生夏令營”,共接收了來自南京大學、武漢大學、中國海洋大學、蘭州大學、中山大學等十余所“985工程”、“211工程”高校的270余名優秀大學生參加。2013年,結合我室國際化進程,還有20名荷蘭大學生與國內同學一起參加了夏令營活動。通過夏令營期間學術講座、港口參觀、濕地考察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安排,同學們既增長知識、開拓視野,更對自己的未來有了清晰的思考和規劃。同時,實驗室濃厚的學術氛圍和雄厚的師資力量也吸引著大家,近三年招收的本科直博生和碩士生中,有相當部分來自參加夏令營的高校,這些同學已在實驗室和導師課題組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成為河口海岸事業的新生力量!
2011年夏令營情況介紹:http://www.sklec.ecnu.edu.cn/node/243;
2012年夏令營情況介紹:http://www.sklec.ecnu.edu.cn/node/215;
2013年夏令營情況介紹:http://www.sklec.ecnu.edu.cn/node/168;
2014年夏令營情況介紹:http://www.sklec.ecnu.edu.cn/node/539;
2015年夏令營情況介紹:http://www.sklec.ecnu.edu.cn/node/4367;
2016年夏令營情況介紹:http://www.sklec.ecnu.edu.cn/node/5074;
2017年夏令營情況介紹:http://www.sklec.ecnu.edu.cn/node/5328;
2018年夏令營情況介紹:http://www.sklec.ecnu.edu.cn/node/5659。
更多信息請訪問河口海岸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網站www.sklec.ecnu.edu.cn。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