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發展
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可以說是抗日戰爭勝利的制勝法寶,也是抗日戰爭勝利的根本保證。
1、提出:瓦窯堡會議——1935年12月25日,中共中央在陜北瓦窯堡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方針。
洛川會議——1937年8月,中國共產黨在陜北洛川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制定了抗日救國十大綱領,提出全面抗戰路線。
2、形成:1937年9月22日,國民黨中央通訊社發表《中國共產黨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23日,蔣介石發表實際承認共產黨合法地位的談話。以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
3、特征:
第一,廣泛的民族性和復雜的階級矛盾。
第二,國共雙方有政權有軍隊的合作。
第三,沒有正式的固定的組織形式和協商一致的具體的共同綱領。
4、內容:
第一,統一戰線中的獨立自主原則。
第二,鞏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策略總方針。為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堅持、擴大和鞏固,中國共產黨制定了“發展進步勢力,爭取中間勢力,孤立頑固勢力”的策略總方針。
第三,對待頑固勢力要堅持又聯合又斗爭政策。
第四,在和頑固派斗爭時,要堅持有理有利有節原則。
5、意義: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鞏固、發展和壯大,是奪取抗日戰爭最后勝利的根本保證。
►抗日民主根據地建設
1、政權建設:三三制的民主政權建設。三三制是指抗日民主政府在工作人員分配上實行“三三制”原則,即共產黨員、非黨的左派進步分子和不左不右的中間派各占1/3。
2、經濟建設:減租減息,發展生產。減租減息是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根據地為適當調節各抗日階層的利益實行的土地政策。實行這個政策既調動了廣大農民的抗日積極性,又有利于爭取地主資產階級的大多數站在抗日民主統一戰線一邊。
1942年,中國共產黨領導根據地軍民開展了大生產運動。抗日民主政府還厲行精兵簡政,以減輕人民負擔,為堅持抗戰、爭取勝利奠定了物質基礎。
3、黨風建設:1942年2月,毛澤東先后作了《整頓黨的作風》和《反對黨八股》的講演,整風運動在全黨范圍普遍展開。
整風運動的主要內容是:反對主觀主義以整頓學風、反對宗派主義以整頓黨風、反對黨八股以整頓文風。其中,反對主觀主義是整風運動最主要的任務。當時它的主要表現形式是教條主義和經驗主義,尤其教條主義是整風運動的重點。
整風運動是一場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實事求是的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在全黨范圍確立了起來。
►抗日戰爭的勝利
1、起點:1931年九一八事變是中國抗日戰爭的起點
2、過程:戰略防御階段——國民黨正面戰場是主要的,但節節失利。造成這種狀況的客觀原因,是由于在敵我力量對比上,日軍占很大的優勢;主觀原因,則是國民黨實行片面抗戰路線。
戰略相持階段——敵后游擊戰爭成為主要作戰方式。該階段也是最關鍵的階段。
3、結果:1945年9月2日日本天皇和政府以及日本大本營的代表在東京灣美軍軍艦密蘇里號上簽署向同盟國的投降書。至此,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結束,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也勝利結束。所以,9月3日,成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
4、勝利的意義: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反抗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
5、勝利的原因:
第一,中國共產黨在全民族抗戰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第二,中國人民巨大的民族覺醒、空前的民族團結和英勇的民族抗爭,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決定性因素。
第三,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同世界所有愛好和平和正義的國家和人民、國際組織以及各種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也是分不開的。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