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導師簡介】
張維友,華中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全國外語教學指導委員會英語委員會委員、湖北省學位委員會評議組成員等。從事英語語言學和應用語言學方面的研究,招收外語教學、英漢語言對比方向博士研究生。先后主持國家、省部級等各種項目14項,在CSSCI和外語類核心期刊等各類雜志上發表論文40多篇,出版專著、教材、詞典等15部/套。
手不釋卷,踏上奮斗之路
記者:張老師您好,作為語言類學科的學術帶頭人,您是怎樣踏上語言學這條奮斗之路的?
張維友:生命中會不斷出現驚喜,人生的道路和個人的發展是多種因素促成的。讀小學時,由于家在農村,生活中能接觸到的重要人物就是自己的老師,于是對老師產生了無限的崇敬,立志有朝一日要成為像自己老師那樣的人。大學畢業后,我留校任教,如愿當上了老師。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教齡的增長,我感到自己知識的貧乏和巨大的壓力,一直堅持著勤奮學習。20世紀80年代初,我曾一度打定主意從事文學教學,并開始留意收集文學方面的書籍(無論是英語的還是漢語的)。1982年我有幸被單位選送到美國賓州愛丁堡州立大學做訪問學者,進修文學課程,并且與美國一位教授合作教授“中國古典小說選讀”,準備回國后開設文學課程。然而,1984年回國后發現本英語專業從事文學教學的教師多,而且學術造詣深厚,相反,從事語言學的人奇缺,幾乎沒有開設什么具有“現代意義”的語言學課程,于是我毅然決然放棄教授文學的念頭,進入語言學領域,從教授英語詞匯學開始。干一行,愛一行,從此我與語言學結下了不解之緣。
記者:能談談您的具體研究方向以及這個方向的發展趨勢嗎?
張維友:我的研究方向與華中師范大學英語語言文學及中外語言比較博士點緊密相關。英語語言文學有三個傳統的研究方向:英美文學、語言學和翻譯,我主要集中于英語詞匯系統和語義系統的教學和研究。在獲得英語語言學博士點之前,華中師范大學語言所申報增列了“中外語言比較”博士點,因此我又致力于英漢語義對比研究。華中師范大學是教育部直屬的六所師范大學之一,素以培養師資見長,由于我在英國求學的學術背景以及工作需要,我也從事外語教學方面的研究。
可以說,這兩個研究方向在我國目前都是熱點,方興未艾。英漢或漢英對比研究起始于19世紀末,經歷了興起到停滯再到復蘇興旺的過程。如今,研究從微觀語言層面向宏觀拓展,方法從傳統的字詞考證向認知方向進展,語言事實的闡釋和理論的探討并舉,但理論研究相對匱乏,還沒有形成自身的理論體系,大量的工作需要相關方面的人才去開展。同樣,隨著我國外語學習的高漲和課程改革的不斷升溫,外語教學研究從關注課堂教學、關注教師的教,轉向關注學生的學、教學環境、教師的素質研究等方面,盡管研究成果豐碩,但很多問題的研究仍需向更深層次發展,亦是受關注的領域之一。
記者:您覺得要在語言學這條道路上取得一定成績,關鍵靠什么?
張維友:其實要在任何行業或者研究領域取得成績,都需要有志者事竟成的信念。我在語言學教學與研究這條道路行走了20多年,盡管步履艱難,能堅持到今天,最主要的有兩點:一是信念,二是毅力。做任何事情都不會一帆風順、一蹴而就,信念是第一位的,只要是自己認準的事,無論難易成敗如何,要斷然為之而不疑。只要有信念,就會有堅持的動力,有成功的機會。當然,有的事情短時間或許能有效果,但許多事情卻要多年努力才能見成績,這就需要恒心和毅力。羅素說過,偉大的事業是根源于堅韌不斷地工作,以全副精神去從事,不避艱苦。無論多么有希望的研究領域,如果沒有耐心和恒心,也不可能有多大成就。我個人的體會是,“信念”和“毅力”是成就一切事業的關鍵。
源頭活水,帶領學生走進知識殿堂
記者:張老師,聽說一到您的課,學生都會早早趕到教室搶坐前排位置,有時會有其他學院的英語愛好者慕名前來聽課,是什么讓學生對您的課程津津樂道?
張維友:我始終秉承這樣一種教學觀念,老師是一泉不斷更新知識的“活水”,要不斷將自己的這泉活水從內心引向學生的大腦。就拿詞匯學、文體學這些比較枯燥的學科來說,我不是單純地重復講解理論,而是通過風趣貼切的例子向學生展開講解。如講解語言形式與內容的關系,我就運用大家耳熟能詳的幼兒歌謠“兩只老虎跑得快”作比喻,讓同學們在笑聲中學到了知識,理解了要義;講擬聲詞時,我就會拿貓狗做例子,讓學生形象地感覺到擬聲詞的絕妙。我想就是這種靈活易懂的授課方式比較吸引學生吧。
記者:難怪上過您的課的人通常都會心悅誠服說“張教授就是一部活詞典”,看來這一點不假。那您覺得一個合格的研究生應該具有那些品質?
張維友:一個合格的研究生應有什么重要品質,我認為除了良好的外語基本功和學術修養外,還要有良好的個人品質,不僅要有“靈氣”,還應有三分“傻氣”。所謂“靈氣”,就是有學術眼光,善于觀察,勤于思索,敏于探索,有較好的創新能力;所謂“傻氣”,就是做研究有“傻勁”,吃得苦,耐得住寂寞,能潛心向學。一言以蔽之,就是要有“板凳坐得十年冷”的傻氣,達到“文章不寫半句空”的境界。
提早準備,走向跨考成功
記者:可以說外語一直是研究生報考的一大熱門,學生們都比較關注這個專業的發展前景,就業率怎樣?一般主要集中在哪些行業?
張維友:隨著我國與國際接軌,各行業對外語類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加,有需求就會有市場,外語行業的發展前景還是相當可觀的,這也可從每年的高報考率上得到印證。至于就業問題,就拿我們學校來說,華中師范大學的英語專業具有80多年歷史,是湖北省唯一掛牌的外語類品牌專業,我們學校的研究生就業還是比較容易的,當然近年來隨著外語類研究生的擴招,就業開始有些緊張,但主要是工作崗位沒有過去那么好(以前絕大多數研究生留在大學工作)。華中師范大學以培養師資見長,畢業生對教書也情有獨鐘,90%以上都從事教育工作,這可能是教師職業受到社會尊重,待遇日益提升的緣故。
記者:目前有很多考生跨考外語專業,您對這些跨考生有什么備考建議?
張維友:我歷來主張跨專業跨學科從事研究,不過,跨專業關鍵在一個“跨”字,即如何跨。比如說,外語出身的學生,如果打定主意將來進入非外語專業領域工作,可以報考文科很多相關專業,如文學院的外國文學、比較文學專業,語言學類的語言學與應用語言學專業,教育類的課程教學論、語言習得等,這樣的嫁接對于以后的學術研究或者工作都很有幫助;而對于那些想從事外語工作的人員,本科畢業后千萬不要去報考非外語類的碩士專業,否則一去而“不能”復返。
成功青睞有準備的人,考研成功不容易,對于跨專業考生來說就更加不容易。考生要提早進行復習準備,不僅要掌握基礎的書本理論知識,還要對所報考研究方向的國內外研究現狀和發展動向有所了解,每個學科領域和研究方向都有一些重要的學者和書籍,考生應該對這些人物以及他們的主要作品進行選讀。同時,對自己要報考學校的專業考試要求也要有所了解,并有意識地進行相關方面的準備。在此,我提醒考生要對自己的未來目標有所規劃,一旦考上,我想做什么,我能做什么,我準備怎樣去做。盡管進校后,隨著學習和閱讀的深入,考生可能修訂甚至推翻過去的計劃,但是沒有目標盲目的備戰往往是不會有好效果的。
記者:2011年的研招工作即將開始,貴校英語專業打算招收多少人?招生又有哪些要求?
張維友:華中師范大學擁有外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碩士授予權,招收英語語言學文學、俄語語言文學、日語語言文學、法語語言文學、外國語言學和應用語言學碩士研究生。這里我重點說說英語專業招收碩士研究生的情況。2011年英語專業(語言文學、語言學與應用語言學)計劃招收80名左右,只要是具有本科學位的英語專業畢業生都可報考。初試考兩門,兩個專業考試內容相同,一門是“基礎英語”,一門是“寫作與翻譯”,不涉及語言學、文學和翻譯理論知識。復試階段只考理論知識,兩個專業筆試不同,但聽力和面試相同,各考三門。需要注意的是,英語語言文學專業包括英語文學、語言學、翻譯理論與實踐三個方向,但考試內容以文學為主;外國語言學與應用語言學涵蓋語言學、應用語言學、外語教學和翻譯四個方向,考試內容包括四個方面,但不涉及文學知識。由于我們培養的學生主要是從事英語教育的,所以要求考生語言基本功扎實,語音語調標準。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