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新中國成立70年來,黨和政府高度重視教師隊伍建設,始終立足時代發展前沿和國家發展全局,堅持黨對教師隊伍建設的領導,著重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全面提高教師素質能力,著力提升教師地位待遇,切實改善教師工作生活條件,建立起一支規模宏大、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有力支撐起世界上最大規模的教育體系。
一、新中國70年教師隊伍建設的輝煌歷程
風雨70載,教師隊伍建設開天辟地,銳意進取,走過了筑牢基礎、開拓進取、提質增效的歷史進程;壯麗70年,教師隊伍建設攻堅克難,成就卓著,書寫了新中國教師隊伍建設的傲人業績。
(一)筑牢教師隊伍建設堅實根基(新中國成立初至20世紀70年代末)
新中國成立之初,百廢待興、百業待舉。為快速建立適應新中國教育事業發展需要的教師隊伍,黨和政府從創建教師隊伍管理體系、制度機制、培養培訓等基礎工作入手,抓重點抓根本,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為新中國教師隊伍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
一是加快創建管理體系。1949年11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正式宣告成立,負責管理全國教育事務,從此形成了中央統一領導下的中央與地方分類統籌分層管理的全國教師隊伍建設和管理工作體制。1950年至1952年,國家相繼出臺各級學校的暫行規程,初步建立了基本的教師管理體制機制。
二是大力興辦師范教育。1951年,教育部召開第一次全國初等教育和師范教育工作會議,決定建立由師范大學和獨立師范學院、師范專科學校、中等師范學校及初級師范學校構成的師范學校系統,初步確立了我國師范院校培養各級教育師資的基本方略。
三是全面推動培訓工作。1951年,教育部下發《關于中小學教師進修問題的通報》,對各級政府籌辦教師進修學院、教師業余學校、函授學校等進行了制度部署。教師培訓機構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少到多的轉變,中央政府統籌管理、以各地方為主的教師培訓體系基本形成。
(二)開創教師隊伍建設全新局面(改革開放初至21世紀初)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勝利召開后,黨和政府相繼推出一系列教師隊伍建設的重大方針政策和工作舉措,推動教師教育政策體系的持續完善和教師管理的綜合改革,確保教師地位待遇穩步提升,教師隊伍建設成效卓著。
一是強根基、補短板,完善教師政策體系。改革開放之后,黨和政府不斷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制度設計,強化教師工作的法律法規、政策文件、專項計劃的系統性建設。頒布教師法,實行教師資格認證制度、教師編制制度、教師職稱制度,實施“國培計劃”、特崗計劃、免費師范生計劃,出臺《國務院關于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等文件和各類專項政策,從根本上保證教師隊伍建設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二是調布局、優結構,推進教師教育改革。改革開放之初,在恢復和重建師范教育過程中進一步明確師范教育的重要性,加大師范教育改革發展力度。1980年教育部召開全國第四次師范教育工作會議,并相繼出臺《關于加強和發展師范教育的意見》等文件,明確師范教育層次由高師本科、高師專科、中等師范的“舊三級結構”向碩士研究生、高師本科、高師?“新三級結構”轉型的結構調整方案,并實施師范教育向教師教育轉變!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強調加強教師教育,構建以師范院校為主體、綜合大學參與、開放靈活的教師教育體系。
三是提待遇、強保障,提升教師社會地位。改革開放以來,國家先后采取一系列政策舉措提高教師社會地位,保障教師待遇,通過立法明確教師法律地位,通過設立教師節提升教師專業地位,通過提高工資標準、統一設立津貼補貼、實施績效工資等保障教師收入,通過分類指導、聚焦重點、獎補結合的政策措施保障鄉村教師等不同教師群體的工資水平,廣大教師的榮譽感、幸福感、認同感顯著增強。
(三)譜寫教師隊伍建設時代華章(黨的十八大以來)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瞻遠矚、審時度勢,把教師工作提到前所未有的政治高度,把教師隊伍建設擺在極端重要的戰略地位。全面謀劃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工作,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新戰略,全面深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師隊伍建設改革。
一是更加突出教師的獨特地位和作用。黨的十八大之后,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站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高度,充分肯定教師作為教育發展的第一資源,在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以及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時代重任中所發揮的極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把教師作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主體力量,堅持把教師隊伍建設作為基礎工作,將教師工作的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提升到空前高度。
二是更加優化頂層設計和整體部署。進入新時代,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教師隊伍建設的頂層設計和系統推進,相繼出臺《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2020年)》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高度,深刻系統回答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師隊伍建設改革“從哪里來”到“到哪里去”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成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做好教師工作的根本遵循。
三是更加凸顯師德師風建設的重要性。黨的十八大以來,先后出臺《關于建立健全中小學師德建設長效機制的意見》《關于建立健全高校師德建設長效機制的意見》等文件,印發新時代高校、中小學、幼兒園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及配套的師德違規處理辦法,構建各級各類教育師德建設制度體系,師德建設步入制度化、規范化、法治化軌道。
四是更加有力地推動教師教育振興發展。落實《教師教育振興行動計劃(2018—2022年)》,打好教師教育振興戰,在嚴控師范類院校更名、擴大師范生公費教育規模、實施卓越教師培養計劃、推進師范類專業認證、提升教師信息化教育教學能力、加強“雙師型”職業教育教師隊伍建設、實施“國培計劃”等方面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從源頭上推進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建設。
五是更加完善管理制度。近年來,教育部印發幼兒園、小學、中學、中等職業學校、特殊教育學校教師專業標準和校長園長標準,以標準為引領,全面加強各項制度建設。開展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和定期注冊改革試點,并聯合有關部門印發《關于統一城鄉中小學教職工編制標準的通知》《關于推進縣(區)域內義務教育學校校長教師交流輪崗的意見》《中小學校領導人員管理暫行辦法》《關于深化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等政策文件,進一步完善管理制度、改進管理方式,不斷提高管理服務能力。
二、新中國70年教師隊伍建設的歷史性成就
70年來,教師隊伍建設風雨兼程、砥礪前行,書寫了特色鮮明的光輝歷程。迄今,我國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規模的教師隊伍,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教師政策體系和教師教育體系,教師隊伍社會地位和國際地位不斷提升,創造了教師隊伍建設的中國經驗和中國成就,為世界教育發展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一)教師政策體系日益完善
70年來,黨和政府不斷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制度設計,強化教師工作的法律法規、政策文件、專項計劃的系統性建設,涵蓋各級各類教師工作的全方位、全領域政策框架基本建成,構建了中央有宏觀政策、部門有專項措施、地方有具體舉措的政策網格結構和銜接機制,牢固形成了一套更加健全的指導和保障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的政策支持體系。
(二)教師教育體系日臻成熟
新中國教師培養經歷了獨立封閉師范教育的體系化建設、師范教育體系的系統性重構、開放性教師教育體系的實踐探索等發展歷程。教師培訓實現了從無到有、恢復重建、改革擴展、全面轉型和協同發展,建立了國家、省、市、縣(區)、學校五級培訓管理體系。目前,我國已基本建立“以師范院校為主、綜合大學參與,多元開放的教師教育體系”。截至2018年,我國舉辦教育碩士專業的院校有144所,在校生人數達6.94萬;舉辦師范類本科專業的院校有395所,在校生人數達158.58萬;舉辦師范類?茖I的院校有420所,在校生人數達77.88萬。
(三)教師隊伍規模日益壯大
70年來,我國始終加強教師培養力度和教師供給工作,教師規模取得了跨越提升。截至2018年,我國各級各類教育共有專任教師1673.83萬人,相比1949年的93.43萬人增長了17.9倍。各級各類教師隊伍規模實現了大翻番。
(四)教師隊伍結構日趨合理
70年來,我國各級各類教育的師資配置實現了大改善。從1949年到2018年,全國各學段生師比都有了大幅提高。中小學45歲及以下教師數量在相應學段占比總體穩定,成為教師隊伍的主體力量。教師職稱結構也實現大優化。目前,全國已有9854名中小學教師(含180名幼兒園教師)取得正高級職稱;普通高校高級職稱教師比例大幅提升,正高級教師比例由1991年的8.88%上升到2018年的18.25%。
(五)教師專業素質不斷提高
7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黨和政府堅持將加強思想政治素質和師德師風建設作為教師隊伍建設的首要任務,教師隊伍整體面貌煥然一新。“全國優秀教師”“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全國師德標兵”“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等一大批優秀杰出教師和先進教育組織相繼涌現。各級各類學校教師專業化水平不斷提高,學歷合格率大幅提升,其中普通初中專任教師學歷合格率從1978年的9.8%提升到2018年的99.86%,普通高中專任教師學歷合格率從1978年的45.9%提升到2018年的98.41%。近年來,上海連續兩次參加OECD(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開展的“教師教學國際調查”(TALIS),中國教師的專業表現在國際社會引發強烈反響。
(六)教師地位待遇顯著提升
70年來,黨和政府堅持優先發展教育,實現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達到4%。2013年至2018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教育支出累計16.2萬億元,年均增長7.9%,一直是一般公共預算第一大支出。同時調整優化結構,教育投入更多向教師傾斜,教師工資福利支出占財政性教育經費比例已連續多年超過50%,促進了教師地位待遇的提升。同時,國家教師榮譽制度不斷健全,“人民教育家”國家榮譽稱號的設置,讓教師地位待遇更加受尊重、受關注。
(七)教師國際影響力空前增強
隨著大國外交和對外開放的深入,我國教師融入國際教育交流、參與全球教育治理能力空前提升,對促進國際文化交流、傳播世界先進知識、共享人類文明成果作出了重要貢獻。如今,近5萬名專兼職中國教師在全球149個國家(地區)的500余所孔子學院和千余個孔子課堂上,致力于面向全球開展漢語教學、推動文化互鑒。在國際評價中,我國教師代表在“教師教學國際調查”多項指標評比中穩居世界第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我國設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師教育教席和教師教育中心,充分彰顯了我國教師隊伍在國際教育舞臺上扮演的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
三、新中國70年教師隊伍建設的經驗與啟示
放眼過去,新中國教師隊伍建設壯麗輝煌;展望未來,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正揚帆起航。過去70年,成就與經驗相伴;奮進新時代,機遇和挑戰并存。興國必先強教、興教必先強師。立足新時代,聚焦新矛盾,培養和造就黨和人民滿意的教師隊伍要全面發力、多點突破、縱深推進。
(一)堅持加強黨對教師隊伍建設的全面領導,深入推進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
新中國成立70年來,教師隊伍建設取得歷史性成就,最根本的就是堅持黨對教師工作的領導。在不同歷史條件下,黨中央堅持遵循歷史規律、把握時代脈搏、立足中國本土、放眼國際大勢,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形勢和客觀要求,縱覽全局、協調各方,對教師隊伍建設作出一系列戰略部署,始終發揮著風向標和指揮棒的作用,有力推動了教師隊伍的規模增長、素質提升、結構優化,為教師隊伍建設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障。這是新中國教師隊伍建設經驗的科學總結,是進一步引領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工作不斷前進的根本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堅持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是辦好教育的根本保障。加強黨對教師隊伍建設的全面領導,要高舉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強化教師隊伍建設在黨和人民事業中重要作用的正確認識,準確把握培養一代又一代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歷史重任,全面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深入推進教師隊伍建設改革,不斷創新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思路舉措,推動教師隊伍建設工作取得更大成就。
(二)堅持把教師隊伍建設作為基礎工作,下好教育發展先手棋
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政府始終把教師作為教育發展的第一資源,始終把教師隊伍建設擺在優先發展教育事業的重中之重,以優先部署、優先保障、優先發展的戰略設計,大力推動師范教育改革,狠抓教師素質能力提升,把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作為辦好各級各類教育的工作核心,把維護教師合法權益和地位待遇作為基礎保障,把教師隊伍建設作為教育的基礎性工作,優先謀劃、優先投入、精準施策,下好教育發展的先手棋。
(三)堅持強化全社會尊師重教,切實提高教師職業吸引力
70年來的教師隊伍建設實踐表明,廣大教師之所以能長期熱心從教、安心從教、靜心從教,是因為黨和政府始終親切關懷教師的工作生活,切實提高教師工資待遇,加強教師職業保障,改善教師工作條件,營造尊師重教氛圍。歷史經驗證明,只有為廣大教師創造舒心從教、靜心從教的良好環境,才能更加激發廣大教師嘔心瀝血、無私奉獻的精神,才能更好地鼓勵廣大教師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書寫精彩人生。全黨全社會要進一步弘揚尊師重教的社會風尚,進一步明確教師的特別重要地位,凸顯教師職業的公共屬性,不斷提高教師待遇,構建教師職業的榮譽體系,加大表彰力度,扎實開展尊師活動,營造尊師重教的良好社會風尚。
(四)堅持將提升教師素質作為核心任務,全面提高教師教育質量
70年來,黨和政府始終把加強思想政治素質和師德師風建設擺在教師隊伍建設工作的首要位置,不斷優化教師教育體系,加大對師范教育的支持力度,提高培養培訓質量,教師素質能力不斷得到提升。進一步提升教師素質能力,要全力推動教師教育振興行動計劃,深化教師教育綜合改革,全面優化新時代中國特色教師教育體系,廣泛厚植教師教育優勢基礎,著力造就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大國良師,為培養時代新人筑牢堅實基礎。
(五)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強師道路
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化民族謀復興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進入新時代,人民群眾對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的向往更加迫切,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更加緊迫。做好教師工作,必須扎根中國大地,堅持走自己的發展道路。這是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集中體現,是教育發展規律、人才培養規律、社會發展規律的時代寫照,是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基本要求。新時代中國強師之路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立足本土,放眼國際,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強師之路,全面加強教師思想政治素質和師德師風建設,培養一批又一批“四有”好老師、“四個引路人”,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優質的教育,續寫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的輝煌篇章。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