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北方民族大學是國家民委直屬院校,學校位于塞上江南銀川市。
電氣信息工程學院有電子信息工程系、通信工程系、自動化系、電氣工程系和測控技術與儀器系,有電氣專業綜合實驗室、電工電子實驗中心、電子工藝實訓部及基礎物理實驗中心。下設 “電子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碩士學位點、“電子信息”專業碩士點和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自動化、測控技術與儀器、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電子信息工程,醫學影像技術等7個本科專業。其中,信息工程為國家民委重點學科,電路與系統為自治區重點學科、自治區優勢特色學科,自動化專業為自治區十三五重點專業、自治區優勢特色專業,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為自治區產教融合人才培養示范專業。目前,學院在校全日制本科生共有2089人,研究生61人。2017年1月,我院“電子科學與技術”學科被列為寧夏A類建設的一流學科。
師資隊伍方面,擁有一支結構較合理、素質較高的師資隊伍。現有教職工92人,其中,正高級職稱 5人,副高級職稱 29人,中級34人;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34人,在讀博士16人,具有碩士學位的教師19人,有合作博士生導師3人,碩士生導師39人(含企業導師11人)。教師中有“國家民委突出貢獻專家”1人,國家民委領軍人才1人,中青年英才計劃1人,自治區特殊津貼1人,中科院“西部之光”人才計劃3人,寧夏科技創新領軍人才1人,寧夏“313人才工程”2人,寧夏青年科技獎獲得者2人,自治區312海外引才1人,寧夏“青年科技人才托舉工程”5人。
科學研究方面,學院在激光雷達大氣遙感探測、太陽能電池表面納米涂層制備、高頻開關電源、電磁無損檢測、電磁仿真、農業物聯網示范應用等方面形成研究特色。2011年以來,學院教師先后主持完成或在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8項,主持在研農業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子項目1項,主持自治區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子項目1項,主持自治區東西部合作項目子項目1項,主持自治區重點研發計劃一般項目2項,主持完成教育部科學研究重點項目1項,主持完成或在研國家民委重點科研項目12項,主持完成寧夏科技攻關項目1項,主持完成或在研寧夏自然科學基金23項,主持完成或在研寧夏高等學校科研項目18項。近年來,共發表相關學術論文近200篇,SCI、EI檢索70多篇,獲得寧夏科技進步獎1項,申請發明專利30多項,獲授權20多項,申請實用新型專利100多項,獲授權100多項。2011年以來,學院主持的各級各類科研項目經費達2500多萬元。同時,學院建有校級“智能感知控制”重點實驗室、校級“激光雷達大氣遙感探測”創新團隊。
學院積極申報自治區級“風光發電與自動化技術”協同創新中心,并于2013年2月獲自治區教育廳批準建設。該中心優化整合了各方面技術力量和實驗室資源,集中力量在優勢點上進行突破,逐漸形成了風光發電與微網技術研究、納米薄膜太陽能電池技術研究以及自動化與通信信息處理技術研究等方向。學院在從事國家級、省部級科研項目以及企業聯合科技攻關的同時,積極與周邊大型高新技術企業合作緊密,先后與寧夏多家龍頭裝備制造企業簽署了“校企產學研合作協議”,并在這些公司分別建立了“北方民族大學研發基地”,積極致力于服務寧夏地方經濟建設,先后承擔了臥龍電氣銀川變壓器有限公司委托的“車載牽引變壓器技術開發與研究”、西部電子商務股份有限公司委托的“寧夏農產品質量溯源云平臺研發”等30項橫向科研項目。此外,學院還轉讓專利技術15項。
學院教學及科研實驗室環境及條件優越。現有實驗用房面積9000多平米,儀器設備總值約7000多萬元,并有激光雷達大氣遙感探測、光伏轉化研究、風光互補發電、電氣測試、機器視覺等多個科研平臺。
2020年國家統考研究生“電子科學與技術”調劑計劃:
專業名稱 |
專業代碼 |
學位類別 |
研究方向 |
復試科目 |
聯系方式 |
電子科學與技術 |
0809 |
學術型碩士 |
1、激光雷達大氣遙感 2、新能源器件與電路系統 3、物理電子學應用 4、工業檢測控制與電磁仿真計算 4、智能信息感知、傳輸與處理 |
復試考試科目及參考書目: 普通物理或傳感器原理及應用 參考書目: 1、《物理學》(第六版),馬文蔚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 2、《傳感器與檢測技術》(第二版),胡向東主編,機械工業出版社,2009年
同等學力加試科目及參考書目: 信號與系統和數字信號處理 參考書目: 1、《信號與線性系統分析》,第四版,吳大正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2、《數字信號處理》,第三版,高西全、丁玉美主編,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08。 |
QQ群: 1072098073 |
2020年國家統考研究生“電子信息”調劑計劃:
專業名稱 |
專業代碼 |
學位類別 |
研究方向 |
復試科目 |
聯系方式 |
電子信息 |
0854 |
專業型碩士 |
1. 智能感知與儀器工程 2. 電氣與智能控制工程 |
復試考試科目及參考書目: 信號與系統、傳感器原理及應用、自動控制原理。以上課程任選一門。 參考書目: 《自動控制理論》(第三版),鄒伯敏主編,機械工業出版社,2007年。 《傳感器與檢測技術》(第二版)胡向東主編 機械工業出版社,2009年。 《信號與線性系統分析》,第四版,吳大正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同等學力加試科目及參考書目: 數字信號處理、單片機原理與應用。以上課程任選一門。 參考書目: 《數字信號處理》,第三版,高西全、丁玉美主編,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08 《單片機原理及實用技術》,李剛民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
QQ群: 1072098073 |
聯系方式:QQ群1072098073趙老師,潘老師,史老師
聯系地址:北方民族大學電氣信息工程學院辦公室(17號樓4樓)
網址:http://yjsc.nun.edu.cn/
郵箱:zhaoh_1@yeah.net;jtpan@nmu.edu.cn
北方民族大學電氣信息工程學院碩士生導師:
虎恩典,男,1956年6月生,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工業自動化、計算機控制等。
張秀霞,女,1963年4月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納米薄膜材料的制備方法及應用研究、太陽能電池窗口材料及其疊層太陽能光電電池的應用研究、生物質能與太陽熱動力發電方面的研究。
王福平,男,1963年10月生,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信息檢測與計算機控制應用技術、農業物聯網技術。
劉芳,女,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電路與系統學科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電力電子電路的分析與設計、風力發電技術、太陽能光伏發電技術、分布式電源技術等。
毛建東,男,1975年10月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新型光電檢測技術、激光雷達系統研究與設計、智能控制、圖像處理與檢測、農業物聯網技術、農業機器人研發等。
穆春陽,男,1974年10月生,博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嵌入式系統與技術。
韋海成,男,1974年7月生,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平板顯示技術、電子薄膜材料、圖像處理等。
王君瑞,女,1978年3月生,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電力電子技術,電機控制,風力發電系統等。
馬行,女,1980年6月生,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機器視覺、智能信息處理、視頻圖像處理等。
趙虎,男,1975年1月生,博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激光雷達大氣遙感探測,光電檢測技術。
李紅梅,女,1975年3月生,博士,教授,無損檢測及數值仿真計算。
張東利,男,1969年7月生,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機械工程及自動化。
張新聞,男,1976年10月生,在讀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電能質量分析與控制。
潘俊濤,男,1983年7月生,博士研究生,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模糊控制及應用非線性控制及應用。
康學亮,男,1983年6月生,博士,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微納光學器件的設計與仿真、二次光學設計。
張白,男,1981年3月生,博士研究生,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現代精密測控技術與儀器激光干涉測量技。
王志會,男,1983年6月生,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粒子物理與原子核物理。
師洪濤,男,1984年9月生,博士,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微型電網的運行控制、穩定性分析、電能質量控制技術。
李維銀,男,1981年7月生,博士,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金屬團簇的物理特性。
丁少虎,男,1980年12月生,博士,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噪聲與振動控制。
另外,學院在國家電網寧夏公司、寧夏能源集團以及部分大型電氣制造企業的聘有企業碩士生導師11人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