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老話:“女人干的好,不如嫁得好”
在上一輩父母親戚們看來,
女人不管學歷多高,能力多強,
最終都要回歸家庭。
考個大學,有份體面穩定的工作,
然后洗衣煮飯,相夫教子,
何苦要考研,要那么折騰?
我想我們如此堅持,是不想因為性別受到社會歧視,想更好地提升自己,用自己的能力過更好的生活。
據《中國教育年鑒》統計,1982年時,我國授予碩士學位8665人,其中女碩士830人,只占總數的9.6%;而到了2010年,女碩士數量首超男性;女生考取研究生的比例在2016年已經達到55%,近年更盛,女生漸成考研主流。
►那么為什么越來越多的女生會選擇考研呢?
1高校性別比例,女多男少
從性別比例來看,2019屆高校畢業生中,女生占比52%,男生占比48%,女生比男生占比高出4個百分點。
據中國高校新媒體聯盟發布的,全國高校男女比例排行榜中,719所高校中有367所高校女生比例超越50%以上,占據半數之多;
其中中華女子學院以女生占據98%的比例排列第一,女生比例整體超越男生,高校女生人數就比男生多,女生在同性別競爭壓力也隨之增大。
再加上很多職業招聘存在性別歧視現象,也造成了越來越多的女生會選擇考研。
2應對就業壓力
應對就業壓力,是絕大多數女生參加考研的最為重要的原因。不少原本想一畢業就工作的女生在找工作中失利后,就紛紛調轉方向備戰考研。
這樣做,不少人可以根據市場前景和需求,通過考研給自己一次重新選擇的機會。并且,很多用人單位在招聘員工的時候,存在著嚴重的性別歧視現象。
面對職場中這種不公平的現象,很多女生只好繼續武裝自己,用研究生學歷來贏得更多的就業機會。
同時,現在有不少單位在招聘時對學歷有要求,一張碩士文憑會有助于未來找到滿意的工作。通過拿到碩士文憑,彌補性別方面的弱勢,增加求職優勢,也是一部分女生選擇考研、應對就業壓力的理由。
3高校任教
近幾年,高校任教成為很多女生理想的職業選擇。高校教師授課壓力小,沒有升學率的壓力。
同時,沒課的時候相對自由,也有時間搞科研。還有,每年充裕的寒暑假,也使得高校老師和別的行業相比,有了更多時間陪伴家人。
當然,現如今對高校任教的要求有所提高,重點大學一般要求是博士畢業生才有出任老師的資格,碩士畢業生只限于做行政工作,成為教務教師。
4提升自己
現如今,做一名“三高”女性,已經成為社會發展的一種必然趨勢,備受女性追捧。
何為“三高”?就是高學歷、高收入、高素質。而高學歷在當代社會,似乎成為高收入和高素質的基礎。
曾把女博士看做是恐龍的時代將一去不復返,曾把女博士看做的滅絕師太的思想終將被淘汰。
無論是網絡上還是校園里,我們都可以看到越來越多的女碩士,女博士,她們在學術研究上,銳意進取,勇于開拓;在生活中,注重品位,優雅得體、知性從容。
5傳統觀念的改變
21世紀,我們依舊受到很多傳統觀念的影響。在傳統觀念里,女性應該把更多的時間、精力放在家庭、孩子身上,要做丈夫堅強的后盾。女性的成就在于家庭、孩子和老公。
但隨著女性獨立意識的增強,經濟狀況的改善,越來越多的女性選擇為自己而活,她們有意愿、也有能力在工作領域,闖出一片屬于自己的天空,有一份能夠讓自己有成就感的事業,而不是依附丈夫、家庭。
6女性更適合科研
傳統觀念認為,我國現行的教育方式以記憶為主,創新較少,更適合女性的思維方式,而男性更適合抽象思維,所以現在高校里女生越來越多。
其實,這種傳統觀念并沒有太多依據,男女很多思維方式的差別,往往并非源自其生理差異,而是源于從小因為性別不同,而接受到的不同社會教育和心理暗示。
如果,女生和男生接受一樣的社會教育和心理暗示,女性會更適合科研。
比如,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科學獎項的中國本土科學家屠呦呦,瑞典皇家科學院外籍院士張彌曼,清華大學醫學院教授顏寧,中國密碼學家王小云等,她們都在傳統上不認為女性擅長的領域,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在文章的最后,我們再來分享幾個網友的留言,她們也談了自己選擇考研的原因。
@你那邊幾點:我考研就是應對就業壓力,現在找工作太不容易了!去了一趟校園招聘會,真是“人山人海”、“摩肩接踵”、“揮汗如雨”,每一個招聘單位的桌子上,都放著半尺高的簡歷。現在想想當時的場面,真的是心有余悸。出了校園招聘會的現場后,考研的決心更堅定了!
@水瓶座誰也不怕:我就是想當高校老師,因為高校老師輕松穩定,同時還有寒暑假,陪家人的時間也特別長。
@女博士怕什么:我當時沒想讀博,但是發現找工作不是很容易之后,就去和導師談談我的未來發展,導師說我可以選擇本校直博,然后我就抱著試試看的態度,準備直博的申請材料。沒想到最后我的申請材料通過了,成了一個女博士。(本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討論話題
你是準備考研的女孩子嗎?
你是否遇見了擇專業偏見和家庭社會壓力?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