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個人簡介
周宏軒,男,1984年1月生,博士,副教授,碩導。2016年7月畢業于中國科學院大學,獲理學博士學位。目前主要從事生態城市規劃與設計、生態景觀設計、建筑熱環境、宅間綠地設計等相關方面的教學和科研工作。
科研成果:發表SCI/SSCI 10余篇,其中近五年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ESI/SCI論文7篇(其中一區2篇,二區3篇),發表國際會議論文2篇,國內期刊論文3篇;以通訊作者身份發表SCI論文1篇(SCI二區),國內期刊論文2篇;出版著作1部(第一作者),參編著作1部;以合作作者身份發表ESI/SCI論文5篇,CSSCI論文1篇,CSCD論文4篇。參加多項學術交流與合作會議及論壇,并做多次現場匯報。目前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科學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江蘇省自然科學青年基金項目、中央基本科研業務費項目等;并參與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省部級基金項目、校級基金項目及企事業委托項目。
助力科技融入設計——記建筑與設計學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獲得者周宏軒
周宏軒,男,1984年生,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校級優秀青年骨干教師,畢業于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發表SCI/SSCI論文10余篇,出版專著1部,目前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等多個項目。
亦師亦友,筑夢引路
走在校園里,周老師經常被誤認為是學生,每當被叫同學、師兄、學長時,他總是笑笑不予辯駁。他說:“老師也好,學生也罷,只是一種稱呼而已,實際上,我每天教課、帶學生做科研拼競賽,也從學生們的身上學會了很多東西,這本身就是一個教學相長的過程。” 課堂上,滅霸、蜘蛛俠、德云社、廣場舞、中餐廳……一個個喜聞樂見的故事或事件在周老師這里都能夠與課程知識點很好地結合,讓學生更容易牢記并學以致用。對于學生來說,周老師是顏值擔當、能力擔當、責任擔當,他可以手把手教學生查閱文獻、使用軟件、撰寫論文,也可以和學生一起游戲娛樂、唱歌彈琴、談古論今,還可以解答學生們的生活困惑、情感問題、擇業疑慮。周老師身上的正能量時刻感染著周圍的學生們。
周老師常說:“經過碩士階段的學習,如果沒有一個學生有繼續深造的愿望,那么這個老師就要反思一下,是不是作為導師的責任并沒有盡到。”周老師擅長因材施教,并不會強硬的讓學生只做他的科研項目,也不會對學生放手不管,而是會耐心聆聽學生想法,幫助學生挖掘自身的科研興趣點,并用他自己扎實的科研基礎和經驗,引導學生選定最適合的研究方向。周老師說:“學生不是苦力、不是畫圖匠、更不是搬運工,學生要在求學期間找到自己感興趣的研究方向,為繼續深造或步入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而在這個過程中,導師就是他們的筑夢人和引路人。”周老師給予學生充分的信任與肯定,基于互相信任的基礎,學生們都喜歡圍繞在他身邊,有任何問題都會第一時間找他商量解決,他開玩笑地說,總有種“承歡膝下”的感覺。在這種輕松和諧的氛圍中,學生們的學習能力和科研能力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激發。
文理滲透,理工融合
“曾經的同學和朋友都陸續步入社會,還堅持在科研一線的同伴越來越少,難能可貴的是,我仍舊懷有一顆潛心科研的初心。”周老師主要從事生態城市規劃與設計、生態景觀設計、建筑熱環境、宅間綠地設計等研究工作。“我目前在做的研究屬于交叉學科,涉及到城市生態學、城鄉規劃學、建筑學、設計學等多個學科領域。”周老師說,“交叉學科的發展是科學進步的最大推動力,將自然科學領域的理論和方法應用到人文社科領域,可以幫助規劃和設計更具科學依據,這是順應學科發展的,更是符合公眾所需的。”
無論教學和科研工作再忙再累,周老師也堅持每天研讀國內外文獻資料,及時了解和掌握學科前沿進展,不斷思考自己研究內容的改進和補充。從他給筆者展示的未來15-20年科研計劃框架圖中,那些密密麻麻的網格線和批注,可以看出周老師對待科研工作一絲不茍態度,以及致力于將自然科學領域的方法應用于規劃設計中的決心。近三年來,周老師陸續獲得了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項目、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的立項資助,這是對他科研水平和不懈努力的最好見證。周老師說:“眾所周知,建筑墻體綠化的目的是降低建筑和環境溫度,但不同的綠化配置和布局分別可以減少多少碳排放?可以為全球氣候變化做出多少貢獻?這個就是科研工作者需要努力的目標。”
目前,周老師的研究生團隊中,學生們的專業背景涉獵理學、工學、藝術學等,包括城鄉規劃學、建筑學、設計學以及藝術設計學等多個學科,結合學生們的專業背景和他自己的研究內容,周老師指導和幫助學生運用ArcGIS、ENVI-met、CFD、WRF等軟件工具,在居住區微氣候、宅間綠地設計、建筑風環境、建筑熱環境等多個方向展開研究,研究成果發表多篇SCI和國內期刊論文,這對學生們來說,是未來應聘和繼續從事科研工作的有力競爭條件。在未來的研究工作中,周老師還將加入無人機傾斜攝影、大數據分析以及人工智能等技術和方法,讓研究更精準,讓設計更科學。周宏軒老師的工作室隨時歡迎有志之士的加入。
嚴謹治學,立德樹人
對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科學基金的獲得,周老師表示,這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在研究之初,他也曾有過迷惘和困惑。為什么高層建筑之間的氣流如此不同?為什么霧霾在城市中難以消散?什么樣的建筑和綠地布局可以讓人們在居住區內感受到舒適?……正是帶著這樣的疑問,周老師一頭扎進文獻資料和軟件模型中,逐漸理清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并按照計劃逐步實施,在研究成果和經驗都累積到一定程度之后,如何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申請書中精準展現出自己的研究思路和特色,就變成了順水推舟的事情了。
“學術容不得一絲摻假,干干凈凈做科研是每一個科研工作者最基本的素養。”在投稿一篇SCI論文時,審稿人提出要求補充建筑熱性質相關參數,對于這個問題,周老師當時并不熟悉,他輾轉聯系到清華大學建筑學領域的專家進行當面咨詢,并設計小實驗以驗證計算數據的準確性,最終論文被順利接受并發表。周老師說:“發表的論文和設計的作品都必須經過反復檢查和驗證,這不僅是對文章和設計作品未來的讀者負責,更是對科研工作者自己負責。”
周老師不僅嚴于律己,恪守學術道德規范,他還言傳身教,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科研品德。他會一遍一遍叮囑學生學術誠信的重要性,會用具體事例告誡學生學術不端的危害,會培養和塑造學生嚴謹治學的品格,還會嚴明學術紀律營造優良學術風氣。對待廣大咨詢考研問題的考生,周老師都會在詳細解答學生問題的基礎上,語重心長的提醒他們無論最終在哪里深造,都要嚴格遵守學術道德的底線。立德樹人的思想早已在不知不覺中內化為周老師的道德準則。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即為師,便不負。周老師年輕卻不乏穩重,嚴謹又不失幽默,他對教學的認真,對科研的堅持,對學術的嚴謹,對育人的真誠,時刻都在激勵著學生們積極向上,勇攀高峰。
獲獎、榮譽稱號
競賽獲獎
20191031 第12屆全國三維數字化創新設計大賽一等獎(周宏軒、陳歡、吳岳,“BHC-辦公室室內空間設計”,國家級)
20191031 第12屆全國三維數字化創新設計大賽二等獎(周宏軒、孫婧、陳歡、吳岳、炎欣燁,“一席之地”-極地服裝店空間設計,國家級)
教學獲獎
20180601 2016-2018年度黨建評優先進教職工黨支部建筑與設計學院黨委建筑系黨支部(成員)
20171115 中國礦業大學第十批優秀青年骨干教師
20170701 2017年中國礦業大學優秀教學團隊“學科融合背景下的城市更新教學團隊”(6/6)
學生獲獎
20191031 第12屆全國三維數字化創新設計大賽特等獎(蔣宏波、陳歡、吳岳,指導教師:周宏軒,“穹頂之下”,國家級))
20191031 第12屆全國三維數字化創新設計大賽二等獎(陳歡、陳爽、吳岳,指導教師:周宏軒,“基于‘健康’理念下的校園景觀設計”,國家級))
20190227 中國礦業大學第二十一屆研究生學術論文大賽三等獎(王冠,指導教師:周宏軒,“基于新紀念性特征的當代建筑技藝審美層次分析方法構建”,校級)
20190108 2018年度“紫金獎•建筑及環境設計大賽”徐州賽區三等獎(陳歡、吳岳、王冠,指導教師:周宏軒,“工業化鄉村應對霧霾環境設計研究—宜居鄉村•我們的家園”,市級)
20181030 第11屆3D大賽全國三維數字化創新設計大賽龍鼎獎二等獎(陳歡、陳爽,指導教師:周宏軒,“三維刻度”,國家級)
20171230 2017渲云杯全國空間表現大賽年度項目TOP10(陳歡、陳爽,“仿生設計”,國家級)
20171206 第十屆徐州市建筑創作獎(學生組)二等獎(陳歡、吳岳,“廢棄采石坑景觀改造設計”,市廳級)
20171124 第十一屆江蘇省土木建筑學會建筑創作獎二等獎(王瑜、陳歡、陳爽,“流浪兒童的臨時居所”,省部級)
社會、學會及學術兼職
1. SCI一區(TOP期刊)BUILDING AND ENVIRONMEN審稿人
2. SCI 期刊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審稿人
3. SCI 期刊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 審稿人
4. 國際城市生態學會會員
5. 江蘇省老工業基地資源利用與生態修復協同創新中心成員
研究領域
生態城市規劃與設計、生態景觀設計、建筑熱環境、宅間綠地設計等
科研項目
主持:
2020.01-2022.12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國家自科基金,主持)
2019.01-2021.12 2019年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項目(教育部,主持)
2017.07-2020.06 2017年江蘇省自然科學青年基金項目(省自科基金,主持)
2017.01-2019.12 中國礦業大學青年科技基金項目(校基金項目,主持,結題)
2016.08-2019.06 中國礦業大學人才引進資助項目(校級項目,主持,結題)
2016.08-2018.06 中國礦業大學啟航計劃基金項目(校級項目,主持,結題)
參與:
2018.06-2018.08 岳莊村特色田園鄉村建設規劃(徐州市豐縣政府,項目負責人)
2018.12-2019.05 徐州權臺煤礦遺址創意園概念規劃(徐州御嘉置業有限公司,參與)
2018.12-2019.03 臨沂市羅莊區二龍山片區生態綜合整治概念性規劃研究(臨沂市羅莊區人民政府,參與)
2018.01-2020.12 鄉村振興戰略下蘇北傳統村落環境歸屬感重塑研究(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18YJC760116,參與)
2018.06-2018.09 徐州市城市住區人居環境及居民改善意愿調查(江蘇省住建廳項目,參與)
2018.04-2018.11 多維視角下賈汪馬莊村經驗提煉與推廣路徑研究(徐州市社科項目,參與)
2018.01-2021.12 太行山區古村落傳統水環境設施特色及其再生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51778610,參與)
2017.06-2018.05 我國煤礦安全及廢棄礦井資源開發利用戰略研究(中國工程院重大咨詢研究項目,子課題分組小組負責人)
2017.04-2017.09 蘭陵礦業循環經濟產業園發展規劃(徐州中國礦業大學大學科技園有限責任公司,參與)
2017.03-2017.06 安徽省淮北市石臺鎮中心廣場規劃設計及文化站建筑設計(石臺鎮人民政府,參與)
2017.02-2017.12 徐州市銅山區張集鎮吳邵村傳統村落保護與發展規劃(銅山區張集鎮吳邵村村民委員會,參與)
2017.01-2020.12 煤炭資源型城市綠色基礎設施時空演變規律及其優化模型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41671524,參與)
2017.01-2019.12 煤礦區綠色基礎設施重建與海綿城市建設研究(國家級外專項目-“學校特色”引智計劃項目,參與)
2017.01-2019.12 蘇北地區鄉村現狀調查與人居環境研究(校基本科研業務費項目,參與)
2016.08-2016.11 申美國家光伏農業生態產業園發展規劃(河北省磁縣申家莊煤礦有限公司,參與)
2016.01-2019.12 城市建筑與設施的三維空間結構對典型微氣候及大氣污染過程的影響生態優化模式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41571482,參與)
2015.09-2017.09 徐州市主城區濕地動態監測及生態環境指標體系構建(徐州市科技計劃項目KC15XS006,參與)
2012.01-2015.12 面向低碳城市的生態用地綜合分析方法及其空間調控模式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41171442,參與)
2010.01-2011.12 揚州舊城區人居環境修復技術集成與宜居生態工程示范(“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2007BAC28B04,揚州子課題,參與)
2008.01-2011.12 城市物資流過程及其生態效應(城市與區域生態國家重點實驗室自主項SKLURE2008-1-01,參與)
2008.01-2011.12 淮北中心城區濕地生態修復技術集成及產業生態轉型的工程示范(“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2007BAC28B04,淮北子課題,參與)
2008.01-2011.12 環淀中村水體營養鹽循環削減關鍵技術與示范(國家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科技重大專項,2008zx07209-007-06,子課題,參與
發表論文
第一作者:
[1] Hongxuan Zhou, Guan Wang, Dan Hu, Jing Sun*. Horizontal heat impacts of a bare facade on air temperature in an adjacent green plot within pedestrian heights in Beijing. Indoor and Built Environment, 2019. (SCI四區, IF=1.367, ESI-環境-生態學)
[2] Hongxuan Zhou, Huan Chen, Yue Wu, Jianfeng Zha*, Jing Sun, Dan Hu, Pingjia Luo. Horizontal heat impacts of a building on various soil layer depths in Beijing City. Sustainability, 2019, 11(7): 1797. (SCI四區, IF=2.075, ESI-環境-生態學;SSCI檢索期刊)
[3] Hongxuan Zhou*, Jing Sun. Exploring the Reform of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View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for Media in Educati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Education Symposium, Chapter7: Innovative Schools and Future Education, 2019: 242-248. (ICoME 2019國際會議論文集論文-教學);
[4] 周宏軒,孫婧*,常江,王林秀. 基于政策導向的煤炭企業轉型發展策略研究. 中國煤炭,2019,45(6): 13-17+34.
[5] 周宏軒, 吳岳,陳歡,孫婧*, 王冠,常江,王林秀.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的礦區轉型策略探索. 淮海規劃, 2018, 60(2): 37-40.
[6] Hongxuan Zhou*, Jing Sun, Ye Wu, Huan Chen. Research on BIM Application in Construction Based on the Green Building Idea. DEStech Transactions on Social Science, Education and Human Science, 2018: 705-708.(國際會議論文集論文-科研, ISBN:978-1-60595-577-3)
[7] Hongxuan Zhou, Jiang Chang*, Jing Sun, Chenwei Shang, Fengsen Han, Dan Hu. Spatial Variation of Temperature of Surface Soil Layer Adjacent to Constructions: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for Atmosphere-Building-Soil Energy Flow Systems. BUILDING AND ENVIRONMENT, 2017, 124(1): 143-152. (TOP期刊, SCI一區, IF=4.539, ESI-工程學)
[8] 周宏軒, 孫婧, 常江*. 礦區廢棄鐵路再利用規劃策略——以太原市白家莊礦為例. 淮海規劃, 2017, 58(2): 46-48.
[9] Hongxuan Zhou, Yuanzheng Li, Kaipeng Xu, Hongxing Zhang, Dan Hu, Xiaolin Wang, Fengsen Han, Xiaoke Wang. A Continuous Dynamic Feature of the Distribution of Soil Temperature and Horizontal Heat Flux next to External Walls in Different Orientations of Construction Sites in the Autumn of Beijing, China.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17, 163: S189-S198. (SCI二區, IF=5.715, ESI-工程學)
[10] Hongxuan Zhou, Dan Hu*, Xiaolin Wang, Fengsen Han, Yuanzheng Li, Xiaogang Wu, Shengli Ma. Horizontal Heat Impact of Urban Structures on the Surface Soil Layer and Its Diurnal Patterns under Different Micro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Scientific reports, 2016, 6: 18790. (SCI二區, IF=5.228)
[11] Hongxuan Zhou, Xiaolin Wang, Yuanzheng Li, Fengsen Han, Dan Hu*. Horizontal Heat Flux between Urban Buildings and Soil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Sains Malaysiana, 2016, 45(5): 689-697. (SCI四區, IF=0.47)
通訊作者:
[1] 吳岳, 周宏軒*, 孫婧. 城市居住區綠地對室外熱環境的影響研究綜述. 淮海規劃, 2018, 61(3): 39-44.
[2] 王冠, 周宏軒*, 孫婧. 基于新紀念性特征的當代建筑技藝審美層次分析方法構建. 淮海規劃, 2018, 61(3): 49-57.
[3] Yuanzheng Li, Lan Wang, Hongxuan Zhou*, Guosong Zhao, Feng Ling, Xiaodong Li, Juan Qiu. Urbanization effects on changes in the observed air temperatures during 1977–2014 in China. Int J Climatol. 2018. DOI: 10.1002/joc.5802. (SCI二區, IF=3.100, ESI-地球科學)
其他作者:
[1] Shiyuan Zhou, Jiang Chang*, Tinghao Hu, Pingjia Luo, Hongxuan Zhou.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s of Land Use and Landscape Ecological Risk in a Resource-Based City, from Rapid Development to Recession. Polish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tudies. 2020, 29(1): 1-16. (SCI四區, IF=1.41, ESI-環境-生態學, 周宏軒主持的江蘇省自然科學青年基金項目BK20170272及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項目2017QNA28共同資助)
[2] Xiaolin Wang, Hongxuan Zhou, Fengsen Han,Yuanzheng Li, Dan Hu*. Dynamic patterns of leaf traits affect total respiration on the crown scale. Scientific Reports, 2016, 6: 26675. (SCI二區, IF=5.228)
[3] Fengsen Han, Xiaolin Wang, Hongxuan Zhou, Yuanzheng Li, Dan Hu*. Temporal dynamics and vertical variations in stem CO2 efflux of Styphnolobium japonicum. Journal of Plant Research, 2017, 130(5): 845–858. (SCI三區, IF=1.684)
[4] Zhongbin Liao, Xin Xiao*, Yingying Hu, Xiaofei Sun, Hui Wang, Hongxuan Zhou, Yu Ma, James Li. Toxic effects of coal fly ash on wheat seedlings. Environmental Geochemistry and Health, 2018, 40(6): 2371–2381.(SCI二區,IF=2.994)
[5] Li Yuanzheng, Gong Xiaoqiang, Guo Zhen, Xu Kaipeng, Hu Dan*, Zhou Hongxuan. An index and approach for water extraction using Landsat–OLI dat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 2016, 37(16): 3611-3653. (SCI四區, IF=1.64)
[6] 李笑寒, 胡聃*, 韓風森, 周宏軒. 高層住宅小區建筑形態對微氣象影響研究. 生態科學, 2018, 37(01): 178-185. (CSCD)
[7] Yuanzheng Li*, Fengsen Han, Hongxuan Zhou. Assessment of Terrestrial Ecosystem Sensitivity and Vulnerability in Tibet.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2017, 8(5): 526-537. (CSCD, DOI: 10.5814/j.issn.1674-764x.2017.05.010)
[8] 李笑寒, 胡聃*, 李元征, 周宏軒. 高層住宅小區中心綠地布局對微氣象影響研究. 生態科學, 2017, 36(4): 202-209. (CSCD)
[9] 李元征*,尹科, 周宏軒. 基于遙感監測的城市熱島研究進展. 地理科學進展, 2016, 35(9): 1062-1074. (CSSCI)
[10] 韓風森, 胡聃*, 王曉琳, 周宏軒. 北京2種闊葉樹不同高度枝干的呼吸速率及其對溫度的敏感性. 植物生態學報, 2015, 39(2): 197-205. (CSCD)
出版專著和教材
周宏軒, 孫婧, 著. 城市建筑物對環境的熱影響[M]. 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2018. 08. (ISBN:978-7-112-22699-3)
周宏軒(參編). Towards Green Cities——Urban Biodiversity and Ecosystem Services in China and Germany[M]. Springer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2017.
教學活動
課程教學:
主要承擔《城市環境與城市生態學》、《生態文明視域下的城市生態學》、《房屋建筑學與城鄉規劃》、《房屋建筑學與城市規劃導論課程設計》、《城市發展史》、《設計基礎1》、《實踐創新:創新創業教育與實踐》、《畢業實習》、《生態城市理論與實踐》、《學術前沿講座》等課程。
教學改革:
1. 201912-202012 《生態文明建設中的城市生態學思想》“動力中國·課程思政”示范項目(2019年校級教學研究項目-2019KCSZ40,周宏軒)
2. 201807-202007 國際合作背景下建筑學專業“建筑-規劃”復合人才培養體系研究(校級教改項目-教學研究重點項目,參與)
3. 201807-202007 《建筑學專業導論》慕課建設(校級教改項目,參與)
4. 201605-201805 面向國際的城鄉規劃學研究生教學體系構建研究(研究生教改項目,主要參與人,已結題)
指導大創項目:
1. 201904-202104 2019年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指導教師,校級)
指導學生情況
(1)指導研究生:目前指導研究生獲得國家級獎項4項;省部級獎項1項;市廳級獎項2項;校級獎項1項。具體獲獎情況如下:
20191031 第12屆全國三維數字化創新設計大賽特等獎(蔣宏波、陳歡、吳岳,指導教師:周宏軒,“穹頂之下”,國家級))
20191031 第12屆全國三維數字化創新設計大賽二等獎(陳歡、陳爽、吳岳,指導教師:周宏軒,“基于‘健康’理念下的校園景觀設計”,國家級))
20190227 中國礦業大學第二十一屆研究生學術論文大賽三等獎(王冠,指導教師:周宏軒,“基于新紀念性特征的當代建筑技藝審美層次分析方法構建”,校級)
20190108 2018年度“紫金獎•建筑及環境設計大賽”徐州賽區三等獎(陳歡、吳岳、王冠,指導教師:周宏軒,“工業化鄉村應對霧霾環境設計研究—宜居鄉村•我們的家園”,市級)
20181030 第11屆全國三維數字化創新設計大賽二等獎(陳歡、陳爽,指導教師:周宏軒,參賽作品:“三維刻度”,國家級)
20171230 2017渲云杯全國空間表現大賽年度項目TOP10(陳歡、陳爽,指導教師:周宏軒,參賽作品:“仿生設計”,國家級)
20171206 第十屆徐州市建筑創作獎(學生組)二等獎(陳歡、吳岳,指導教師:周宏軒,參賽作品:“廢棄采石坑景觀改造設計”,市廳級)
20171124 第十一屆江蘇省土木建筑學會建筑創作獎二等獎(王瑜、陳歡、陳爽,指導教師:周宏軒,參賽作品:“流浪兒童的臨時居所”,省部級)
(2)班主任:擔任建筑學2017-02班的班主任,組織班干部選舉、入黨積極分子選舉、主題班會等班級活動;積極開展“三困生”工作;積極組織班級參加學院組織的學生活動,如迎新和學術講座等。
我的團隊
20170701 2017年中國礦業大學優秀教學團隊“學科融合背景下的城市更新教學團隊”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