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海警方以涉嫌故意殺人罪向上海市黃浦區人民檢察院提請逮捕復旦大學“4·1”案犯罪嫌疑人林某。據警方初步調查,林某將N-二甲基亞硝胺從學校實驗室帶出,注入了寢室的飲水機槽。
警方初查
嫌犯將劇毒化合物
注入寢室飲水機槽
據警方消息,4月11日,上海市公安局文化保衛分局接復旦大學保衛處報案:復旦大學楓林校區2010級碩士研究生黃某自4月1日飲用了寢室內飲水機中的水后出現身體不適,有中毒跡象,正在醫院搶救。
上海警方接報后立即成立專案組開展偵查,經現場勘察和調查走訪,鎖定黃某同寢室同學林某有重大作案嫌疑。當晚,依法對林某實施刑事傳喚。4月12日,林某被警方依法刑事拘留。
經警方初步查明,林某因生活瑣事與黃某關系不和,心存不滿,經事先預謀,3月31日中午,將其做實驗后剩余并存放在實驗室內的劇毒化合物帶至寢室,注入飲水機槽。4月1日上午,黃某飲用飲水機中的水后出現中毒癥狀,后經醫院救治無效于4月16日去世。 毒品來源
從實驗室帶出
學校管理存漏洞
據警方初步調查,林某投毒的N-二甲基亞硝胺是他從學校實驗室帶回的。那么,為何這種劇毒物質可以被他輕易從實驗室帶出呢?
對于劇毒化學品,我國《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規定,生產、儲存劇毒化學品的單位,應當如實記錄劇毒化學品的數量、流向,并實行雙人收發、雙人保管制度。復旦大學關于危險化學品的安全管理規定中提到,劇毒物品在各個環節要嚴格落實“雙人管理、雙人收發、雙人雙鎖、雙人運輸、雙人使用”為核心的安全管理制度。顯然,復旦大學在實際操作中并沒有嚴格執行管理制度,存在著漏洞。
一名畢業于復旦大學醫學院的博士表示,一般醫學實驗室都有針對危險藥品的嚴格監管制度,“但做過實驗的人都應明白,實驗方案、用藥劑量都是按照操作者的想法,自由度比較大,截留一些劇毒物質是有可能的,而且還無法監控。醫學實驗一般比較漫長,不可能錄像或‘人盯人’監控,離開實驗室也不會強制檢查”。
此外,記者還發現,在網絡上可以輕易購買到劇毒化學品N-二甲基亞硝胺。記者在網上與銷售化學品的公司聯系,對方稱購買該化學品不需要任何證件。據了解,我國對危險化學品經營實行許可制度。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經營危險化學品,任何個人不得購買劇毒化學品。顯然,網上銷售劇毒化學品的公司都是違法經營。這種現象為犯罪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機。
黃家表態
希望嚴懲罪犯給黃洋一個交代
犯罪嫌疑人林某被提請逮捕的消息,昨天下午傳到黃洋父親黃國強的耳中。據悉,警方并未單獨向黃家告知初步案情,黃國強是通過手機上網獲悉上海警方發布的通報,也從上海醫學院保衛處拿到了一份打印出來的警方情況通報。黃國強表示,對于家人而言,黃洋的離世需要一個交代,需要真相,“希望罪犯得到嚴懲”。他們還會繼續留在上海,處理后續事宜。關于黃洋的善后及賠償事宜,他說,目前還沒有與校方提及。
黃家聘請的律師說,以涉嫌故意殺人罪提請逮捕林某,罪名定性是準確的,也符合法律規定。目前,他們正在搜集、查閱案件相關材料,以確定下一步工作。
林家回應
依然相信林某無辜
警方通報案情,對于這起案件涉及的另一個家庭林家,無疑是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此前,林某的姐姐接受采訪時一再聲稱其無辜。昨天警方發布通報后,林某的姐姐在電話中同樣顯得情緒激動。她依然認為弟弟是清白無辜的,但現在還是需要配合警方調查。而林母傷心欲絕,有輕生的念頭。據悉,犯罪嫌疑人林某也聘請了律師。
教育部要求
務必加強校園安全管理教育
昨天下午,教育部也特別發布消息,稱近期部分學校發生的學生安全事件令人痛心。為此,教育部十分關注,要求所在地區教育部門和學校妥善做好后續工作,同時特別提醒各地各校務必加強校園安全管理和教育。廣大教師尤其是班主任、輔導員要更加關心學生,及時幫他們解決困難,疏導情緒。希望家長與孩子多溝通,與老師勤聯系,共同引導孩子健康成長。
事件反思
校園投毒案曾發生多起
因為生活瑣事而致投毒殺人,這樣的作案動機令人大感意外,同窗同寢的好友,何至如斯?據透露,林某與黃某關系不和已有一段時間,林某對黃某的不滿日積月累以致最終做出瘋狂舉動。復旦大學新聞發言人方明表示,校方也不知道究竟是什么樣的瑣事引發了投毒,對于這一點,校方也很想知道真相。
近年來,僅是校園投毒案,就已經發生多起。1995年,清華大學(招生辦)女生朱令被投毒,導致終生殘疾。1997年和2007年,北京大學和中國礦業大學(招生辦)也分別發生投毒案。3起投毒案所使用的毒品都是重金屬鉈,清華投毒案的毒品來源不明,北京大學投毒案的毒品來源于學校實驗室,中國礦業大學投毒案的毒品來自網上。
除了要加強危險化學品的管理之外,一些天之驕子為了一些瑣事做出如此極端的舉動,校園里此類案件頻發,到底原因何在,更值得反思。今年1月,武漢長江工商學院新聞專業學生針對大學生寢室關系,在華中師范大學(招生辦)等12所高校做了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僅43%的大學生對寢室關系表示滿意。記者調查發現,容易引發寢室矛盾的原因主要是性格、生活習慣以及溝通方式等方面存在差異。而當問題出現時,多數學生會選擇跟室友“冷戰”。
教育有缺失大學生心理存問題
相比知識的教育,社會適應教育更加重要。案件的出現讓我們再一次對高校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產生新的憂慮。讓人痛心的是,很多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社會適應教育不夠,甚至嚴重缺乏。
中國青少年心理衛生專業委員會副主任、華中師范大學心理學院教授鄭曉邊表示,一些大學生缺乏人際交往能力是連日來高校死傷事件頻頻出現的一個重要原因,這背后是長期以來相關教育的缺失。無論是學生自身還是學校、社會,都應該盡快亡羊補牢。此外,鄭曉邊建議,設置相應的服務機構,對大學生提供危機干預,及時為大學生提供心理疏導方面的幫助。
對于復旦大學投毒事件,北京大學教授錢理群曾評論道:“我們的一些大學,正在培養一些‘精致的利己主義者’,他們高智商、世俗、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體制達到自己的目的。”
華南師范大學的張敏強教授認為,大學就是一個小社會,各方面都受到社會大環境的影響,大學里出現的問題,很多可以從社會上找到根源,不能出了問題就埋怨教育。“的確,我們現在的道德教育、價值觀教育多是空洞的口號,老師教一萬遍,也抵不過社會負面行為的影響。現在社會氛圍普遍比較浮躁,為了所謂成功,很多人不惜‘走捷徑’,成了大學生的壞榜樣。要解決大學的問題,就要先解決社會的問題,重塑道德觀、價值觀。”
據新華社央視央廣《廣州日報》(北京晚報)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