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馮姍姍,1981年生,中國礦業大學建筑與設計學院,講師,2016年獲中國礦業大學博士學位,2012年赴德國柏林工業大學交流訪學1年。
截至2019年,共主持縱向科研課題3項,其中在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科學基金項目1項(“城市雙修”視角下城市棕地的綠地轉型潛力、機制及規劃技術研究);此外,作為主要成員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項,中德合作項目2項;圍繞資源型城市轉型與礦區生態重建等研究方向,主持和參與其他橫向項目8項。第一作者出版專著1本,在《生態學報》、《中國園林》、《ecologicalindicator》、《sustainability》等高水平期刊發表科技論文24篇,其中第一作者發表10篇,SCI收錄2篇,CSCD收錄2篇。研究成果獲中國煤炭工業科學技術獎二等獎1項(排名第四)、徐州市科學技術獎二等獎1項(排名第二)。教學方面,致力于建筑學低年級專業核心課程,主持校級教改2項,參與校級教改3項,第一作者發表教學論文1篇,獲得優秀作業指導教師獎3項。
主要研究方向有:城市棕地更新與改造、城市綠色基礎設施構建與規劃、資源型城市轉型與可持續發展、礦區生態重建等。 聯系方式:fengshanshan@cumt.edu.cn
獲獎、榮譽稱號
2013.09中國煤炭工業科學技術獎,二等獎,4/13 2014.12徐州市科學技術獎,二等獎,2/4 2015.03中國建筑院校境外交流學生優秀作業指導教師,1/2 2017.06中國礦業大學優秀教學團隊,3/6
社會、學會及學術兼職
徐州市土木建筑學會建筑師學會,理事
研究領域
城市棕地更新與改造、城市綠色基礎設施規劃、資源型城市轉型與可持續發展、礦區生態重建等
科研項目
2019.01-2021.12“城市雙修”視角下棕地的綠地轉型潛力、機制及規劃響應研究(5180854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科學基金項目,項目負責人;
2011.07-2012.12生態影響減緩及補償理念下的工業廢棄地再利用規劃研究,江蘇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創新計劃項目,項目負責人;
2017.04-2018.12潁上縣采煤塌陷區綜合整治規劃,潁上縣國土資源局,項目負責人;
2017.01-2020.12煤炭資源型城市綠色基礎設施時空演變規律及其優化模型研究(41671524),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主要參與者;
2012.01-2015.12城鄉統籌視角下的礦區工業廢棄地再利用研究(4117144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主要參與者;
2015.08-2016.08Towardgreencities:ThevaluesofurbanbiodiversityandecosystemservicesinChinaandGermany,AgencyforNatureConservation,主要參與者;
2015.10規劃創新:礦區生態重建和可持續發展的關鍵,中德研究中心項目(國家基金委),主要參與者
發表論文
1.Feng,SS;Hou,W;Chang,J.ChangingCoalMiningBrownfieldsintoGreenInfrastructureBasedonEcologicalPotentialAssessmentinXuzhou,EasternChina.Sustainability[J].2019,11(8).SCI/SSCI雙收錄;
2.馮姍姍,常江.礦業廢棄地:完善綠色基礎設施的契機[J].中國園林,2017(5);
3.馮姍姍,常江,侯偉.GI引導下的采煤塌陷地生態恢復優先級評價[J].生態學報,2016,36(9).CSCD期刊;
4.馮姍姍,常江.基于礦-城協同的晉城古書院礦業景觀公園規劃設計[J].工業建筑,2015(10).CSCD期刊;
5.馮姍姍,常江.區域協作視角下的礦業遺產線路——從“孤島保護”走向“網絡開發”[J].中國園林,2012,28(8)
出版專著和教材 馮姍姍,常江.城市GI引導下的采礦跡地生態恢復理論與規劃研究——以徐州市為例,中國建工出版社,2018
教學活動
承擔課程:
《建筑設計基礎1》、《建筑設計基礎2》、《建筑制圖》、《建筑學專業導論》
主持教改:
2018.07-2020.07,《建筑學專業導論》慕課建設,校教學研究項目(在線課程);
2019.01-2019.12,生態文明視角下的煤炭資源型城鎮轉型,校級“課程思政”教改示范項目。
主持大創:
2019.03-2019.12,城市棕地轉型綠地的景觀規劃及生態設計方法研究,校級大學生創新訓練項目。
指導學生情況
參與研究生指導工作,近年來協助指導5位碩士研究生選題、開展研究、論文撰寫及畢業答辯,其中1位獲得校級優秀碩士畢業論文。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