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事實上,從目前試點的一些高校來看,研究生求學成本是“明升暗降”,很多學校采取獎助學金制度,資助優秀研究生的學費和生活費。“其實自掏腰包讀研究生的學生,非常非常少。大部分研究生都能拿到相當于學費全免的獎學金。”北京師范大學一名研究生告訴記者。
據了解,試點高校普遍都實行了“導師資助制”以及“助學、助研、助管”制度,讓導師從課題經費中拿出一小部分資助學生,學校設立“三助”崗位,使研究生參加科研、教學和管理工作,同時得到部分生活補助。在同濟大學,80%以上的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可獲得“三助”崗位及其津貼。
然而,記者也查閱了有關文獻,當前研究生學費及生活經費的來源主體是“家庭支出”。北京大學教育學院鮑威副教授2010年針對試點高校展開的一項調研顯示,碩士研究生最主要的經費來源依然是“家庭支出”,占53.2%,其次是獎助免收入(包括獎學金、助學金、學費減免、“三助”崗位收入),另有相當一部分收入必須依賴于助學貸款、校外勤工儉學收入,占到16.1%。
為此,也有學者擔憂,研究生收費制度,可能將一部分有天賦、希望繼續深造的優秀學子拒之門外。別敦榮告訴記者:“畢竟研究生收費不是一個小數目。事實上,此項政策推出后,已經有學生由于經濟問題,正在考慮放棄考研。”
不過,盧衛東也提出:“當前優秀人才相對短缺,各校對于優秀的研究生生源還在積極爭搶,加之高校研究生資助系統日益完善,如果一個西部孩子真的品學兼優、極具科研潛力,難道會有學校真的僅僅因為經濟原因就將其拒之門外?我想即使是清華、北大也不會做這樣的傻事。”
是否加劇普通高校與重點高校的分化
地方高校吸引力將減弱,應調整定位辦出特色
很多學者認為,研究生實行全面收費改革,有可能導致普通高校與重點高校、冷門專業與熱門專業之間的兩極分化。
別敦榮告訴記者:“早在前幾年,部屬高校推行研究生教育收費制度改革試點時,很多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承擔不了較高數額的學費,就會選擇依然招收公費生的非重點院校。但是全國一律取消公費生以后,非重點院校對優秀學生的吸引力會急劇下降。現在網絡上已經出現‘我們為什么還要報考一般大學’的爭論,這可能導致非重點院校招生困難。”
記者了解到,公費確實成為部分非重點院校招攬生源的重要途徑。2012年,上海理工大學對計劃外學生實行補貼,實現研究生全部公費,當年的報考人數上漲了30%。在專業調劑時,申請調劑到全公費專業的人數“爆滿”。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對媒體表示,部屬高校、重點高校集納了較多的國家投入和優勢的辦學資源,在實行收費的同時,往往有能力建立獎助學金體系,優化研究生選拔、培養機制;相比之下,普通高校、地方高校用獎助學金覆蓋研究生教育的能力有限,提供的資助機會和力度都會受到影響。
對此,曾在廣西教育廳學位辦工作過的百色學院副院長常軍勝深有體會。他告訴記者,除去東部個別地方高校,絕大部分地方高校研究生的生均事業經費撥款金額都嚴重低于部屬高校,地方高校獲得社會資源的能力也較差。這樣的經費水平,恐難以保證地方高校建立完善的資助體系。
此外,地方高校也難以像部屬高校那樣,“建立以科研為導向的導師負責制和導師資助制”。常軍勝說,他曾經看過一份調查報告,中部地區某高校2008年碩士生導師人均只有0.34個課題,相當于每3位碩士生導師中只有一位有科研課題。這樣的情況,恐難以建立有效的導師資助制,讓學生有效參與到科研中來。
“因此,對于地方高校而言,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經費保障體系,另一方面要調整研究生教育的定位,要適度發展學術型研究生教育,大力發展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培養區域經濟發展所需的高層次應用型人才。”常軍勝說,“這樣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才能充滿生機活力,才能辦出特色與水平。”
還有學者認為,研究生收費制度改革,可能會對冷門專業造成一定的沖擊。別敦榮提出,在“雙軌制”階段,相關部門還可以通過增加冷門學科專業的公費生比例,提升冷門專業的吸引力,而當這些專業取消公費以后,考生有可能失去報考動力,導致冷門愈冷的情況。“對某些學科,包括基礎學科和高危艱苦行業相關的專業,應該有所扶持,起到調節和平衡研究生學科專業結構的作用。”
而在盧衛東看來,研究生學費與資助政策改革,恰好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優化研究生學科結構的好機會。“以歷史專業為例,現在歷史學博士點太多,而信息時代所需的計算機科學博士點卻太少。這項改革有利于淘汰那些就業率低、市場不需要而導致招生困難的專業,建立適應我國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需要的研究生教育學科結構規模調節機制。”
能不能推動研究生培養質量的提高
有助于增強學生積極性,但仍需配套措施跟進
研究生收費改革,被很多學者寄予厚望,認為其能夠成為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的突破口,增強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研究生教育質量。熊丙奇就曾指出:“獎學金機制完全可以產生‘鲇魚效應’,盤活研究生教育。”
熊丙奇認為,學校根據學生的求學情況,動態評定獎學金,能激勵學生努力求學,而不是在學校里混日子,這樣能形成學生強、學校更強的良性循環。
事實上,從學生的反饋來看,研究生收費的改革確實打破了以往“吃大鍋飯”的格局。北京師范大學2011級文藝學碩士吳健表示:“這是一件好事,提高了我們的積極性,有利于多出成果,改革的結果是‘能者多得’。”
陳銘泉(化名)是同濟大學2009級傳播學碩士研究生,入學時只獲得了二等獎學金3000元,個人還需要負擔其余7000元學費。入學后,他嚴格要求自己,不僅專業課上表現突出,還發表了一些學術成果。二年級時,陳銘泉以優異的成績和表現獲得了一等獎學金一萬元。“過去一考定終身的收費方式,確實存在部分學生混日子的現象,也打擊了那些刻苦學習學生的積極性。”陳銘泉深有感觸地說。
研究生收費制度改革,不僅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還激發了導師培養學生的責任感。鮑威副教授2009年的調研顯示,在試點高校中,獎助力度對學生學科成績的提升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這說明獎助金體系對提升學生學業表現具有顯著成效;研究生獲得資助的力度對導師重視科研能力培養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這反映了獎助體系中對導師課題經費出資責任的強化,有效地促進了導師對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的重視,激勵了導師的科研指導責任。
華東師范大學韓映雄副教授2010年對參加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院校和未參加院校進行了對照研究,調查發現,培養機制改革對學生課堂參與意識、課外學習時間有顯著影響,參加改革院校比未參加改革的院校研究生課堂參與意識強烈,學生課外學習時間也顯著增加,對學業成績更為重視。
不過,兩位學者的實證研究也顯示,研究生收費制度的改革,并沒有對學生科研和學術能力的提升產生顯著影響。韓映雄發現,參加改革院校與未參加改革院校在學生論文發表數量上沒有顯著差異。鮑威也發現,收費制度的改革,對學生創新能力的提升沒有顯著影響。
這一點,在作為碩士、博士研究生導師的別敦榮那里也得到了印證。他感覺,改革前后,研究生的學業表現和科研創新能力,并沒有實質性的提升。
“研究生教育收費制度改革,跟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有一定的關系,但并不是直接的正相關的邏輯關系。”別敦榮指出,并不能說從公費改成收費,研究生學習表現就一定能得到改善,科研創新能力就一定能得到提高。研究生教育收費制度改革只是研究生培養機制綜合改革的一環,要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還需要出臺一系列與之相適應的培養政策。配套政策的缺失會影響改革的推進。
北京大學教育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王蓉在2012年發布的《關于改革我國研究生教育投入體制機制的政策建議報告》中也明確提出,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的根本點是科教結合,將研究生的培養與科學研究相結合,與導師的科研課題相結合。在研究生教育質量較高的美國和英國,給予學術型研究生的政府撥款主要整合在其科研撥款體系中。
王蓉指出,目前推行的“全收費、全撥款、‘高而廣’資助”的模式,盡管能夠解決學校辦學經費不足的問題,但并未對當前我國研究生教育的核心質量問題——科教結合不足的問題提出具體解決辦法。當前,研究生教育在篩選、發掘、培養人才方面都遇到很多挑戰,投入機制體制的改革,必須針對這些挑戰提出整體性的應對方案。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