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取消公費了,本來明年都想考研的,算了吧。”
“本來獎學金就不高,現在居然還要取消公費?”
“舉雙手贊成,但是配套的獎學金制度一定要跟上呀。”
近日,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印發了《關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見》,并召開全國研究生教育工作會議進行了全面部署,提出對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計劃實行統一管理,改革全日制研究生招生計劃形式,取消國家計劃和自籌經費“雙軌制”。同時加大對研究生教育的財政投入,提高獎助學金力度。
——考生聲音——
“希望獎助學金能夠跟上”
據統計,全國在讀研究生總數達172萬人,研究生報考人數去年達180萬。這項牽扯到數百萬人利益的改革引發了廣泛的討論,湖北工業大學校級辯論會甚至組織了一場題為“取消研究生公費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的辯論會。
而這次改革的利益主體——考研大軍們又是怎么想的呢?剛剛考上東北理工大學研究生的小劉慶幸地說:“幸虧早考了一年,不然要多交多少錢。”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的小于說:“看到一組關于各國在教育上的經濟投入占GDP的比重,我們很低,現在居然還取消公費,太不合理了。”當被問到會不會影響到自己的考研計劃時,安徽師范大學新聞專業大三的小葉說:“我覺得影響不大,就業壓力在這里,考研是對自己的長遠投資,如果因為取消公費就不考研,那是因小失大。而且如果能在獎學金上緩解學生壓力,全面取消應該沒什么太大關系。”立志報考清華大學研究生的小李表示:“對今年的考生肯定不會有影響的,努力那么久,難不成放棄,那些還沒開始準備的可能會有所考慮。當然個人來說希望獎助學金能夠跟上。”
——高校連線——
建立獎助學金為主導的“新型公費”
其實,全面取消雙軌制并不是一些人認為的“突如其來的新政”,而是一項整整歷時八年的漸進式改革。取消研究生公費早在2006年就開始在哈工大等3所學校開始試點,2007年增至北大人大等17所高校,2008年推廣到47所設置研究生院的高校,2009年,中央部委屬院校全部改革,并鼓勵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選擇省屬高等學校開展改革試點工作,直至推廣到全國并確定配套政策。
針對這項改革,各大高校是如何應對的呢?筆者對此也進行了一番調查。據西南政法大學研招辦的工作人員介紹,今年該校推出了新的研究生獎助體系改革方案,碩士生資助標準每生每年6000元,按月發放;50%的新生免第一年學費,入學表現優秀的學生獎勵在讀期間全部學費;根據綜合測評成績評定的綜合獎學金金額和發放比例都有所提升,對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開辟學費減緩與免交的綠色通道。“這也是為了吸引優秀生源,減少新的收費政策對學生的沖擊。”工作人員對筆者說。
而那些幾年前就開始實行改革的高校試行情況怎么樣呢?筆者從上海交大的研究生官網上看到,2012年新入學的全日制碩士研究生,除極個別專業外,全部享受二等獎學金9800元,正好與學費相當,等于是免了學費。而如果進一步執行新政策中的收費標準,學術型碩士的學費將從9800下調至8000,專業碩士9800不變。屆時二等獎學金制度不變的話,學術型碩士的獎學金在抵消學費后還將余額1800元。雖然取消了“公費生”,但高校大都建立了相應的獎助學金體系,提高了獎助學金標準,取代了原本國家對“公費生”的生活補助。
這種模式有人戲稱為“新型公費”“后公費時代”。與改革前不同的是,獎學金并不均等,有人用獎學金抵消學費后還有余額,有人不夠支付學費,還有少數沒有獎學金,一切都取決于自己的學習成績和綜合表現。新政策中的將研究生普通獎學金調整為國家助學金,則是普及到每個在讀研究生的福利。
——專家觀點——
“遏制當下的盲目讀研風,提高學生積極性”
取消研究生收費雙軌制的深層意義在哪里呢?安徽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的趙存菊教授表示,研究生教育全面實行收費制一定程度上可以遏制當下的盲目讀研風。現在一些考生考研的目的就是為了逃避找工作,或者盲目跟風,只以提升學歷拿文憑為目的,根本不考慮專業是否符合自己的興趣和能力傾向,導致有些招進來的研究生素質素養還不如優秀的本科生。取消公費之后,需要自己承擔部分費用,學生就會考慮讀研的機會成本,在專業和學校的選擇上也會更加理性——三年研究生讀完之后的就業市場往往和當初設想的理想境地有差距,如果只是想拿文憑好就業,就極大地浪費了時間和財力。另一方面,用完善的獎助學金政策取代公費是好事,在任何階段學生的學習都需要一定的外在力量進行督促。這種激勵制度,能減少學生的惰性,增強學生科學研究和學術創造的積極性。采取獎助學金的方式資助優秀研究生學費和生活費能造就一種競爭氛圍,有利于人才的選拔和培養。考取研究生只是奮戰的開始,國家這樣的培養機制會使培養出來研究生能力增強很多。
“要注意的是,不是所有學生都適合更進一步的學術上的深造。從個人成長來說,如果自身并沒有更高層次的學術追求,那么走上工作崗位對社會經驗的磨礪和人生歷練的增加比象牙塔內的渾渾噩噩有價值得多。本科畢業之后是否繼續深造要結合個人興趣和自身條件考慮,不能盲目選擇。”趙存菊建議。
設置學費上限,每月確保基本補助金,最終能拿多少錢取決于自己的學習成績和科研成果,這實際上與“多勞多得,兼顧公平”的社會分配原則不謀而合。趙存菊說:“研究生教育全面收費是一項深層次的改革,是為了促進研究生教育機制的變革,其實質是體制創新,創建長遠的激勵機制,提升研究生培養質量。高校自身改革的總趨勢是由自費轉為獎學金,以鼓勵研究生為美好的明天而奮斗。”
——相關鏈接——
1985年實行的“雙軌制”暴露出不少問題
雙軌運行模式是1985年開始實行的,此前我國研究生教育實行的是單一的國家財政模式。現在所說的研究生教育收費問題,實際上是指是否全面收費問題。
這種公費自費雙軌制模式,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部分培養經費問題,滿足了社會需要,因此最初運行平穩。但隨著自費生招生規模的擴大,雙軌制也暴露出很多問題。培養單位制訂研究生招生計劃時一般有兩個數字,一個是計劃數,一個是規模數。前者是國家給的招生指標,也就是公費生的名額,后者是實際招生總量,規模數和計劃數的差額就是自費生的名額。在研究生擴招中,不少培養單位計劃數增加的幅度有限,主要是擴大了規模數。這樣一來,有限的公費生名額就成為眾多考生競爭的焦點,培養單位如何確定自費生和公費生、其標準是否公平公正就成為考生最關心的問題之一,甚至有時會引發尖銳的沖突。
上海交通大學研究生會今年2月調查了全國40多所高校的研究生每月補助情況,其中清華大學360元,中國傳媒大學0元,華東師范大學250元,復旦大學41.5元,武漢大學500元,陜西師范大學310元。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