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界有個話題叫“名校情結”,雙非學子“非985不上”,希望借考研在學歷上打個漂亮的翻身仗,211學子沖擊一流、985院校,985學子要挑戰更好的985……今天我們一起聊聊這個話題。
一、考研我們為什么有名校情結?
首先,名校自身的軟硬件條件都很優秀,師資隊伍、科研條件、就業前景等因素都吸引著大批學生報考。其次,高校研究生擴招導致普通研究生畢業就業競爭力降低。再加上社會對名校的優先認可等各種原因,使得如今許多大學生對考研有種很強烈的“名校情結”,名校考研甚至已經成為考研的一種“潛”趨勢。于是,考研呈現“扎堆兒”考名校的現象。而且就目前來看,盡管近年考研熱度有所下降,但這種“名校熱”依然還在持續。
1.名校擁有良好的教育資源
無論在軟件方面還是硬件方面,名校的資源都是一些普通高校無法企及的。比如清華、北大、人大每隔兩三天就會舉辦一場學術講座,最多的時候會出現一天多場講座的情況。除此之外,名校還會提供給學生更多學術交流、科研實踐的機會,相對而言普通院校這種機會較少。
2.名校的學術資源、人脈資源是普通院校無法比擬的
不少人認為,如果在名校讀研期間,能師從一位學術界的“大牛”導師,那么今后的學術研究,甚至畢業后的工作都可能會一帆風順。即使是自己找工作,也可以選擇較高的發展平臺,如有些名企招聘人才時會明確提出只招985和211院校畢業生,那么你就可以輕松越過這一關卡。
二、聽聽大家怎么說
1.考研讓我彌補高考的遺憾
“考研,是第二次高考。我從高中起就想去人大讀書,高考沒有發揮好,只能讀個省內普通二本,大學四年我都很努力的學習,為的就是能考上人大的研究生。”——李同學
2.就業現實問題
“投了兩個月簡歷之后,我決定考一個名校研究生。這個社會太現實了,如果有985、211的學生來應聘,就絕對不會要我這種普通院校的畢業生。考研真的是無奈的選擇。”——張同學
3.從眾隨流心理
“宿舍的人都考研,而且都選很好的學校,最差也是211。我如果只考個普通院校就會顯得遜色很多,感覺很沒面子,低人一等,都不好意思和他們一起復習,有壓力。”——鄭同學
4.名校頭銜價值更大
“我們班好幾個同學,連本校保研都放棄了,就是為了考北京的名校。我也受到他們的感染,覺得不考個名校,考研就沒有意義,讀研出來也沒有很大價值。”——楊同學
四、名校就都十全十美了嗎?
1.名校也有弱勢學科
并不是名牌大學的所有專業都是最好的。在一些綜合性的知名大學中,有些非傳統、非強勢的專業是隨著學校的發展和招生規模的擴大而增設的。這些新增設的專業在師資力量、課程設置等方面不一定強過普通院校,不少普通院校的某些專業是優勢學科,在該學科領域中占有很高位置。
2.名校同樣存在就業競爭壓力
就業,應該是學生最為關注的,而名校的就業率并非100%。知名企業在招聘人才時,雖然設置了985和211院校的招聘關卡,但他們更加重視學生的綜合素質。事實上,并不是每個名牌院校畢業的學生都具備充分的知識儲備和較強的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學生自身的能力也很重要。
3.名校并非所有人都適合
在選擇專業和院校之前,考生一定要對自己的優勢和劣勢做客觀地分析,理性評判自己的學習能力,發現自己的興趣愛好。切忌不切實際地高估自己,也不要因為貪圖名校帶來的“榮耀”而盲目“追熱”。全面認識名校,客觀評價自己,同學們會發現提升自身內在的含金量,遠遠高于名校賦予的光環!
五、名校情結要辯證看待
1.“名校情結”不該被口誅筆伐
在第一次有了考研念頭的時候,一定要清楚一個問題:就是我們為什么考研?
這個目的并不是單一的,我們考研的初衷可能是單一的,但驅使我們奮戰一年的動力一定不止于此。
或為尋求學歷鍍金,或因為名校情結,亦或躲避就業競爭……我們考研真正的目的一定是很多面的復雜組合,這中間有積極因素,也有消極因素,有主要目的,也有次要目的,有時候甚至會有自相矛盾之處。
當我們討論“名校情結”的時候,更多時候是站在了狹隘的出發點,先入為主,把名校情結等同于一種學歷執念而加以口誅筆伐,這也是我們常常容易陷入的“刻板印象”誤區。之前我們討論“逃避式考研”,又何嘗不是“刻板印象”作祟下的“群體標簽化”呢?
有一句話大家共勉:所有向善的努力都值得被歌頌。
2.名校情結不應成為執念
《小王子》里有這樣一句話:“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星星,但其中的含義卻因人而異。”成長的軌跡不同,起起伏伏,只要是奮斗的人生都值得肯定,這個時候要謹慎別給努力烙上統一的、標準化的優劣標簽。
人生的發展是一個階段性向上的過程,一路開掛、走上人生巔峰的畢竟是少數。考研也一樣,選擇名校也意味著要付出付出更多努力和承擔更高風險,這個時候就要客觀評估自身實力和意志是否足以夠得找目標。
從另一個意義上講,人的一生都要為夢想不懈奮斗,名校的光環只是一張起點上的外衣,你是誰、要行多遠,只有自己說了算,“是魔是仙,自己決定”,名校情結不應成為執念。
3、名校情結要結合個人職業規劃
考研過程中,要清楚的第二個問題是:自己未來理想的工作是什么樣的,是否需要通過讀研究生來支撐才能得以實現?
在名校情結這個問題上,我們要更清楚未來的個人職業規劃,進一步思考這個規劃是否需要名校研究生來支撐。
不論最初你是因為什么決定考研,一旦開始考研,就要高瞻遠矚,將考研與自己未來的長期目標相結合。
這個時候順便引出考研需要思考的第三個問題:自己是否喜歡讀書、讀文獻,喜歡思考問題?
不論你是為了提升學歷好找工作,還是致力于科研,研究生的培養機制需要決定讀研期間你都要有所為,一紙學歷只是硬件,通過研究生期間系統學習到的知識、能力、思維、格局,才是受用一生的無形實力。
每個人都好似一副牌,名校背景是一張大牌,如果你足夠優秀,也足夠幸運,有這樣一張牌,就要思考如何更好打好手中所有的牌。
當然,職業規劃的前提是熱愛,只有熱愛一個行業、一個領域、一份事業,才能把一條路走得更深遠、更廣闊。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