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態度決定一切!”這是原國家隊足球教練米盧的一句經典名言。很多人都覺得這句話很有道理,然而,只有很少人能夠理解這句話的真諦。曾經在一本雜志上看到這樣一段話:
如果將英語的26個字母A到Z分別編上l到26的分數,知識(KNOWLEDGE)得分為96分;努力工作(HARDWORK)得分為98分;而態度(ATTITUDE)得分則恰好是:100分!可見態度何等重要!
用正確的態度去做事比做好一件事本身重要得多,當擺正了心態,學習效率必然會慢慢提高,各種知識和技能也會一點一點地攻克和掌握,看似漫漫無邊的考研任務也必然能一件件完成。當我們每天都以積極的態度投入到復習之中,就會有韌性和毅力去完成每天的復習任務,并且會不斷地努力把它做得更好,面對困難和棘手的問題就會積極主動地去想辦法解決,而不是抱怨或退縮。
那么,到底應該以什么樣的態度來備戰考研呢?編者認為以下五種態度最重要:專注、扎實、細致、沉得住氣、堅持。
1.專注
因為專注,所以高效;因為高效,所以高能;因為高能,所以高就……
專注的態度是最為重要的,全身心投入工作的人是最值得贊美、也是最有可能成功的。專注就是一心一意、一時一事。“一心一意”是指做一件事時要專心。不可做一件事時,心里卻想著吃喝玩樂,或者沉湎于對往事的回憶或對未來的胡思亂想之中。“一時一事”是指在一個時間段內只做一件事情,不要這件事做一點,那件事做一點,雖然這樣似乎做了很多事,但沒有一件事會給你成就感。而專注地做好一件事情,不僅完成了任務,還會帶來成就感,增強我們的信心。
2.扎實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扎實,則是不浮躁,踏踏實實,認認真真做事情。編者認為扎實表現在如下六個方面:
第一,不偷懶,該做的事情一定要做。舉個例子,很多人做題就是在草稿子上算一遍就心滿意足了,甚至于做真題時也是如此。以編者的經驗看,對于重要的題,尤其是真題,一定要認認真真、工工整整、有條有理地板書,因為這是考試所要求的,如果平時不訓練板書,考試時必然錯漏百出。又如,有些同學覺得教材上這里也不可能考到,那里也不可能考到,于是這里不看那里也不看。這也是不扎實的表現。除非考試大綱明確規定某些部分不考,否則,復習時就應當把教材上的每一句話都理解得很明白,絕不可一知半解。
第二,不畏難,有困難的事只要是必須的,就要沉下心來做。考研之路遍布坎坷荊棘,尤其是對于基礎不扎實或者完全沒有基礎的同學來說,考研復習過程必定會有很多困難。面對這些困難,最好的辦法是鼓足勇氣,靜下心來,沉住氣,扎扎實實、鍥而不舍、一步一個腳印地去解決。
第三,重結果,更重過程。對于別人而言,結果是最重要的,因為只有結果才能對別人產生影響,“以成敗論英雄”永遠是殘酷的現實;但對于個人而言,結果重要,過程更重要。我們只有專注于過程,走好過程中的每一步,耐得住過程中的寂寞和悲歡苦痛,才能在經歷漫漫長冬之后,迎來撲鼻梅花香!
第四,看重“捷徑”,但不求捷徑。不少人總是希望找省時省力的方法,總是希望目標早一點實現,但往往事與愿違。捷徑當然好,但并不是什么時候都能找到捷徑;從A點到B點,沿直線路徑走,也許走不了幾百米就會遇到一條大河或者一個深淵。
第五,勤于動腦動手。動腦就是要認真理解、積極思考、大膽想象;動手就是要勤寫東西,勤做題,勤于動筆總結歸納。我們常常埋怨學習效率不高,但效率不高的時候,多半是因為我們沒有開動腦筋去理解記憶,沒有動手去演算推導。大家的智商其實都差不多,關鍵是要開動大腦,用活雙手。
第六,重思想,更重行動。思想描繪出世界,行動創造出世界。世界上最偉大的力量就是行動,是行動改變了我們的命運和世間萬物?佳械哪繕耍^不是靠空想可以實現的,只有實干苦干加巧干,扎扎實實拼搏奮斗,才有可能勝利抵達終點!
3.細致
天下之事,必作于細!細節決定成!
“細”者,細心也;“致”者,周密也。細心則沉得住氣,不易出錯;周密則穩重,不會疏忽。比方說做題,養成細心的習慣就是一步一步扎扎實實地做,每做一步都想想哪兒出錯了沒有,題做完了再反思核對一下。
細致表現在如下方面:
(1)看書不放過每一個字,理解力求全面。
(2)做題嚴格按要求工整板書,邊做邊核查,計算要特別小心。題做完了再核查一下,看看有沒有沒考慮到的情況。比如考研數學中有些題目是需要分情況討論的,如果平時沒有細致習慣的話很容易只考慮一種情況。
(3)記憶務求準確。記公式、記定理、學單詞時,很多同學容易記錯,其實往往是因為記憶不細致的緣故。如果記憶時注意公式、定理、單詞等每一個細節,力求記明白、記準確,那么記憶的效果就會好得多,以后運用公式、定理、單詞等時就不易出錯。
(4)板書務求清晰整潔。有些同學舍不得花時間改善一下自己的潦草、隨意書寫的習慣,導致字跡不清,這當然關系到考研的成敗。養成細致的習慣關鍵在于平時多注意,多訓練。
4.沉得住氣
寧靜才能致遠!
沉得住氣就是不急躁,有耐心;就是要達到一種寧靜、專心致志的境界。當然,沉得住氣不是說非得廢寢忘食,而是要戒除急躁,不能遇到一點困難就敗下陣來,一到吃飯的時間就心神不定。這樣對考試是不利的,因為考研每科都需要應試者沉下心來坐3個小時,如果沉不住氣的話,必然會影響考研結果。
5.堅持
笑到最后才笑得最美!
堅持是長時期地沉得住氣,是做一件需要長時期才能完成的工作時所應持有的態度?佳芯褪浅志脩穑且患L時期的工作,需要考研人鍥而不舍地堅持下去。
關于堅持的道理大部分人都明白,但每年總是有大批考研人復習中途、甚至在臨考或考中退卻。
考研,需要的是堅持到底的學習態度。堅持不僅是學習的良好態度,而且是做事的良好態度。做任何事情,往往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肯定會遇到不少挫折,遭遇不少痛苦。如果動不動就放棄,必然失去很多成功的機會,甚至造成一事無成的后果,以至于遺恨終身。最終實現目標的考研人一般是一路專注、細致、扎實堅持下來的人。失敗的原因可能有很多,但成功卻有一些共同的元素,堅持就是一個。
考研之路真的艱難崎嶇,布滿荊棘,所以選擇考研首先必須給自己一個充分的理由,然后不斷激勵自己堅持不懈走完考研之路。
當考研復習和專業課程的學習發生了沖突;當晚上就寢時和在寢室里喧鬧的室友起了摩擦;當家里人來電話告訴你家里出了事……你是否會情緒低迷,而缺少了走下去的勇氣?
當復習的過程正處于艱難期,各大公司的專場招聘會正如火如茶地進行;當同窗好友簽完了不錯的工作,整天過著悠閑的生活……你是否會動搖信念經受住誘惑?
在堅持不住的時候,我們常常會這樣想:
我不想考研了,就算考上了也沒什么了不起,現在研究生太多了。
上研究生也學不到什么東西,還不如工作。
研究生要讀兩三年啊,我要是上了不就浪費了兩三年的工作經驗嗎?
……
這一切其實都只是借口而已,研究生太多了嗎?據國家發改委的統計數據,當今研究生在本專科以上大學生群體中的比例還不足10%!
上研究生真學不到東西嗎?非也!在研究生就業洽談會上,從參展企業的招聘規模和意向來看,高新技術企業、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依然是需求量較大的招聘單位,此外,經濟類、工程類、管理類專業人才深受用人單位青睞,呈現出供需兩旺的狀況。
三年的工作經驗非常寶貴,讀研究生會不會耽誤前程呢?少了三年工作經驗確實對我們是有影響的,但是兩到三年的研究生深造對于我們也是受益終生的,磨刀不誤砍柴工。
此外,據統計,每年真正參加完所有科目考試的考生數目與最終錄取的研究生數目相差并不大,很大一部分人都是承受不住壓力而在復習過程之中或考場上退出了!考研失敗很大程度上是考生自己放棄的結果!所以才會有那么多人感嘆“堅持下來你就成功了!”
還必須強調的一點是,“堅持”只有和積極的態度結合起來,也就是只有積極地堅持,才能產生最大的動力。勤奮沒有錯,持之以恒沒有錯,但很多時候投入的時間與得到的收獲并不是成正比的,原因就在于效率是高還是低,就在于是積極地堅持,還是消極地堅持。
積極地堅持,要求我們高度重視學習的重要性,采取積極的態度對待學習,并制定合理的目標。制定目標包括選擇合適的報考學校和專業以及制定合理的分數目標。選學校和專業的問題是考研中最重要的問題,不能太猶豫,更不必前怕狼、后怕虎。至于合理的分數目標,也是很重要的,不要太高,但也絕對不能太低,不要有那種過線就OK的心理,分數目標一定要對自己造成一定的壓力。
積極地堅持,還要求我們學會分解目標,做好時間規劃,扎扎實實執行計劃,并及時調整反思自己。有個故事,說的是日本一個選手連續三屆奪得世界馬拉松比賽冠軍,后來有人問他為什么能取得如此優異的成績,他回答說:“我每次比賽之前,都要開車沿比賽路徑走一遍,每隔幾百米就選一個鮮明的標志在心里記下來。正式比賽時,我就朝著我事先定好的標志全力沖去。跑到一個標志之后,再向下一個標志發起沖擊。這樣,我就能盡最大可能發揮出自己的潛能了。”考研也是如此,也要分解備考任務?佳袕土暼蝿諏τ诖蠖鄶等藖碚f還是很繁重的,大部頭的書(600頁以上)要看不少。但只要做好目標分解和時間規劃,并能不斷反思調整自己,那么再長的“馬拉松”不但可以跑完,而且是一定能夠奪冠的。
總之,態度有很多很多,以上只是闡述了最重要的五種態度。此外,態度往往與習慣相通。當一種態度成為了一種習慣,這種態度在我們內心就扎了根,必將深深影響我們的行為。我們需要有良好的態度,把態度貫穿到我們的行動中去,久而久之,這種態度就深入骨髓,成為生命的一部分了。專注的習慣,細致的習慣,扎實、沉得住氣、堅持,這些習慣毫無疑問都是成功的要素。
最后,讓我們再讀讀一首毛主席的詞《憶秦娥?婁山關》,想想看,長征那么艱難的歲月,紅軍千難萬險都闖過來了,我們考研這點事情算得了什么?
“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馬蹄聲碎,喇叭聲咽。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從頭越,蒼山如海,殘陽如血。”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