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現代物理研究所源于1958年12月建立的復旦大學原子能系,是全國高校中第一批設置原子核物理專業的研究機構。在吳征鎧院士、盧鶴紱院士和楊福家院士等老一輩科學家的帶領下,經過幾代師生的努力建設,本所成為國內核科學與技術的研究高地和高端人才培養重鎮之一。本所擁有一支國際化的師資力量,在50名常任教職員工中(含3名英、日、韓籍學者),正高級職稱26人,包括2名中科院院士、2名美國物理學會會士、3名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2名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1名中組部國家****專家、2名中組部青年****專家。作為復旦“雙一流”學科--物理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所依托核物理與離子束應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和上海EBIT實驗室等研究設施重點發展四大學科方向--粒子物理與核物理、原子與分子物理、核技術及其應用、理論與計算物理。主要研究領域包括:量子色動力學和高能核-核碰撞物理、重離子物理和放射性核束物理、中微子物理、電荷共軛和宇稱(CP)對稱性破缺與強子物理、高電荷態離子物理、原子結構和原子碰撞、新概念等離子體物理及其診斷技術、量子光學與精密測量、材料的物理設計及制備、激光與物質相互作用、離子束核材料物理、離子束生物醫學物理和離子束科技考古等。本所是國際學術界活躍的核物理與粒子物理研究機構,是中國BES III 國際合作組、中國錦屏地下實驗室國際合作組、美國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STAR和sPHENIX國際合作組、日本KEK 實驗室Belle II 國際合作組、歐洲LHC CMS國際合作組的成員單位。目前承擔包括國家基金委重大研究計劃在內的各類國際合作和國家級研究項目50余項。本所是全國首批核物理與核技術博士點和碩士點之一,1962年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1982年開始招收博士研究生,1985年開始接收博士后研究人員。目前本所擁有3個碩士學位授予點,即粒子物理與原子核物理、原子與分子物理、等離子體物理;擁有2個博士學位授予點,即粒子物理與原子核物理、原子與分子物理。自1962年以來累計培養碩士250余人,博士120余人。目前在讀研究生70余名。其中大部分畢業生在核科學技術領域奉獻青春施展才華,部分杰出校友在中國核科學與技術事業與行業中擔任領軍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