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面對近段時間普漲的股市,我們的挑戰是,選擇一支好的股票;面對一直火爆的經濟類專業報考大潮,我們的挑戰是,選擇一所優秀的院校。
火熱的經濟類報考
如同當前火爆的股市一樣,經濟類院校的研究生報考的競爭也呈現出白熱化趨勢,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國家政策的影響。建國以來,國家對經濟發展的重視程度有增無減。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國家頒布了一系列促進經濟發展的宏觀政策:從最初的建立經濟特區、開放沿海市場,到現在的西部大開發、開發內地市場等,這一切帶來了經濟類人才的巨大需求。
第二,社會發展的需要。目前我國經濟發展日新月異——國民生產總值高速增長,進出口貿易量不斷擴大,人民幣匯率不斷上漲,國內市場開放程度不斷提高,人們對經濟的關注越發密切。而近年來各專業面臨的就業壓力不斷增長,與經濟學專業人才的高需求和隨之帶來的高就業率形成了鮮明對比。這是經濟類專業報考火爆的重要原因。
第三,思想觀念的變化。人們對于財富追求的增長以及把“經濟”同“財富”等同的觀念,使得人們對于財富的向往轉化為對于經濟知識的向往,從而帶來經濟學熱的高漲。
多層次的經濟類院校格局
一年一度的《福布斯》中文版針對中國經濟院校及其畢業生的調查結果日前公布,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信息是:中國經濟院校出現多層次化格局。
這份由《福布斯》中文版推出的“中國最具價值經濟院校”的榜單中,傳統的復旦、清華等幾大著名院校仍然占據著前幾名的位置,同時,新興的上海財經大學等經濟院校也榜上有名,形成了中國經濟院校的第一陣容。
目前,國內的經濟類院校可大致分為三類,借用如今大熱的股市術語,可歸納為“藍籌股與新興股”、“績優股與潛力股”和“紅籌股與普通股”三類院校。
◇“藍籌股與新興股”類院校
這類經濟院校一般都集中在東部發達地區,如北京、天津、上海、南京、杭州、廈門等城市,悠久的歷史、深厚的文化底蘊和代代相承的教學理念等無法復制的優勢,他們占盡“天時、地利、人和”,成為眾多報考經濟院校考生的夢想殿堂,恰似人人爭相搶購的藍籌股,需求遠遠大于供給,幾乎形成賣方壟斷市場;同時,買方競爭也隨之增加。他們一般都是優秀學生向往的院校,如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大學、上海財經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廈門大學、南開大學等。
◇“績優股與潛力股”類院校
這類經濟類院校一般都是一定區域內的經濟學代表,對本區域內的經濟很有影響。比如,地處中部經濟中心武漢的武漢大學、地處西部經濟中心成都的西南財經大學、離香港最近的深圳大學等等。
◇“紅籌股與普通股”類院校
這類院校是一些綜合性大學,雖然在經濟學專業并不專長,但在省內一般又是具有經濟學類碩士點的院校,他們往往在某一經濟研究領域有所專長。比如,地處杭州的浙江財經學院,該校在產業經濟學的權威性并不比浙江大學差,而諸如中國政法大學、中國科技大學、華南理工大學、中國農業大學、上海理工大學、上海師范大學等也有類似的情況。
對于一些跨專業與跨學校的經濟學考生而言,由于信息的不對稱所帶來的專業課重難點的不同以及考試方式的不適應,甚至由于對面試老師的不熟悉不了解所造成的溝通障礙,報考經濟學的難度普遍較大。因此,跨考生們在選擇經濟類院校時,盡量要選擇那些包容性、綜合性比較大的院校,如浙江大學、深圳大學等,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此外,考生在報考經濟院校時還要綜合考慮自己的實際情況、以后的就業意愿和所向往經濟類院校的類型特點等方面,以作出適合自己的選擇。下面就讓我們來具體了解這三類經濟類院校的詳細信息。
傳統與現代——藍籌股與新興股
正如藍籌股所具有的優勢一樣,傳統經濟院校擁有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學術積淀,在經濟院校內占有重要的支配性地位,業績優良、交流活躍、回報優厚。典型的傳統經濟名校都位列排行榜前10位,典型代表院校有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等。當然,報考這些傳統經濟名校的競爭會異常激烈。綜觀其報考成本和收益,考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擇。傳統經濟名校作為藍籌股系列,比較適合在本科院校就表現突出的藍籌型學生。
另一方面,擁有現代化的教學理念和先進的教學設施的現代新興經濟院校,在考生們的心目中就像具有成長潛力的新興股。現代新興的經濟院校的排名突飛猛進,給經濟類院校注入了一股新鮮的血液,典型代表院校就是上海財經大學。隨著全球化的不斷推進,現代化新興經濟院校越來越受到關注。如果考生希望能進一步與世界接軌,考慮一下這種正處在上升期的新興股,把握上漲的前段,將獲得豐厚的收益。
上海財經大學
特色學科:會計學、經濟思想史、財政學
教育特色:上海財經大學經濟學創新平臺建設已躋身國家高水平大學項目行列,注重對學生全面的文化素質、扎實的經濟學理論功底、開放的國際視野、持續的自我更新學習能力等多方面素質的培養,志在培養高層次的經濟管理創新人才。
廈門大學
特色學科:政治經濟學、財政學、金融學、統計學、專門史(經濟史)
教育特色:經濟是廈門大學的傳統優勢學科,有許多學術突出的老專家學者。同時,近年來又有一批有海外留學經歷、導師均為諾貝爾獎獲得者的年輕名師加入,使得經濟類研究生培養形成“傳統+現代”相和諧的互補學習平臺。
復旦大學
特色學科:政治經濟學、世界經濟、金融學、產業經濟學
教育特色:復旦大學的經濟類學科在特色專業建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國家級教學團隊建設方面都走在全國前列,同時還結合中國經濟發展態勢,大膽吸收國內外學科建設的成功經驗,注重經濟類學科間的交叉和結合,開創了獨具特色的學科道路。其“1+1”交換交流互補研究班就體現了精髓所在。
浙江大學
重點學科:政治經濟學
教育特色:浙江大學地處長江三角洲的特殊經濟地理位置,經濟學呈現百家爭鳴的繁榮景象,匯聚了多家經濟學觀點。同時,積極匯聚政府、行業、產業等方面的資源,開創了“企業實踐+科研”雙向互動培養模式的先河。
南開大學
特色學科:政治經濟學、世界經濟、金融學、經濟思想史、區域經濟學
教育特色:南開大學經濟類學科教育把“課堂教學-校園文化-社會實踐”的有機結合作為育人的基本環節,強調國際化背景下經濟類學科建設的本土化,走企學合作之路,以創新推動學科的發展。在經濟類學科人才的培養中形成了“中國+世界”的獨特視角,實行聘用國外著名學者客串帶班制度,使得全球化在學科內部得以實現。
東部與西部——績優股與潛力股
東西部經濟發展的差異,也帶來了東部與西部經濟院校的差異。沿海東部地區經濟院校云集,西部則寥寥無幾。但是,隨著西部大開發的推進,國家宏觀政策的引導,跨考高級咨詢師馬老師保守地建議考生們:與其跟風購買績優股——擠破腦袋考進東部的經濟院校,還不如選擇一所具有同樣實力但收益更大的潛力股——同等條件下錄取分數低很多的西部院校,西南財經大學就是一個典型。
西南財經大學
特色學科:金融學、政治經濟學
教育特色:西南財經大學經濟類學科研究生的培養特色帶有典型的繁榮經濟科學、服務金融事業、發展地方經濟的色彩。其地處西部經濟中心成都的地理優勢,使其經濟培養又極具西部特色,深入調研農村經濟的“基地化”培養模式將這一特色展現得淋漓盡致。
武漢大學
特色學科:政治經濟學、經濟思想史、金融學(含保險學)
教育特色:武漢大學在經濟類學科研究生培養中推進多元化導師隊伍,實行復合導師制,這在眾多經濟類院校中獨樹一幟。同時,經濟學位點建設中設立了學位點建設基金,實行學位點建設負責人制,這開創了學位“基金化”的獨特培養模式。
中山大學
特色學科:西方經濟學
教育特色:中山大學的經濟學專業對學生的培養注重國際化,強調學生的國際化視野和全球觀念,大力開拓對外交流的途徑。在教學方式上,注重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和創造力,采用雙語教學,部分課程采用專題講座方式教學,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方式完成作業、考試等。
吉林大學
特色學科:數量經濟學
教育特色:吉林大學的教育特色可以概括為“第一線、應用性、高素質、技能型、零距離”。其經濟類學科研究生教育具有為企業或行業培養應用型、復合型碩士研究生的典型特色。
湖南大學
特色學科:金融學、國際貿易學
教育特色:湖南大學經濟類學科是在堅實的理科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培養形式具有嚴謹的理性化色彩,授課方式具有模型化特色。同時,湖南大學的前身是著名的岳麓書院,薪火傳存,其經濟類學科建設還具有書院文化特色,培養方式兼具文化韻味。
中央財經大學
特色學科:金融學、國民經濟學、財政學
教育特色:中央財經大學經濟學院是我國經濟學學科領域重要的科研創新基地,按照“優勢突出、特色鮮明”的原則,順應專業的發展趨勢,大力整合資源,力圖培養創新型經濟人才。其“政府化”定位培養和“政策化”應用培養在全國經濟類院校中獨具特色。
江西財經大學
特色學科:金融學、統計學、財政學、政治經濟學、數量經濟學、國際貿易學、產業經濟學、西方經濟學
培養特色:江西財經大學結合江西歷史文化名城的優勢,把借鑒國外先進經驗和學習歷史結合起來,構建教學研究型的人才培養體系,培養創新型經濟人才。
深圳大學
特色學科:政治經濟學
教育特色:深圳大學的培養原則為“寬學識基礎,與就業零距離,應用學科與理論學科兼容,以應用學科為主”,充分發揮其地理優勢和高層次教育的社會作用,采取與社會的多種交流形式,加大對社會實踐型人才的培養,形成了具有“特區性、窗口性、實驗性”的培養特色。
山西財經大學
特色學科:政治經濟學、金融學、產業經濟學
教育特色:山西財經大學經濟類學科的培養模式為分層分類建設,即重點學科重點建設,一般學科統籌建設。因地處銀行發源地山西,山西財經大學的經濟類學科帶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和深厚的理論基石,形成了“票號化”的經濟類人才培養模式,強調理論與實踐的密切結合、動手與動腦的相互促進。
綜合與地方——紅籌股與普通股
許多綜合性大學并不是以經濟學起家的院校,面對如今經濟火熱的局面,他們也開始建設獨具特色的經濟類專業。綜合性大學憑借自己原有的優良資源,積極發展經濟學學科建設,雖然起步稍晚,但在經濟學與其擅長的學科相結合的交叉專業領域表現十分突出。同時,一些省內經濟類院校在與當地經濟相融合的領域也表現突出。這些院校的實力不可小視,對于那些發展目標明確的考生也是不錯的選擇。
浙江財經學院
特色學科:財政學、產業經濟學、金融學
教育特色:浙江財經學院以系列講座“學術沙龍”為平臺,邀請知名專家學者進行講座,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在加強學生基本理論與方法教育的同時,強化專業實踐教育,全面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增強畢業生就業競爭能力和就業適應能力。
四川大學
特色學科:政治經濟學、世界經濟
教育特色:四川大學經濟學院在經濟類學科的建設中探索建立了“以學院為管理重心,以教師為辦學主體,以學生為育人中心”的管理運行新機制,進一步提出了造就“具有深厚人文底蘊、扎實專業知識、強烈創新意識、寬廣國際視野的國家棟梁和社會精英”的人才培養新模式。
中國政法大學
特色學科:政治經濟學
教育特色:中國政法大學經濟類學科在培養模式上具有以下特色:一是經濟文化中兼具濃郁的法治文化氣息,用法治機理實行教學的“法式管理”,使經濟類人才知識有法、素質蘊法、技能習法;二是“厚基礎、高素質、寬視野、強能力”,超越單一經濟學專業培養結構的局限,培養跨學科復合型人才。
中國農業大學
特色學科:產業經濟學
教育特色:中國農業大學的經濟類學科建設有三大優勢:師資、影響力和農業優勢,具有專業化、實用化、國際化的特點。學校要求經濟類學生在全面、系統掌握經濟類一般理論與實務的基礎上,增強農產品經濟及有關專業知識的學習,使學生具有經濟學之外的專業特色;在加強學生基本理論與方法教育的同時,強化專業實踐教育,全面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經濟類研究生具有較強的就業競爭能力和較寬的就業適應能力。
上海大學
特色學科:金融學、國際貿易學
教育特色:上海大學的科研實力在全國高校中處于先進水平,特別強調把握“變”的精髓來應對經濟高速發展所帶來的產業結構變化和人才需求變化,基于此理念上的經濟類學科培養模式和科技創新體系與上海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經濟地位非常適應。
南京財經大學
特色學科:產業經濟學、金融學、統計學
教育特色:南京財經大學經濟類學科注意探索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具有重大或深遠意義的領域,具有前瞻性、先進性。其經濟類人才培養主要定位在“一流化”的使命和定位、“名師化”的文化底蘊、“獨特化”的經濟追求上。
長春稅務學院
特色學科:政治經濟學、統計學、國際貿易學、財政學
教育特色:長春稅務學院是我國第一所也是唯一的一所稅務本科高等院校。其經濟類人才培養極具針對性和應用性,采用與相關銀行和稅務等金融機構的定點培養模式,并推行“知識、能力、人格”三位一體的全面素質教育和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
大連大學
特色學科:世界經濟
教育特色:大連大學經濟類學科的培養模式主要有:服務面向定位,即面向遼寧、輻射全國的發散形式定位;主動服務與地方互動雙興的交流式培養;凸顯旅游城市的經濟特點,建設具有自身特色的旅游經濟型人才。
集美大學
特色學科:國民經濟學、財政學
教育特色:集美大學經濟類學科建設努力服務于地方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經濟類人才培養模式具有罕見的“地域化”特色,專注于地方經濟的研究。
華僑大學
特色學科:數量經濟學
教育特色:華僑大學的經濟類學科以“重視基礎、拓寬專業、增強能力、提高素質”為人才培養目標,努力造就富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適應境內外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的應用型人才。在培養復合型創新經濟人才方面形成自身“華僑”特色,內外兼修。
蘭州商學院
特色學科:統計學、國際貿易學、金融學
教育特色:蘭州商學院是黃河上游甘、青、寧三省(區)唯一一所以本科教育為主的高等財經類院校,其經濟類學科建設以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為導向,研究生實行“訂單式”培養,“全程化”監控,保證學生質量,具有典型的經濟特色。
西安財經學院
特色學科:統計學、財政學
教育特色:西安財經學院在經濟類學科中開展重點學科和緊缺專業建設,構建適應地方產業結構、具有地方特色優勢的學科、專業結構體系。獨特的“緊缺式”經濟類人才培養頗見成效,對以后經濟類人才培養具有很好的導向作用。
貴州財經學院
特色學科:金融學、國際貿易學、產業經濟學、統計學、人口資源與環境經濟學
教育特色:貴州財經學院經濟類學科以“培養立足貴州、關注貧困、艱苦奮斗、適應能力強、能夠為富民興黔做貢獻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為定位,建有目前貴州省唯一的省級經濟、管理類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其經濟類人才培養帶有濃厚的人文氣息,這可從“人文+經濟”的交叉選課形式得以體現。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