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6年來,“一帶一路”建設波瀾壯闊,氣象萬千,這一理念與實踐得到世界的廣泛認可與支持,給各國各地區互聯互通帶來積極的新變化。教育部此前印發了《推進共建“一帶一路”教育行動》的文件,倡導沿線各國建立教育共同體,聚力推進共建“一帶一路”。記者從清華大學了解到,近年來,該校五道口金融學院積極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秉持“一帶一路,教育先行”的理念,首推國內“一帶一路”政策解讀與金融實踐高級研修項目、首創“一帶一路”相關學位教育項目、聯手聯合國框架下的南南合作金融中心、先后舉辦三期發展中國家金融領袖培訓項目與南南主題合作論壇、攜手人民日報社共同舉辦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核心媒體培訓項目以及陸續開展“一帶一路”金融科技研修項目和“一帶一路”印尼、以色列、越南等專題訪學課程,“一帶一路”教育行動探索成效顯著。
清華五道口金融學院相關負責人表示,金融作為撬動各國共建“一帶一路”宏偉藍圖的支點,也是開展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和民心相通的必要條件。如何讓金融更好地支持“一帶一路”建設是當下的重要課題,成為清華五道口金融學院在教學項目上的發力重點。
記者了解到,截至目前,清華五道口金融學院“一帶一路”相關高管培訓和學位教育項目,共吸引了約50個國家和地區的500余名政府管理人員、業界金融領袖、企業家和資深媒體人士來到五道口學習,共有30余名來自政府、學界、業界的知名專家、學者參與授課逾600課時。大家共話南南合作新模式,深度解讀“一帶一路”政策,探討“一帶一路”倡議下東南亞企業家在中國以及中國企業家在東南亞的新機遇以及合作前景,搭建了一個國家化的深度交流平臺。
發展中國家金融領袖培訓項目首期班于2016年5月開啟,目前已舉辦三期,來自白俄羅斯、伊朗、尼日利亞、南非、塔吉克斯坦、緬甸等53個發展中國家與地區的高級政府官員與業界精英參與培訓。在參與發展中國家金融領袖公益培訓項目后,第一次來中國的南非總統府首席財務官克利奧帕特拉·祖魯直言“收獲很大,遠遠超出預期”:“我們參觀了中國科技公司,體驗了很多前沿的技術應用。比如智能交通系統可以統計通過某一路段的汽車和行人數量,甚至可以看到司機的駕駛狀況,從而分析和判斷他們的操作是否得當。我們都認為,中國在科技領域的發展勢頭非常強勁,這是中國能夠繼續大步前進的重要動能。”更讓她感到興奮的是,中國非常愿意和其他國家分享科技創新成果:“這種積極開放的態度也是中國快速發展的原因之一。我們希望加強與中國在該領域的合作,讓中國的創新成果也為南非的發展提供助力。”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核心媒體培訓項目邀請來自馬來西亞、新加坡、老撾、越南、巴基斯坦、泰國等14個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的核心媒體高管以及資深記者參與了培訓,內容涵蓋全球宏觀經濟解析、“一帶一路”倡議解讀、中國經驗分享、媒體合作共贏等方面,助力講好“一帶一路”故事,傳播中國聲音。菲律賓《馬尼拉時報》執行總編輯阿諾德貝列薩參與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核心媒體培訓項目。在他看來,“一帶一路”戰略構想是值得贊美的努力,深入的文化、教育交流至關重要:“這是一個橋梁,可以讓很多人明白,除了修路、架橋,還可以用教育、用知識的傳遞起到聯結的作用。”
金融EMBA“一帶一路”東南亞項目是五道口金融學院開啟的第一個“一帶一路”相關學位教育項目,為中國和東南亞企業家打造溝通交流平臺,加深雙方對東南亞區域經濟及各國國情的整體認識,助力民心相通,促進深度合作,共同探索“一帶一路”倡議下的新機遇。項目已成功開辦兩期,共吸引130余名來自新加坡、印尼、馬來西亞、泰國、美國、加拿大、吉爾吉斯斯坦、哈薩克斯坦等15個國家和地區的企業高層決策者。
“今天的東南亞讓我想起十年前的中國。對于六億四千萬東南亞人來說,這是一個充滿了第一次的時代。很多人第一次上網,第一次使用電子支付。很多人第一次通過智能手機來掙錢養家糊口。今天,我有幸來到中國讀書,把中國的科技和專業知識引入東南亞,與中國企業共同合作,致力為我們的一億一千萬用戶打造融入生活各方各面的超級應用。” 東南亞獨角獸企業Grab創始人兼CEO陳炳耀如此表達他的學習愿景。
“學院在“一帶一路”教育探索上剛剛拉開帷幕,未來還會有更多探索,致力推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人才交流與合作,為人類共同的未來帶來真正改變。”清華五道口金融學院相關負責人表示。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