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輔導老師李永樂拿著麥克風在籃球場上講授‘秘籍’,看臺上3000多名學生聚精會神聽講,為的是明年年初的一場考試后,他們可以繼續求學生涯,而不必開始求職的艱難歷程。
在中國東部省會城市濟南泉城路的一個體育館內,和精彩籃球比賽一樣火熱的場面每天在這里上演。3000多人的大課堂每天8點半打卡上課,中午稍微休整,下午5點半才下課,要持續一個月時間。在中國的其他城市,或許規模有大有小,但這樣的輔導班比比皆是。
“上課根本看不見老師的臉,因為離得太遠了。”有些靦腆的楊治國抱怨。楊治國是山東一所財經大學的大三學生,學得是和父母反復討論后選擇的經濟學專業。
“經濟學是基礎學科,就業形勢不太好,師兄、師姐找工作一年比一年難,與其到時候手腳忙亂,不如趁早準備考研。”楊治國說。
楊治國從大二就有了考研的想法,大三上學期開始做準備。和大多數備考學生一樣,不上輔導班的日子里,他每天過著宿舍、教室、食堂三點一線的生活,需要學習政治、英語和專業課程。
中國有句成語叫“有備無患”,考研學生們似乎對這句話情有獨鐘,記者采訪的很多考研學生都認為,越早準備考研,考上的幾率越高,就業的壓力或能推遲和緩解。 剛剛碩士研究生畢業在北京某事業單位工作的林曉告訴記者,雖然近幾年學歷和就業情況有“倒掛”的現象,比如本科生就業率比研究生就業率高,但有些好單位進入門檻就是研究生,你沒有碩士學位,連初審的資格都過不了,更別說筆試、面試。再加上有些學生想換個更好就業的專業,也會選擇讀研。
中國大學生就業面臨巨大壓力,統計顯示,2013年中國應屆大學畢業生達到699萬,接近香港總人口數量。由于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專業設置結構性矛盾等多種原因,不是每個畢業生都能找到合適自己的工作。而隨著中國研究生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張,很多人選擇了把讀研當做就業的“避風港”。
中國1978年恢復研究生教育,到如今已經35年。統計數據顯示,最近幾年,中國研究生考試報名人數持續增多,已從2008年的120萬人增加到今年的176萬人,考研學生數量呈穩步上升態勢,每年增加10萬—15萬人。
“在學校每天5、6點起來占座復習考試,晚點就沒了;上輔導班休息上廁所都要排很長的隊伍,體育館的座位太擁擠了,長時間坐那腿腳很憋屈。”這是楊治國自己體會的考研“熱度”。
“他們中或許只有30%—40%的學生能夠考上研究生。”一位考研培訓機構的老師告訴記者。 據了解,2013年中國碩士生招生總規模為53.9萬,與報考的176萬人相比,考錄比在3:1左右,也就是說,平均3個人中只有1個人能考上研究生,而這個比例這些年一直較為穩定。
中國最大的教育門戶網站之一中國教育在線發布的《2013年全國研究生招生調查數據報告》稱,就業問題帶動考研熱快速升溫,2009年考研報名人數明顯增加,且之后幾年連續快速增長,2013年考研人數較2008年已增長了50%。調查數據顯示,超過半數的考生對考研專業是否對口并不是很在意,而更看重與就業緊密相關的學校名氣等因素。
山東大學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劉志業認為,目前考研熱度不減,很多人考研是為了增加就業的籌碼,而研究生學歷在一定程度上也確實可以增加就業籌碼。
“就業對考研的影響肯定是第一位的,中國的用人評價體系把學歷高低作為指標,所以很多學生抱著人力資本投資的心態去讀研,可能研究生畢業之后會有更好的工作。”劉志業說。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