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民政部發出通知,要求將符合救助條件的原國民黨抗戰老兵納入相應保障范圍,以解決他們的后顧之憂。老兵的生活境遇再次引發社會關注。
在南京,有個叫1213志愿者同盟的民間組織,在志愿者文心的帶領下,專門從事關愛抗戰老兵活動。近8年來,這個同盟累計援助抗戰老兵300多人,其中江蘇有102人,包括在寧抗戰老兵56人。
昨天,同盟創立者文心,一個80后女研究生,講述了她與300多名抗戰老兵的故事。
一次偶然機會接觸到抗戰老兵
今年28歲的文心,上高中時就用這個網名,現住南京,目前在南京藝術學院讀研。她說,投入到尋訪戰爭幸存者行動中,純屬機緣巧合。2004年,她還在洛陽上大學,偶然參加一次公益組織活動,讓她開始接觸抗戰老兵們。
文心介紹,第一次見到一位叫趙金典的抗戰老兵時,她根本無法想象,眼前這位老人就是當年奮勇殺敵的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九軍“大刀隊”的戰士。“老人就住在半山腰的草棚里,已經不能下床。臉上溝壑縱橫,雙眼渾濁。”文心說,當時她就哭了,捐出身上的錢后,她暗下決心去尋找、幫助那些曾經為抗戰做出過貢獻的老兵。也是從那時起,她的生活與戰爭幸存者們連在了一起。
尋找到的56名在寧老兵,平均年齡93歲
2005年,文心回到南京,開始組織尋找、關愛老兵活動。一到周末,她就坐著火車、大巴到各地尋找抗戰老兵,除了江蘇,她去的最多的是安徽、山東、河南、云南等地。
“老兵名單有統戰部門提供的,有老兵介紹的,也有我自己找到的。”文心說,尋訪過程很艱苦,有的老兵只知道名字,并不能確定住址。前兩天,她剛接到一條線索,只知道老人住在大別山的一個村里,名字也不能確定,這樣找起來就很費勁。
文心獨自找到的第一個抗戰老兵,是她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門口遇上的。文心說,2007年12月13日,一位自稱叫陳正的抗戰老兵在紀念館門口,眼含熱淚,口中喃喃地說:“你知道,他們是怎么死的?”原來老人參加過南京保衛戰,他的很多戰友都死在那次戰役中。
“當時老人重病在身,之所以到紀念館,是想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歷,讓人們記住那段歷史。”文心回憶道。認識老人后,她發現老人三代同堂,只住在一間十多平米的房子里。“我們一直想辦法去幫助老人,但老人走得太快了。”文心傷心地說,2008年夏天,老人臨終前,一直希望能得到一枚抗日勛章。
8年來,文心和南京的志愿者們在業余時間尋找到300多名抗戰老兵。在南京,他們找到的抗戰老兵有56人,平均年齡93歲。
創立1213志愿者同盟幫助困難老兵
關愛老兵這個特殊群體,一個人的力量有限。2007年12月底,文心陸續在網絡論壇發出“關愛老兵活動”的帖子。短短幾天,響應者眾。文心便成立了以QQ志愿者群為主體的1213志愿者同盟。目前,同盟有100多名志愿者。此后,文心便時常與志愿者一道關愛抗戰老兵。
今年93歲的老兵王金貴,1942年遠征緬甸。新中國成立后,在鼓樓區環衛所工作直到退休。隨著年紀越來越大,老人的身體狀況也一天不如一天。目前,老人常年臥床,大小便失禁,平日僅靠老伴照顧,負擔很重。
文心和志愿者聽說后,不時來到老人家提供幫助。老人耳朵不好,文心給老人配了助聽器,還掏錢給老人訂了全年的牛奶。今年年初,王金貴心梗住院,文心還承擔了老人3萬元的住院費。
“去年我們還把南京4位貧困無依的老兵送進了養老院。”文心自豪地說,僅去年,這4位老人入住養老院就花了10多萬元,這筆錢都是由志愿者捐助的。據了解,同盟已與南京14名家庭困難的老兵結成幫扶對子,每月由志愿者登門服務并給予老人每月500元生活保障金,此外還定期陪老人聊天,組織文藝活動。
不過,文心有時也擔心,由于志愿者捐款的不確定性,有好幾個月老人的生活保障金都沒有按時發放。
希望補齊江蘇百位老兵資料留住歷史
文心說,之前他們也為一些老兵申請低保等救助政策。這次救助政策出來了,將符合救助條件的原國民黨抗戰老兵納入相應保障范圍,老兵們非常重視,也確實能為他們解決實際需要。市民政局一位負責人昨接受采訪時說,民政部門目前正在摸底,在今后的政策執行中也會有所傾斜。
“不過,對于老兵們來說,比優先納入社會養老服務體系更重要的是一種精神上的榮譽。”采訪中,一些老兵表示。
“這幾年中秋、端午節,甚至除夕都陪在老兵身邊,他們已成了我的親人。可老兵們年事已高,和他們在一起的日子就越發珍貴。”文心說,常常會出現這樣的情況,當她再次回訪,有的老兵已經不在了。“現在我正在為老兵做資料庫,除了紀錄老兵們慘烈的回憶,還有他們未了的心愿,希望今年能把江蘇102位老兵的資料補齊,留住一段歷史。”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