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結合“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0介紹“雙萬計劃”“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建設思路和實施方案。
卓越拔尖計劃實施已整整十年,從2009年實施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以來,教育部先后聯合13個部門實施了一系列卓越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各地各高校積極行動、深入推進改革,取得了明顯成效,培養了一大批卓越工程師、醫生、法治人才、農林人才、教師、新聞傳播人才和基礎學科拔尖人才,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智力支撐。
“如果說‘六卓越一拔尖’計劃1.0更多具有‘試驗田’的性質,計劃2.0則是新時代高校全面落實‘兩個根本’、實施綜合改革的‘大田耕作’。”吳巖表示,2019年-2021年,教育部將分三年全面實施“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0。這個計劃可以概括為一個總體部署、三項核心任務、一次質量革命。
一個總體部署是通過實施“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0,全面推進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建設,提高高校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
三項核心任務是面向所有高校、所有專業,全面實施一流專業建設“雙萬計劃”、一流課程建設“雙萬計劃”、建設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一流基地,也就是建金專、建金課、建高地。
一是實施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雙萬計劃”,也就是金專建設計劃。建設10000個左右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點和10000個左右省級一流本科專業點。二是實施一流課程建設“雙萬計劃”,也就是金課建設計劃。建設10000門左右國家級一流課程和10000門左右省級一流課程,包括具有高階性、創新性、挑戰度的線下、線上、線上線下混合式、虛擬仿真和社會實踐各類型課程。三是建設260個左右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一流基地,也就是高地建設計劃。在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科學、計算機科學、天文學、地理科學、大氣科學、海洋科學、地球物理學、地質學、心理學、基礎醫學、哲學、經濟學、中國語言文學、歷史學等17個學科建設。
一次質量革命是通過實施“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0,在全國高校掀起一場“質量革命”,形成覆蓋高等教育全領域的“質量中國”品牌,全面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
高校參與“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0,必須具備一些基本條件。吳巖介紹,這些基本條件包括四個方面內容:一是必須全面落實“以本為本、四個回歸”;二是積極推進“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建設;三是不斷完善協同育人和實踐教學機制;四是努力培育以人才培養為中心的質量文化。
“我們的目標是,到2021年建設布點完成的時候,我國高等教育高質量人才培養的基礎平臺將完全形成,‘兩個根本’將有效落實。我們的希望是,金專金課在高校隨處可見,水專水課水師無處安身。”吳巖說。
發布會上,天津大學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介紹了學校落實“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0加快新工科建設有關思路和舉措。天津大學黨委書記李家俊說,九年來,天津大學共21個本科專業、6個研究生層次學科領域進入計劃,參與學生13000余人。建立了“1234+X”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新模式,該模式自嵌范式轉型的內生動力,有力推動了新工科建設。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校長吳普特說,學校瞄準未來農業發展需要,重新確立了一流農業大學的人才培養目標,建立了“通專結合、本研貫通、產教融合”的人才培養新體系,實現了單一的專業教育模式向通專結合的多元化教育模式轉變。
浙江省教育廳廳長陳根芳介紹了浙江省落實“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0加快“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建設的思路和舉措。他表示,以創新手段深化培養模式改革,浙江省融匯新技術,推動互聯網、虛擬現實、5G等現代技術在計劃2.0教學和管理中的應用,建設20所省級“互聯網+教學”示范性高校,實施“互聯網+教學”省級教改案例、省級示范課和新形態教材“三千計劃”。構建新體系,圍繞卓越拔尖人才培養,構建從中職、高職、應用型本科到專業學位研究生的立交橋式人才培養體系,創造讓每個學生都有出彩的機會。
------------------------------------------
相關鏈接:介紹“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0有關情況【圖文直播】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