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436《資產評估專業基礎》考試大綱
第一部分 考試說明
一、考試目的
《資產評估專業基礎課》是全日制資產評估專業碩士學位入學考試科目,主要考察考生掌握資產評估學相關基本理論與基本知識的水平,注重考查考生分析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達到為資產評估行業選拔和培養優秀后備人才的目的。
二、考試范圍
《資產評估專業基礎課》考試由經濟學、資產評估學和財務管理三部分構成。
三、考試基本要求
《資產評估專業基礎課》考試在考查基本知識與基本理論的基礎上,注重考查考生理論聯系實際、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考生應能:
1.準確、恰當地使用經濟學的專業術語,正確理解和掌握經濟學的有關范疇、規律和論斷。
2. 運用有關原理,解釋和論證某種觀點,辨明理論是非。
3. 運用經濟學知識,結合特定的歷史條件或國際、國內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背景,認識和評價經濟學理論問題和實際問題。
四、考試形式與試卷結構
(一)答卷方式:閉卷,筆試,允許使用不具有存儲功能的計算器
(二)答題時間:180分鐘
(三)各部分內容考查比例:
《資產評估專業基礎課》考試滿分為150分,其中經濟學占40%,資產評估學占30%,財務管理占30%。
(四)題型及分值
主要采用三種題型:簡答題為60分;計算題為40分;論述題為50分。
五、參考書目
1. 《西方經濟學》(第六版)高鴻業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4年
2. 2019年資產評估師資格全國統一考試輔導教材:《資產評估基礎》、《資產評估實務(一)》、《資產評估實務(二)》,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3.《財務管理學》(第七版)荊新,王化成,劉俊彥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5年
六、需說明的問題
無
第二部分 考試內容
一、經濟學部分的考試內容
(一)需求、供給與市場均衡
1. 理解需求的概念,了解影響需求的主要因素,掌握需求函數和需求定律,掌握需求定律成立的條件,能運用需求定律分析問題,熟練掌握需求量的變化與需求的變化,點在線上的移動和線的移動之間的差別;
2. 理解供給的概念,了解影響供給的主要因素,掌握供給函數,熟練掌握供給量的變化與供給的變化之間的差別;
3. 掌握彈性的定義,了解彈性的特點,掌握點彈性,弧彈性兩種計算方法并能實際應用計算,掌握彈性的幾何表示;
4. 掌握需求價格彈性、需求收入彈性、需求交叉彈性的概念與計算公式,掌握各種彈性的取值范圍及其對商品的分類意義;
5. 理解市場均衡的形成過程,了解各種影響供給、需求的因素及其影響方向,掌握并能靈活運用供求分析工具分析各種因素變化對市場均衡的影響;
6. 掌握需求價格彈性與總收益的關系并能靈活運用、理解蛛網模型,了解蛛網模型的收斂特點。
(二)消費者行為理論
1. 理解效用的含義,了解基數效用論和序數效用論的差別,了解對效用的基本假定;
2. 掌握總效用與邊際效用的概念及其數學表示,理解邊際效用遞減規律,掌握其數學表示;
3. 理解無差異曲線的含義,掌握邊際替代率的含義、幾何解釋與數學表示、理解邊際替代率遞減法則,掌握預算線的含義及其斜率與截距的數學表示;掌握消費者均衡的推導,理解消費者均衡的條件,能運用消費者均衡條件分析消費者的決策;
4. 理解替代效應與收入效應的概念,能運用希克斯方法與斯勒茨基方法將價格效應分解為替代效應與收入效應,能根據分解結果判斷正常品、劣制品與吉芬商品。
(三)生產理論
1. 理解生產過程和生產函數的含義,掌握短期與長期的差別,掌握邊際報酬遞減法則及其適用范圍;
2. 掌握總產品、平均產品與邊際產品的概念及其數學形式與幾何表示,掌握總產品、平均產品與邊際產品曲線的形式與彼此間的關系,掌握生產的三階段論;
3. 掌握等產量線、等成本線的概念與特征、掌握邊際技術替代率的含義、幾何解釋與數學表示,能夠推導生產者均衡的條件,理解生產者均衡條件并能用以計算最優要素組合,理解對生產經濟區的分析,理解生產經濟區與生產的三階段論之間的關系;
4. 掌握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CES 生產函數的形式與參數的經濟含義。
(四)成本理論
1. 深刻理解會計成本與經濟成本,會計利潤與經濟利潤之間的差別;
2. 理解短期成本函數的適用范圍,掌握短期成本曲線的類型、形狀以及彼此之間的關系;
3. 理解長期成本函數的適用范圍,掌握長期成本曲線的類型、形狀以及彼此之間的關系;掌握規模報酬的概念、測度方法與幾何表示,掌握規模報酬先遞增再持平最后遞減的一般規律,掌握規模報酬遞增與邊際報酬遞減之間的差別,了解規模報酬變化的原因是規模經濟與規模不經濟,掌握規模經濟與規模不經濟的原因;
4. 掌握長期成本曲線與短期成本曲線的關系,理解成本曲線與生產函數的關系。
(五)宏觀經濟學基礎
1.了解國內生產總值及其核算方法
2.掌握國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3.掌握宏觀經濟政策目標
4.熟悉財政政策及其效果
5.熟悉貨幣政策及其效果
二、資產評估學部分的考試內容
(一)總論
1. 掌握以下內容
(1)資產評估的概念、基本要素和特點;
(2)資產的分類;
(3)資產評估價值類型及其劃分標準;
(4)交易假設、公開市場假設、持續使用假設和清算假設的內涵和實質;
(5)各種評估假設使用范圍及約束條件;
(6)資產評估中的預期收益原則、替代原則、供求原則、貢獻原則等經濟技術原則。
2.熟悉以下內容
(1)資產評估的分類;
(2)市場價值與市場價值以外的價值的定義、兩者之間的關系;
(3)資產評估目的與價值類型的關系;
(4)資產評估中的獨立性、客觀性和公正性等工作原則.
3. 了解以下內容
(1)資產評估的分類;
(2)資產評估與會計核算的聯系與區別。
(二)資產評估的基本方法
1.掌握以下內容
(1)市場法的基本含義與基本前提;
(2)市場法運用的基本程序;
(3)市場法中的直接比較法、類比調整法和價值比率法的運用及其適用條件;
(4)收益法的基本含義和基本前提;
(5)收益法中收益額、折現率和收益期限三個基本參數的內涵、實質和估測方法;
(6)收益法中各種具體方法的運用及其適用條件;
(7)成本法的基本含義;
(8)成本法中重置成本、實體性貶值、功能性貶值和經濟性貶值的含義;
(9)重置核算法、價格指數法、功能價值類比法、規模經濟效益指數法等具體估算重置成本的方法的運用;
(10)實體性貶值、功能性貶值和經濟性貶值的估測方法。
2.熟悉以下內容
(1)市場法中可比因素及其內在要求;
(2)收益法的實施步驟;
(3)每類評估方法中各種具體方法之間的邏輯關系和應用關系;
(4)選擇和運用各種評估方法基本要求與需要考慮的各種條件及參數。
3.了解以下內容
(1)市場法、收益法和成本法之間的邏輯關系及應用關系;
(2)點面推算法的運用步驟。
(三)機器設備評估
1.掌握以下內容
(1)成本法在機器設備評估中的技術思路;
(2)機器設備評估中重置成本的計算方法;
(3)估算實體性貶值常用的觀察法、比率法和修復費用法;
(4)超額投資成本形成的功能性貶值和超額運營成本形成的功能性貶值的估算方法;
(5)經濟性貶值的估算方法;
2.熟悉以下內容
(1)機器設備重置成本的基本概念;
(2)機器設備實體性貶值的基本概念及產生原因;
(3)機器設備功能性貶值的基本概念及產生原因;
(4)機器設備經濟性貶值的基本概念及產生原因;
(5)運用市場法評估機器設備的技術思路;
(6)運用收益法評估機器設備的技術思路。
3.了解以下內容
(1)了解機器設備的定義;
(2)了解機器設備的分類。
(四)房地產評估
1.掌握以下內容
(1)房地產價格的種類;
(2)房地產評估原則;
(3)影響土地價格的一般因素、區域因素和個別因素;
(4)土地使用權評估的收益法;
(5)土地使用權評估的市場法;
(6)土地使用權評估的假設開發法。
2. 熟悉以下內容
(1)房地產的主要特性;
(2)房地產評估的步驟;
(3)建筑物評估的成本法;
(4)影響建筑物價值的因素;
(5)在建工程評估的形象進度法;
(6)土地的自然供給和經濟供給;
(7)土地的分類;
(8)土地使用權評估的成本法
3. 了解以下內容
(1)建筑物的分類;
(2)在建工程的評估步驟;
(3)地價的特征;
(4)土地使用權評估的理論依據;
(5)基準地價系數修正法和路線價法。
(五)無形資產評估
1.掌握以下內容
(1)無形資產的定義;
(2)影響無形資產評估價值的因素;
(3)無形資產的分類;
(4)收益法在無形資產評估中的運用;
(5)專利權的特點;
(6)專利權評估的收益法;
(7)商標權的定義及分類;
(8)商標權價值的影響因素;
(9)商標權評估的收益法;
(10)商譽的定義及特性;
(11)商譽的評估方法。
2.熟悉以下內容
(1)無形資產的特性;
(2)無形資產評估的程序;
(3)成本法在無形資產評估中的運用;
(4)運用市場法評估無形資產的技術思路,運用時需注意的問題;
(5)專利權的評估程序;
(6)影響專有技術價值的因素;
(7)專有技術評估方法;
(8)商譽評估的基本前提和基本要求。
3.了解以下內容
(1)無形資產成本的不完整性、弱對應性和虛擬性等特點對無形資產評估的影響;
(2)專有技術的特點;
(3)商標權的評估程序;
(4)商譽評估中需注意的事項。
(六)長期投資和其他資產評估
1.掌握以下內容
(1)評估非上市交易債券的方法;
(2)非上市普通股評估的技術思路;
(3)固定紅利型、紅利增長型和分段型股利分配政策假設前提下的股票價值評估方法;
(4)優先股的評估方法;
(5)股權投資收益的分配形式;
(6)非控股型長期股權投資和控股型長期股權投資的評估方法。
2.熟悉以下內容
(1)長期投資的含義;
(2)長期投資資產評估的特點及程序;
(3)上市交易債券和上市交易股票的價值的評估方法。
3.了解以下內容
(1)債券投資的特點;
(2)股票投資的特點;
(3)股票的清算價格、內在價格和市場價格的關系;
(4)其他長期性資產的構成及成為評估對象的條件、標準和評估方法。
(七)流動資產評估
1.掌握以下內容
(1)流動資產評估的特點;
(2)運用市場法、成本法評估不同類型材料、低值易耗品的技術思路、約束條件和具體方法;
(3)運用成本法和市場法評估在產品、產成品及庫存商品價值的技術思路、約束條件和具體方法;
(4)應收賬款評估的基本程序,壞賬損失估計的壞賬比例法和賬齡分析法。
2.熟悉以下內容
(1)流動資產的評估程序;
(2)預付費用的評估方法;
(3)應收票據的評估方法。
3.了解以下內容
(1)流動資產的內容和特點;
(2)貨幣性資產的評估方法;
(3)評估應收賬款的局限性。
(八)企業價值評估
1.掌握以下內容
(1)企業及企業評估價值的含義;
(2)年金法的使用條件和正確運用;
(3)分段法的使用條件和正確運用;
(4)企業收益的界定及不同收益口徑的確定依據和方法;
(5)企業收益預測的要求、步驟和方法;
(6)折現率選擇的基本原則;
(7)保證折現率與收益額之間口徑一致的要求和技術處理方法;
(8)測算風險報酬率的累加法和β系數法等具體方法;
(9)加權平均資本成本模型;
(10)企業價值評估市場法、資產基礎法的運用。
2.熟悉以下內容
(1)企業價值評估的特點;
(2)無風險報酬率的本質、選取渠道和標準。
3.了解以下內容
(1)企業價值評估在市場經濟活動中的重要性;
(2)企業價值評估中一般范圍及有效資產和無效資產的劃分標準、界定的意義、途徑。
(九)資產評估報告
1.掌握以下內容
(1)資產評估報告的基本要素和基本內容;
(2)制作資產評估報告的技術要點。
2.熟悉以下內容
(1)資產評估報告的種類及作用;
(2)制作資產評估報告的步驟;
(3)資產評估報告的應用。
3.了解以下內容
(1)資產評估報告的基本概念;
(2)國外資產評估報告的基本要素與披露要求。
(十)資產評估準則
1.掌握以下內容
(1)我國資產評估準則體系構成;
(2)《資產評估準則——基本準則》的主要內容;
(3)《資產評估職業道德準則——基本準則》的主要內容。
2.熟悉以下內容
(1)我國資產評估準則體系的特點;
(2) 我國已經制定的資產評估準則。
3.了解以下內容
(1) 我國資產評估行業的發展歷程;
(2)了解國際評估準則(IVS)的內容與特點
(3)了解美國專業評估執業統一準則(USPAP)的內容與特點
三、財務管理部分的考試內容
(一) 總論
1. 掌握財務管理的概念、對象、內容、特點;
2. 掌握企業財務管理目標。
(二)財務管理的基礎概念
1.熟悉貨幣時間價值的概念,掌握貨幣時間價值的計算方法;
2.熟悉風險和報酬的含義,掌握衡量風險的方法及過程;
3.熟悉證券估價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三)財務分析
1.了解財務分析的基本概念、目的和步驟;
2.掌握與財務分析相關的企業財務報表;
3.熟悉企業的償債能力,掌握衡量短期償債能力的指標的計算公式,掌握衡量長期償債能力的指標的計算公式,熟練掌握運用這些指標分析企業的償債能力;
4.掌握衡量企業營運能力的指標,能熟練運用這些指標來分析企業的營運能力;
5.掌握衡量企業盈利能力的指標,能熟練運用這些指標來分析企業的盈利能力;
6.了解上市公司分析的一些重要財務指標,掌握每股收益、市盈率、每股股利、股利支付率、留存收益比率、股利收益率、每股凈資產、凈資產收益率的計算;
7.熟悉綜合財務分析方法。
(四)企業投資管理
1.了解企業投資的分類;
2.熟悉現金流量的概念,了解現金流量的構成,掌握現金流量的計算方法;
3. 掌握非貼現現金流量指標中投資回收期和平均報酬率的概念、測算以及其優缺點;
4. 掌握貼現現金流量指標中凈現值、內含報酬率和獲利指數的概念、測算方法,熟悉不同貼現指標的關系;
5.了解企業投資決策指標的應用;
6. 了解企業風險投資決策方法。
(五)企業籌資管理(上)
1.熟悉企業籌資的基本概念,企業籌資的動機和企業籌資的基本要求,熟悉企業籌資的來源和方式;
3.了解企業資金需要量預測的方法;
4.掌握股權性資金與債權性資金的區別;
5.熟悉普通股籌資的優缺點,掌握股票發行條件、程序、方式和價格;
6.掌握長期借款籌資和債券籌資的優缺點及各自的籌資條件和程序;
7.熟悉優先股和可轉換債券的相關概念,包括基本要素、發行條件和優缺點;
8.了解融資租賃的程序和內容;掌握租賃融資的優缺點。
(六)企業籌資管理(下)
1.掌握資金成本的概念和種類;
2.熟悉個別資金成本及其計算公式;
3.掌握不同融資方式資金成本的計算,包括:長期借款資金成本、長期債券資金成本、優先股資金成本、普通股資金成本、留存收益資金成本的計算以及綜合資金成本的計算;
4.掌握經營杠桿、財務杠桿、綜合杠桿的原理、系數和影響因素;
5.熟悉企業資本結構的含義及影響資本結構的因素。
(七)營運資金管理
1.了解營運資金的概念和特點,了解營運資金的管理策略;
2.熟悉確定最佳現金持有量的方法;
3.熟悉企業的短期投資工具;
4.了解存貨經濟訂貨批量的確定方法及存貨控制的方法;
5.了解應收賬款的管理策略,熟悉企業的應收帳款信用政策,包括信用標準和信用條件;
6.了解商業信用籌資的優缺點。
(九)企業分配管理
1.了解利潤的概念,掌握企業稅后利潤的分配程序;
2.了解股利無關論,“一鳥在手”理論,稅收差別理論的基本內容;
3.掌握股利政策的類型及各自的優缺點;掌握企業制定股利政策時應考慮的因素;
4.熟悉股票股利、股票分割和股票回購的含義和特征。
(十)企業并購財務管理
1.掌握企業并購的形式和類型;
2.熟悉并購中目標企業股價的基本方法。
第三部分 題型示例
1.簡答題:舉例說明什么是替代品,什么是互補品,兩者之間的交叉價格彈性有什么特征。
答題思路:該試題涵蓋了彈性、替代品和互補品三方面的知識點,實例說明主要考察學生知識點是否準確掌握及靈活運用的能力。
答題要點:替代品:如果一種物品價格的上升引起另一種物品需求的增加,則這兩種物品被稱為替代品。互補品:兩種商品之間存在著某種消費依存關系,即一種商品的消費必須與另一種商品的消費相配套。一般而言,某種商品互補品價格的上升,將會因為互補品需求量的下降而導致該商品需求量的下降。
如果兩種商品是替代品,則其需求交叉彈性的值大于零。如果兩種商品是互補商品,則其需求交叉彈性的值小于零,如果兩種商品互相獨立,則其需求交叉彈性等于零。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