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是六月下旬,北京的各種招聘會依舊不少,其中不乏大學生專場招聘會。在一些招聘會上,仍然可以見到學生模樣的求職者。在史上“最難就業年”的大環境下,畢業了工作卻還沒著落的大學生們有些選擇降低標準、死磕北京,有些決定繼續考研暫避壓力,有些則考慮回鄉尋找機會。與此同時,高校、政府部門今年也出臺了多項舉措幫助未就業畢業生。
雖暫無工作但仍堅守北京
離畢業離校只有幾天時間了,北京某高校大四學生小李還拿著簡歷,在一些招聘會之間穿梭。小李原籍山東,就讀于北京一所二本高校,讀的是經濟學專業。雖然今年就業形勢嚴峻,但在北京待了四年的他,還是下定決心要留在北京工作,“父母幫忙在老家找了幾份工作,但我覺得回家沒意思,還是北京機會多,發展平臺也大。”盡管如此,小李至今還是沒有找到他中意的工作。
和小李一樣,大多數應屆生對北京的熱情依舊。據智聯招聘近日發布的《2013北京高校應屆畢業生就業形勢報告》顯示,2013年,各城市應屆生崗位的競爭指數位居第一梯隊的依次是廣州、深圳、蘇州、上海、北京和南京。傳統的熱門城市“北上廣深”依然是應屆生求職第一站的首選。單從北京地區來看,近三年來的應屆生崗位競爭指數逐年上升。
目前,小李和另一位還沒有著落的同學在學校附近同租了一間屋子,月租1500元,“如果半年內還無法找到自己滿意的工作,我會降低標準,先找一份工作干著,再繼續尋找機會。”
就業促進、服務特崗等計劃幫助學生就業
今年,全國將迎來699萬名應屆畢業生。而據了解,未來五年我國高校畢業生數量還將保持在年均700萬左右的高位,就業難的態勢或將延續。為了幫助還未就業的高校畢業生,學校、政府在今年推出了一系列措施或新政。
記者從北京部分知名高校了解到,雖然目前一些高校的簽約率與往年同期相比有些降低,但差距并不是太大。有高校就業指導中心老師透露,之前有些學生沒有簽約并非沒有offer,只是對工作不滿意。而對于那些還沒有offer的學生,學校會幫助推薦工作機會。
而在政策層面,新政的力度更大。近日,在“部長進校園”報告會上,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尹蔚民就透露,人社部將采取一系列措施緩解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其中包括今年起開始實施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就業促進計劃,將有就業意愿的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全部納入公共就業人才服務范圍。對有創業意愿的畢業生,組織參加創業培訓,提供創業服務,落實創業扶持政策;對暫時不能實現就業的,組織參加就業見習和職業培訓;對就業困難的高校畢業生,提供有針對性的就業援助等。
與此同時,繼大學生村官之后,今年還將開展農業技術推廣服務特崗計劃試點,選拔一批高校畢業生到鄉鎮擔任特崗人員。為鼓勵畢業生到基層就業,還將逐步擴大科研項目單位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規模,鼓勵優秀高校畢業生作為科研助理或輔助人員參與項目實施,鼓勵項目單位優先聘用參與項目的畢業生。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北京市規定非京籍大學本科應屆畢業生可在京入伍,退役后在京找到用人單位還可辦理北京戶口。
■學生聲音
回老家省會城市找機會
●吳海天,北京某高校民族學專業研三畢業生
因為之前一直想讀博,所以研三時吳海天沒有花心思找工作。但到了下學期,吳海天突然發現自己厭倦了讀書,于是放棄考博,轉而找工作。到這時,好的工作機會已經很少。但作為研究生,吳海天還是希望能找到一份解決北京戶口的,或月薪七千以上的工作。
從四月開始,吳海天開始海投簡歷,目標單位定位于上述兩個條件。因為研究生學的是民族學專業,對口單位大多是研究所或事業單位,而這些單位幾乎不招人,其他單位吳海天收到的回復少之又少。眼看到了五月,還沒有消息,吳海天有些著急了。他又轉而以本科新聞專業畢業生的身份投簡歷,目標轉向傳媒行業,可也還是沒有收到多少回復。在這個最難的畢業季,吳海天真的感到心灰意冷了。還有幾天,吳海天就要從學校的宿舍搬出去,可房子還沒有著落。在北京待了七年的吳海天考慮離開北京,回老家省會城市發展。
將考研進行到底
●小程,北京某高校歷史專業2012屆本科畢業生
小程說,去年畢業時,就業形勢已經不如往年。由于歷史專業的就業情況不是非常好,小程當時選擇了考本專業的研究生,可惜由于準備時間較短沒能考上?紤]就業形勢嚴峻,小程在考研失敗后沒有找工作,而是選擇了繼續復習,再次考研。復習了一年后,自覺準備充分的小程提高了目標,報考北大的歷史專業,打算如果再考不上就找工作。好在平時小程就租住在讀研同學的宿舍里,床位一年六百多元,吃飯也在學校食堂,花費并不是很多。但遺憾的是,小程的第二次考研又以失敗告終,還遭遇了史上最難就業年。小程試著找了兩個月工作,但并沒有合適的。雖然有些后悔去年考研,但考慮到現實就業壓力,小程還是決定——再戰考研。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