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摘要】28歲投身電視業的我正被煩瑣的工作纏繞,絲毫沒有感到志得意滿。來自生活的種種挑戰,幾乎使我忘記我小時候的夢想從某種程度上講已經實現。然而人生永遠寫滿了遺憾,唯有繼續向前,才能領略風景。
【關鍵字】考研人生規劃
提筆之時,我正在北京郊區的家中,一碗小米粥當晚餐。此時,以28歲高齡投身電視業的我正被煩瑣的工作纏繞,絲毫沒有感到志得意滿。來自生活的種種挑戰,幾乎使我忘記我小時候的夢想從某種程度上講已經實現。然而人生永遠寫滿了遺憾,唯有繼續向前,才能領略風景。
"我要當一個編輯!"
作為一個典型的80后,小學一年級時我擁有一個流行的夢想--長大要當科學家。那時候,主流價值觀就是就像九把刀說的那樣,在實驗室里搖晃瓶子被認為很拉風,至于搖什么根本不重要。那時的娛樂少得可憐,出版業并不繁盛,家長也不舍得買課外書,那時候葛優、呂麗萍主演的《編輯部的故事》正在熱映,編輯部聽上去無所不能,《小學生拼音報》和《小學生學習報》上責任編輯的名字是多么威風。"作家"二字皎潔崇高如同日月乾坤,而編輯畢竟還是活生生的地上的人,因此在編輯部工作成為我的第二夢想。后來,隨著數學成績的不斷惡化和生平第一次投稿石沉大海,第二夢想排行躍居第一位。這時候,我已經在讀初中,自己胡亂填詞寫詩,喜歡數理化之外的一切東西。
熬過暗無天日的高中,我很順利地升入大學中文系。但凡選擇了專業,即使不清楚自己要做什么,也有個大致的方向。當然,在人生的黃金年代,在可愛的大學校園,沒有慘痛的現實擺在面前,很少有人對前途進行思考,大一大二的你們還有太多的選擇機會和大把的時間。
十多年前,我也是如此。只是出于多余的精力無處釋放,才和幾個同學辦報紙。說是辦,不如說是"復活","復活"一個社團負責的團委主管的不服管理而被屢屢鎮壓的"非法出版物"。校領導采取"胡蘿卜加大棒"的政策,一會兒好言相勸,一會兒嚴厲取締,把歷屆年輕人弄得一會兒義憤填膺,一會兒垂頭喪氣。一份4版的報紙,各個宿舍免費派送,又在校內設無人售報箱,定價2毛。自己策劃選題、拉廣告、用版紙畫版,又因為廣告費只有200到400塊錢,無非是麻辣燙、理發店之類,不舍得請人設計,就自己畫……憑著熱情做了很多嘗試,倒也有所收獲。至少眼界寬廣,態度真誠善良。前幾天收拾東西,幸存的幾張破報上儼然印著當年"9·11"之后我的反思大作--《黑色的美利堅和灰色的阿Q》。
如今的大學生,我相信會比那時的我有更好的機會。大學之"大",自由、獨立是最寶貴的東西,所以,去做你想做的事情吧,將年輕的生命用在有趣的事情上,釋放卡路里、荷爾蒙,尋找自己的夢想,哪怕是夢想的姑娘呢。
"以后你們再也不會有機會純粹地讀書了!"
事實上,我的黃金年代是研究生時期,而非大學時期。因為城市更大,學校更"拉風",環境更寬松,老師更好,學生更閑。研一的時候,我摩拳擦掌準備好好做學問,第一次見導師,請他老人家開書目,老師只給開了10本,當時不以為意,以為讀完很容易,簡直不算任務。導師諄諄教誨:第一年一定要好好讀書,等到第二年社會實踐,第三年找工作就沒有心思讀書了,這是你們唯一的讀書時光,一定要坐得住。
如今算來,十本書我只讀了一兩本。文學史總是匆匆而過,每一堂課涉及的人和作品像滾雪球一樣,每周跟著進度拼命讀,卻讀不勝讀。而我總是有那么多的美劇要看,學校BBS上化妝品和零食的團購要參加,出去逛街總會遇到那么多漂亮的衣服,和同學總有那么多的八卦要說道……等到畢業之后再撿起書讀,卻發現自己已經沒有上學時那樣的大塊時間了。如今,我在地鐵上晃蕩著讀,在下了班后疲憊地讀,在春節回家時讀,在單位抽空瞄一眼書……我是多么懷念我在大學時一天讀完《豐乳肥臀》的時刻(2004),點著蠟燭讀當時火熱的《哈利波特》的時刻(2001),懷念我沒事找事讀杜拉斯、張愛玲、莫言、余華、蘇童、王安憶、林白、陳染的時刻(2000-2004),懷念我五毛一天的租書時刻,懷念我去圖書館翻《上海文學》、《北京文學》的時刻。大學四年,和研究生讀書為了研究和作業不同,讀書不講究章法,全憑個人喜好,自由快意無比。
很多人會嫌棄自己的學校不夠理想,圖書館不夠強大。其實并沒有必要,一周能讀一兩本書,已經是了不起的人物,長久堅持更需要非凡的決心。好書何其多也!每次去國圖,走到我的專業領域,我都有一種極端的焦躁,那么多的書,尤其是那么多的必讀書,我窮盡一生也無法讀到一小部分。最可怕的是我的專業方向還是有頭有尾的短暫的30年民國。
所以,你的學校圖書館已經足夠。
讀書和思考的作用如何夸大都不過分。盡可能多地讀書,否則你會一生后悔。讀書改變人的氣質、判斷力、才華和命運,我是多么希望你們能在美好的大一大二就認識到這一點,將讀書作為吃飯、睡覺一樣的生活基本需求。
當你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或者憤怒、悲觀、迷茫時,唯一的正確態度就是前進,即使魯迅說了前方的終點是墳,前進也是我們應有的堅持。
日后你會對年輕的自己充滿感激。因為即使遇到再變態的挫折、再恐怖的人和事,一顆強大的心即使不能免除一切恐懼,最終也會聽從內心的指引,正確應對。
實習,對社會河流的小心試探
實習,有的老師視其為洪水猛獸,因為一旦開始實習,學生的心就飛了。而有的學生尤其是學生會干部會把大量的精力放在實習或兼職上,不惜逃課。雖然偶爾逃課實在算不了什么,甚至不乏風雅,但絕對只限于偶爾。總之,實習這種事情就像小馬過河,河水既沒有老牛說得那么淺,也沒有松鼠說得那么深。
實習不用怕犯傻,這正是實習的最寶貴之處。記得第一次去實習,是大二,快18歲。當時我老爸正好來出差,在小縣城工作的他對省城并不太熟,帶我去報業大廈的路上我們還坐錯了公交車,后來找到托人介紹的報社老師,老爸求人時的賠笑讓年輕驕傲逆反的我十分不滿。實習沒幾天,主管文藝部和體育部的副總過生日,辦公室的人們吃蛋糕起哄,我和另一個實習生覺得局促難安,悄悄溜到其他樓層去看每天的評報。我當時的性格和對社會的適應程度,由此可見一斑。
然而感謝都市報文藝部這位老師給了我有關職業技能最早的啟蒙。在這里,我第一次看到方正排版系統、專欄的組稿、日報的運作流程、夜班記者的辛苦,體會到專業技能的重要性。平面媒體的嚴肅性和專業性,從業人員尤其是文化專題類媒體人的個人素質,的確是比電臺和電視臺要高的。當然,那是報業大戰較為流行的2002年,都市報還頗為牛氣,尚未被手機媒體和網媒排擠成今日的田地。也是在這里,在短短的暑假中,我努力使自己變得外向,體重掉到了90斤以下,學會獨立寫稿,獨立本市采訪、外地采訪。記得有次回家的路上遭遇罕見的冰雹,傘骨被砸斷,胳膊被砸青,路邊樹木被拔起,枝葉和化了一半的冰雹遍地;記得編輯老師把我自以為文學的標題改得直白,自己的小腹誹……今日回憶起來,唯有感慨年少時光。
研一暑假,我去被張泉靈稱為"一個自己說的什么都不算"的中央電視臺實習,恐怕主要學習的并非做事,而是做事的方式。和一切歸為文稿的報紙不同,電視是一種綜合藝術形式,也是講求團隊合作的藝術,大眾、復雜、浮躁、辛苦得多。在央視綜藝頻道,我終于看到直播控制室花花綠綠的電子屏和控制臺上數百個按鍵,舞臺上的干冰和燈光下耀眼的道具、演出華服。而在接下來的工作中,天天加班,跑到胡同里審節目,深夜在辦公室研究節目形式,周末和明星去醫院看望白血病兒童,工作就是生活,工作就是一切。24歲的我愛死了這樣光鮮的生活:當站在臺上看著四周的觀眾時;當在幕后穿梭,聽著震耳欲聾的歌聲去傳達領導的命令時;當帶著明星從西門通過那條長長的走廊往化妝間引入時……我為這些浮華感到迷惑。
綜藝節目、晚會,終日和大大小小的明星和助理、經紀人、選手打交道,學習設計感動點和節目節奏,在繁重的勞動和極度的浮華中,一切都如此光鮮,而離開了燈光、道具、干冰,一切都歸為本來面目,我見到大明星著急要錢,小明星為沒有停車位而不滿,化妝室里永遠是大牌,選手在廁所里化妝、排練,我還看到落選者的眼淚和無奈。而每到了節目錄制結束,曲終人散之時,就好像正月十五看完煙火回家,失落和疲憊,對繁華的懷疑和否定,悲觀主義的花朵盛開。在繁華之中認清自己的角色,以端正的態度面對烈火烹油和白茫茫一片大地的不同境遇,是電視教會我的最重要的事。
找工作,把一顆破碎的心粘補好繼續出去摔碎
不斷學習,不斷思考,力求做到不卑不亢,我看到歲月中原本那么銳利不會給自己和他人留有余地的自己,逐漸成長。
終于到了萬馬齊喑、哀鴻遍野的找工作階段。請相信我,人人都得經過這番痛苦,優秀的人實在太多,你不可能像赫敏一樣方方面面優秀成為MissPerfect。十全十美小姐只是神話。在那之前的少則半年、多則一年以上的日子里,你要終日生活在畏懼和懷疑中。對自己的過去感到不滿,對自己的缺陷感到憤怒,對未來一片迷茫。每次風吹草動,你都會支棱起汗毛來,全副武裝,最終得到的不過是一次又一次失敗和失望。最后歷經磨難,脫胎換骨,塵埃落定,各得其所。
找工作我有很多慘痛的教訓。而最慘痛的就是愛好散而不專,不明白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對中文專業的畢業生來說,科研機構包括考博、中小學教師、出版、媒體、公務員、企事業單位行政是最重要的方向,而這些單位代表了迥異的命運與生活。好像各種各樣的單位和方向都可以,沒有一個明確的方向,于是投遞不同類型單位的簡歷,嘗試應聘不同的崗位。
另一個大錯就是隨大流,將絕大部分精力放在投中學上。身在師大,幾乎所有人都把目標鎖定在留京的教師指標上。匆匆去學校面試,面試后匆匆準備試講,試講后惴惴等待結果,在兵荒馬亂之中,人們都拼命抓住可靠的東西,教師是有戶口有編制的最靠譜選擇,已經忘記了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
最后,在學校和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報社之間,我終于做出了選擇。像樂嘉說的那樣,年輕的時候總是嫌自己見的世面不多,工作不夠重要,自己做的事不夠驚天動地,在中小學教書育人不是我死心塌地的選擇,而報社的大方向并沒有錯。事實證明,這個選擇何其幸也。波瀾不驚的工作,終日與文字相關,在完成工作之余,給我留下了大量的個人時間,而此時的我已不敢浪費時間,于是讀書、寫作、學琴、學舞、學播音主持、看戲寫劇評……如此過了一段平靜而繁忙的時光,有幸得到了出版作品的機會。我也漸漸明白,我希望過轟轟烈烈的生活,以寫作為核心工作。終于,在一個春天,我咬牙跺腳決定二次就業,開始新的生活。
筆試、面試,不過就是裝著斗志昂揚地出去,一顆心粉碎著回來,仔細粘補好,再次出去的輪回。想起應屆生應聘,招聘單位像選秀女,文科招聘更像選花魁。人在其中,難以從容自省,像電影《恐怖游輪》,身在死循環里的人的神經是高度緊張和失控的。而工作之后再度擇業,心態和簡歷上都穩當了許多。后來,我沒有去成新華社,也沒有選擇長期從事出版,竟然最終去了自己并未報以希望的電視臺。
當重新看到直播間,面對擁有豐富從業經驗的同事和嶄新的節目形式,我已經28歲了,我有些惶恐,卻在看到韓寒的新廣告"有春天,無所畏"時會心一笑。這恐怕是我從事繁重媒體工作的唯一機會了,也許我會為自己的冒險付出代價,但這是我綜合各種因素,聽從自己內心的指引,以現有判斷力所能做出的唯一選擇。自己到底還是熱衷皇冠和激情的獅子座呀。
某廣告說,學習是一種信仰。如今為了進化成更好的自己,每一天我從不停止努力。據說務實的理想主義者是這個世界上最缺少的那種人,我再加句連張愛玲都贊同的西諺,肉體的歡愉轉瞬即逝,心靈的快樂很容易轉為悲傷,唯有智慧長存。
作者簡介
絲絲入扣,原名黃璐,北師大中國現當代文學碩士,現供職CCTV,出版有《ITGIRL》、《年少春衫薄》。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