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基本信息
翟高壽,博士、副教授、計算機科學系副主任
辦公電話:010-51684177電子郵件: gszhai@bjtu.edu.cn
通訊地址:北京交通大學計算機學院郵編:100044
教育背景
1989年9月至1993年8月在山西大學計算機科學系計算機軟件專業攻讀本科,獲理學學士學位;1993年9月至1996年8月在山西大學計算機科學系計算機應用專業攻讀人工智能方向碩士,獲工學碩士學位;1996年9月至2000年7月在北京交通大學機電學院車輛工程專業攻讀智能工程方向博士,獲工學博士學位。
工作經歷
2000年7月至今,在北京交通大學計算機學院任教。2002年晉升副教授,同年被聘為軟件學院教學指導與學位委員會委員。2005年11月至2007年5月擔任軟件教研室副主任。2006年7月至2007年5月擔任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黨支部組織委員。2007年6月起至今,擔任計算機科學系副主任(2011年10月前并兼任計算機科學系黨支部書記)。2006年1月至5月受國家留學基金委資助,在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計算機科學系做訪問學者。2010年11月至2011年10月作為中組部“第十一批博士服務團”成員在西藏自治區工業與信息化廳掛職鍛煉,擔任廳長助理。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受國家留學基金委資助,在美國伊利諾伊大學芝加哥分校計算機科學系做訪問學者。現主要從事操作系統、系統安全、系統軟件設計、算法分析與設計、軟件工程自動化等相關方向的科研和教學工作。
研究方向
軟件服務技術
計算機安全
人工智能及應用
計算機技術(專業學位)
軟件工程(專業學位)
招生專業
軟件工程碩士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碩士
電子信息碩士
科研項目
在科研學術方面,主持基本科研業務費、北京交通大學校級科研基金項目和各類橫向課題共計14項,另外并參加973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教育部博士點基金項目、其它部市項目及各類橫向課題共計13項。主持教改教研項目11項,另作為主要成員參加教改教研項目12項。
1、基于龍芯處理器的操作系統構建實訓項目開發,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3萬元,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主持)
2、生物酶電商銷售系統設計開發,橫向科研課題,20萬元,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主持)
3、防遛逸軟件設計開發,橫向科研課題,7.2萬元,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主持)
4、Android-x86測試方法與技術研究,橫向科研課題,8萬元,2016年5月至2016年12月(主持)
5、測酒軟件開發維護,橫向科研課題,7.2萬元,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主持)
6、安卓系統軟件測試,橫向科研課題,1.8萬元,2015年4月至2015年9月(主持)
7、安卓系統開發,橫向科研課題,15萬元,2013年9月至2014年11月(主持)
8、FPGA IP核驗證模塊開發,橫向科研課題,8萬元,2012年7月至2012年11月(主持)
9、eBank SD移動支付系統開發,橫向科研課題,12萬元,2011年11月至2012年11月(主持)
10、Linux安全測試關鍵問題研究,基本科研業務費,6萬元,2009年12月至2012年12月(主持)
11、防火墻綜合性系統測試,橫向科研課題,2.4萬元,2009年4月至2010年4月(主持)
12、法高彩色證卡系統軟件,橫向科研課題,4萬元,2008年11月至2009年2月(主持)
13、安全操作系統測評自動化研究,北京交通大學校科技基金,1萬元,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主持)
14、山西省晉中廣播電視網絡有限公司電子政務系統建設,橫向科研項目,4.2萬元,2003年1月至2003年6月(主持)
15、檢測機構統一標識代碼研究及其管理平臺建設,其它部市項目,16萬元,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參加)
16、基于本體的中醫文獻信息智能檢索示范研究,北京交通大學,4.0萬元,2012年11月至2013年2月(參加)
17、綜合生命體征遠程監測網絡平臺研究,北京市科委項目,80萬元,2009年7月至2010年12月(參加)
18、Web服務組裝中增量及聲明式事務管理機制研究,博士點基金,3.6萬元,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參加)
19、煤礦瓦斯傳感技術和無線與綜合預警信息系統基礎理論與關鍵技術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150萬元,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參加)
20、操作系統安全結構研究,國家973項目子課題,10萬元,2003年9月至2005年7月(參加)
21、分布式環境下并行程序設計理論和技術研究,北京交通大學校科技基金,3萬元,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排名第三)
22、手機通訊軟件測試與開發,橫向科研項目(與Motorola公司合作),18萬元,2003年1月至2003年12月(排名第二)
23、城市交通信號智能集成控制系統建模的研究(“基于NDN的復合知識模型及交通流控制建模基礎研究”),國家教委博士學科點專項科研基金資助項目(項目號98000412),6萬元,1999年1月至2000年12月(排名第二)
24、CIMS應用工程總體規劃,橫向科研項目(鐵道部西安信號廠),18萬元,1998年1月至1999年12月(參加)
25、CIMS應用工程關鍵技術研究,北方交通大學基金,3萬元,1997年7月至1998年6月(參加)
26、利用多種機讀資源建造漢語語義機用詞典的方法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項目號 69575011),1996年至1998年(參加)
27、西山礦務局多種服務總公司管理信息系統的設計與實現,1992年至1993年(參加)
28、“操作系統”在線開放課程建設項目,校級教改項目,50000元,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主持)
29、操作系統優質課程及MOOC建設與應用,校級教改項目,40000元,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主持)
30、操作系統慕課課程建設,校級教改項目,10000元,2015年7月至2017年5月(主持)
31、操作系統課程教材建設,校級教改項目,5000元,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主持)
32、操作系統優質課程建設,校級教改項目,1萬元,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主持)
33、計算機科學類課程核心知識點研究及課程體系建設,院級教改項目,5000元,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主持)
34、研究型教學方法及其在課程教學中的應用實踐研究,校級教改項目,1萬元,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主持)
35、計算機科學實踐教學體系建設,北京市示范實驗中心暨北京交通大學“計算機實驗中心”建設立項,2.5萬元,2008年4月至2009年4月(主持)
36、操作系統課程及MITOpenCourseWare教學比較研究,校級教改項目,2000元,2004年7月至2005年6月(主持)
37、《操作系統》課程實踐教學環節改革的研究與實踐,校級教改項目,1000元,2001年7月至2003年6月(主持)
38、《軟件工程》課程實踐教學環節及考試改革的研究與實踐,校級教改項目,2000元,2001年7月至2003年6月(主持)
39、與Lancaster大學合作項目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全英文專業建設,校級教改項目,4萬元,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排名第三)
40、計算機與信息類專業體系建設與人才培養探索與實踐,北京市共建項目,8萬元,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排名第5)
41、計算機與信息類專業體系建設與人才培養探索與實踐,校級重點教改項目,8萬元,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排名第5)
42、“面向對象程序設計與C++”雙語教學資源建設,校級教改項目,3萬元,2011年11月至2013年10月(排名第三)
43、計算機科學類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研究與實踐,校級重點教改項目,5萬元,2010年3月至2012年6月(排名第三)
44、教育部-英特爾《操作系統》精品課程建設,5萬元,2008年7月至2009年7月(排名第二)
45、教育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特色專業建設,258萬元,2008年6月至2010年12月(排名第十)
46、創新型人才培養及研究性教學法探討,北京市教改項目,5萬元,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排名第七)
47、《操作系統》校級精品課程建設,校級教改項目,1萬元,2007年7月至2008年7月(排名第二)
48、《操作系統》院級精品課程建設,院級教改項目,1萬元,2004年7月至2007年7月(排名第二)
49、軟件學院專業特色課程建設,校級重點教改項目,10萬元,2004年3月至2006年12月(排名第三)
50、計算機專業課程體系及主干課程建設,校級重點教改項目,10萬元,2001年1月至2003年1月(參加)
教學工作
(1)承擔操作系統、面向對象程序設計與C++、高級語言程序設計、軟件系統課程設計、軟件工程、VC++課程設計等本科課程教學和本科畢業設計指導,高級操作系統、安全操作系統、面向對象方法與技術等研究生課程教學,以及相關課程的教學研究與教改實踐工作。
(2)指導全日制碩士生36名,其中28名已完成論文、通過答辯、順利畢業、獲得學位和參加工作,競聘到Intel、百度、北京移動、交行、農行、中科院、太極集團、北大方正、人大金倉、北京專利局、Motorola等單位參加工作。
(3)指導外國留學碩士生1名,已完成論文、通過答辯、獲得學位和順利畢業。
(4)指導在職研究生8名,已全部完成論文、通過答辯、順利畢業和獲得學位。
(5)指導非全日制研究生2名,在讀。
論文/期刊
發表科研學術論文58篇、教改教研論文12篇,其中SCI檢索1篇、EI檢索期刊論文5篇、ISTP檢索11篇、EI檢索會議論文16篇。
[1] 翟高壽,劉晨,向勇,基于內核函數監控的Linux系統防護方法的研究與實現,《信息網絡安全》(CDCD檢索/CSTPCD檢索/北大核心檢索),2018,pp.
[2] 任艷艷,翟高壽,張俊紅,Linux設備驅動程序自動更新的研究,《計算機系統應用》(CSTPCD檢索),2018,pp.
[3] Syeda Huma Jabeen, Gaoshou Zhai, Ruixia Zhai, Fault Simulation and Memory Leak Detection over Custom Kernel Module by Using KEDR, 2017 The 7th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Compu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WCSE 2017), Beijing, China, 25-27 June, 2017, pp. 244-248(EI 2017檢索[Accession number: 20173404078439])
[4] Syeda Huma Jabeen, Gaoshou Zhai, A Prototype Design for Medical Diagnosis by An Expert System, 2017 The 7th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Compu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WCSE 2017), Beijing, China, 25-27 June, 2017, pp. 1413-1417(EI 2017檢索[Accession number: 20173404078295])
[5] 黃杰,翟高壽,針對內核非控制數據攻擊的在線檢測方法研究,《計算機應用與軟件》(CSCD檢索/ISTPCD檢索/北大核心檢索),2017,34(2):325-333
[6] 譚茁,翟高壽,設備驅動非內核化通信架構的研究與實現,《信息網絡安全》(CSTPCD檢索),2016,(11):57-65
[7] 譚茁,翟高壽,設備驅動非內核化通信架構的研究與實現,《第十屆中國可信計算與信息安全學術會議CTCIS2016論文集》,成都,2016年10月:22-23
[8] 馬培,翟高壽,面向硬件瞬時故障的Linux設備驅動敏感代碼的自動分析與檢測,《軟件》,2015,36(12):9-15
[9] Gaoshou Zhai,Tao Guo, Jie Huang, SCIATool: A Tool for Analyzing SELinux Policies Based on Access Control Spaces, Information Flows and CPNs, 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 Vol.9473 (TRUSTED SYSTEMS, INTRUST 2014), 2015, pp.294-309 (ISTP 2016檢索[WOS: 000374047800019] & EI 2016檢索[Accession number: 20160801960347])
[10] 王曼麗,翟高壽,基于編譯器插件的輕量級內核重構加固方法研究,《軟件》,2015,36(3):pp.1-9
王曼麗,翟高壽,基于編譯器插件的輕量級內核重構加固方法研究,《軟件》,2014,35(12):pp.12-19
[11] 白璐,翟高壽,基于驅動代碼分離的設備驅動體系結構的研究,《軟件》,2015,36(1):pp.17-21
[12] 李天佑,翟高壽,基于三層特權級的操作系統安全體系結構,《網絡安全技術與應用》,2014,(4):pp.184-186
[13] 郭濤,翟高壽,基于有色Petri網的SELinux安全策略自動化分析,《信息安全與技術》,2013,4(11):pp.35-40
[14] Gaoshou Zhai, Tong Wu, Algorithms for Automatic Analysis of SELinux Security Polic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ecurity and Its Applications, Vol.7, No.1, 2013, pp.71-84(EI 2013檢索[Accession number: 20131916322253])
[15] Gaoshou Zhai, Junhong Zhang, Solving Sudoku Puzzles Based on Customized Information Entrop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bri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Vol.6, No.1, 2013, pp.77-92(EI 2013檢索[Accession number: 20130616005588])
[16] Jing Bai, Gaoshou Zhai, Study On Analysis For SELinux Security Policy, Proceedings of 2012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ystems and Informatics (ICSAI 2012), pp.1231-1235(EI 2012檢索[Accession number: 20123115290225])
[17] Gaoshou Zhai, Tong Wu, Automatic Analysis Method for SELinux Security Polic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ecurity and Its Applications, Vol.6, No.2, 2012, pp.229-234(EI 2012檢索[Accession number: 20123215312981])
[18] Gaoshou Zhai, Tong Wu, Study on Analysis Method for SELinux Security Policy, 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Security and Assurance (ISA 2012), pp.98-100
[19] Gaoshou Zhai, Junhong Zhang, Solving Sudoku Puzzles Based on Customized Information Entropy, 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and Applications (CCA 2012), pp.23
[20] Yang Siqi, Gaoshou Zhai, A New Realization of Shared Resource Matrix Transitive Closure Computation Algorithm, Proceedings of 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Security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ISAI 2010):pp.V2-238—V2-241
[21] Gaoshou Zhai, Junhong Zhang, Jianzhong Cha, Study on Simulation Platform of Urban Traffic Signal Control System, Proceedings of 2010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ICCEE 2010), IEEE & IACSIT:pp.V3-16—V3-21
[22] 翟高壽,曾杰,馬妙霞,張良,安全操作系統安全測試自動化的研究,《2007中國計算機大會論文集(下)》,機械工業出版社,2007 中國計算機大會(中國•蘇州,2007年10月18日至21日),2010年1月:pp.1318-1328
[23] Gaoshou Zhai, Hanhui Niu, Na Yang, Minli Tian, Chengyu Liu, and Hengsheng Yang, Security Testing for Operating System and Its System Calls, D. Slezak et al. (Eds.): SecTech 2009, CCIS (Communications in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Volume 58, pp. 116-123, 2009. Springer-Verlag Berlin Heidelberg 2009(ISTP 2010檢索[UT ISI:000273735800015] & EI 2010檢索[Accession number: 20104513364445])
[24] Gaoshou Zhai, Yufeng Zhang, Chengyu Liu, Na Yang, MinLi Tian, Hengsheng Yang, 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of Covert Channels inside Linux Kernel Based on Source Codes, ICIS 2009, November 24-26, 2009 Seoul, Korea, pp. 440–445, ACM(EI 2010檢索[Accession number: 20100412670995])
[25] Gaoshou Zhai, Wenlin Ma, Minli Tian, Na Yang, Chengyu Liu, Hengsheng Yang,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 Tool for Analyzing SELinux Secure Policy, ICIS 2009, November 24-26, 2009 Seoul, Korea, pp. 446–451, ACM(EI 2010檢索[Accession number: 20100412670996])
[26] Gaoshou Zhai, Yaodong Li, Study and Implementation of SELinux-like Access Control Mechanism Based on Linux. T.-k. Kim, T.-h. Kim, and A. Kiumi (Eds.): SecTech 2008, CCIS(Communications in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Volume 29, pp. 50-66, 2009. Springer-Verlag Berlin Heidelberg 2009(ISTP 2010檢索[UT ISI:000280079200005] & EI 2010檢索[Accession number: 20104513364280])
[27] Gaoshou Zhai, Yaodong Li, Analysis and Study of Security Mechanisms inside Linux Kernel, SECTECH2008, Sanya, Hainan, China, December 12 - 15, 2008(EI 2009檢索[Accession number: 20090911922242] & ISTP 2009檢索[UT ISI:000264430700012])
[28] Gaoshou Zhai, Jie Zeng, Miaoxia Ma, Liang Zhang, Implementation and Automatic Testing for Security Enhancement of Linux Based on Least Privileg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ecurity and Its Applications, Vol.2, No.3, 2008, pp.93-100(EI 2012檢索[Accession number: 20121214872264])
[29] Gaoshou Zhai, Jie Zeng, Miaoxia Ma, Liang Zhang, Implementation and Automatic Testing for Security Enhancement of Linux Based on Least Privilege,in IEEE CS Proceedings of Th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Security and Assurance (ISA 2008), Busan, Korea, April 24 - 26, 2008(EI 2008檢索[Accession number: 20083811547688] & ISTP 2008檢索[UT ISI:000256051100036])
[30] Gaoshou Zhai, Junhong Zhang, Ruichang Wang, Bingsong Wang, Ningli Wang,Method for Measuring Anterior Chamber Volume by Image Analysis,in MIPPR 2007: Medical Imaging, Parallel Processing of Images of Images, and Optimization Techniques, Proceedings of SPIE Vol.6789 (SPIE, Bellingham, WA, 2007) Article 67891J, SPIE Fif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Multispectral Image Processing and Pattern Recognition,Wuhan,China,15-17 November 2007(EI 2008檢索[Accession number: 20081811236303] & ISTP 2008檢索[UT ISI:000253371500053])
[31] 王瑞昌,翟高壽,安全操作系統隱蔽通道標識方法的研究,《計算機科學》,Vol.34 No.9A,pp.249-250(2007年全國軟件與應用學術會議,中國•西安,2007年9月 20日至22日)
[32] 李耀東,翟高壽,基于Linux的安全增強模塊的設計與實現,第十七屆全國信息保密學術會議(IS2007)論文集(中國計算機學會信息保密專業委員會編),pp.201-212(中國•襄樊,2007年9月 17日至21日)
[33] 王瑞昌,翟高壽,安全操作系統隱蔽通道標識方法的研究,第十七屆全國信息保密學術會議(IS2007)論文集(中國計算機學會信息保密專業委員會編),pp.213-220(中國•襄樊,2007年9月 17日至21日)
[34] 連志麗,王鵬,翟高壽,業務流程管理在鐵路貨運客戶關系管理中的應用,《鐵路計算機應用》(CSTPCD檢索),2007年8期
[35] Zhai Gaoshou, Cha Jianzhong, Verification and Prototype Implementation of Fuzzy Self-Organization Decision Algorithm for UTCS, The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uzzy Systems and Knowledge Discovery(FSKD2007) Proceedings Vol. II, IEEE Computer Society,Haikou, China, 24-27 August 2007, pp296-301 (EI 2008檢索[Accession number: 20082211281818]& ISTP 2008檢索[UT ISI:000252460300058])
[36] Wang Ningli, Wang Bingsong, Zhai Gaoshou, Lei Kun, Wang Lan, Congdon Nathan, A method of measuring anterior chamber volume using the anterior segment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er and specialized software, American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 Vol.143, No.5, MAY 2007, pp. 879-881(SCI 2007檢索[UT ISI:000246288800028])
[37] Zhai Gaoshou, Cha Jianzhong, Study on Dynamic Self-Organization Decision of Urban Traffic Control System, The 10th World Multi-Conference on Systemics, Cybernetics and Informatics (WMSCI 2006) Proceedings Volume III, 2006, pp359-364 (ISTP 2008檢索[UT ISI:000251937300079] & EI 2012檢索[Accession number: 20124215565977])
[38] 翟高壽,Linux安全操作系統構建方法與技術:第六講 安全測評,《開放系統世界》,2005年12月
[39] 曾薛靈,翟高壽,CA認證與安全支付商務平臺的構建,《甘肅科技》,2005 Vol.21 No.10,pp.56-58,60
[40] 張良,翟高壽,Linux安全操作系統構建方法與技術:第五講 隱蔽通道和安全審計,《開放系統世界》,2005年11月
[41] 曾杰,翟高壽,Linux安全操作系統構建方法與技術:第四講 最小特權管理,《開放系統世界》,2005年10月
[42] 馬妙霞,翟高壽, Linux安全操作系統構建方法與技術:第三講 自主訪問控制與強制訪問控制,《開放系統世界》,2005年9月
[43] 翟高壽,曾杰,Linux安全操作系統構建方法與技術:第二講 標識、鑒別和可信通路,《開放系統世界》,2005年8月
[44] 翟高壽,Linux安全操作系統構建方法與技術:第一講 構建方法與技術總論,《開放系統世界》,2005年7月
[45] 馬妙霞,翟高壽,搭建Linux數據庫服務器,《開放系統世界》,2005年5期
[46] 李浩,翟高壽,ARM系統啟動代碼的分析與開發,《開放系統世界》,2004年11月:pp.85-89
[47] 翟高壽,查建中,基于G2的交通阻塞管理知識庫系統原型的實現, 《廣西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第七屆中國人工智能聯合學術會議論文集),2003,21(1):pp.113-118
[48] Zhai Gaoshou, Cha Jianzhong, A Prototype of Knowledge Based System for Traffic Congestion Management, 2002 IEEE 10 Conference On Computers, Communications, Control And Power Engineering Proceedings, IEEE Press & Posts and Telecom Press, 2002, pp.1753-1756(EI 2003檢索[Accession number: 2003307565168]& ISTP 2003檢索[UT ISI:000181201500425])
[49] Zhai Gaoshou, Zhang Yongkui, Yang Erhong, Construction of Semantic Classification Hierarchy of Chinese Nouns, 2002 IEEE 10 Conference On Computers, Communications, Control And Power Engineering Proceedings, IEEE Press & Posts and Telecom Press, 2002, pp.427-430(EI 2003檢索[Accession number: 2003307564977]& ISTP 2003檢索[UT ISI:000181201500105])
[50] 翟高壽,查建中,基于客戶機/服務器結構的廣義城市交通控制系統的研究,《現代信息技術理論與應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2002,pp.1082-1086
[51] 翟高壽,查建中,城市交通控制路網協調自組織的研究,《現代信息技術理論與應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2002,pp.244-247
[52] 翟高壽,張俊紅,查建中,交通阻塞管理知識庫系統的構建,《中國人工智能進展(2001)》(中國人工智能學會),北京郵電大學出版社,2001,pp.257-260
[53] 翟高壽,查建中,鄂明成,集成智能城市交通控制系統體系結構的提出,《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2000,20(7):pp.80-84(EI 2001檢索[Accession number: 2000115398500])
[54] Zhai Gaoshou, Cha Jianzhong, E Mingcheng, Towards Architecture of Integrated Intelligent Urban Traffic Control System, The 15th Triennial Confere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Societies, Beijing, China, August 16-20, 1999(ISTP 2000檢索)
[55] 張永奎,楊爾弘,翟高壽,齊新戰,張國清:利用多種機讀資源建造現代漢語機用語義詞典,第四屆中國計算機智能接口與智能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99智能計算機接口與應用進展》,1999.7,pp.158-163
[56] Zhai Gaoshou, Zhang Yongkui, Yang Erhong, Cha Jianzhong, Derivation of MCNMRD from Modern Chinese Machine Dictionary, Proc. Of 1997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Processing Systems, 萬國學術出版社, 1997, pp.1809-1813(EI 1998檢索[Accession number: 1998274194731]& ISTP 1998檢索)
[57] 翟高壽,張永奎,楊爾弘,查建中,基于詞典的漢語名詞語義信息的自動分析與獲取,《語言工程》(陳立為,袁琦主編),清華大學出版社,1997,pp.170-175
[58] 翟高壽,張永奎,楊爾弘,利用基于語義信息的名詞識別方法來建造現代漢語名詞機器詞典,《計算語言學進展與應用》,清華大學出版社,1995,pp.195-200
[59] 翟高壽,面向系統能力培養的操作系統優質課程建設,《計算機教育》,2018年第5期
[60] 翟高壽,關于操作系統課程教材建設的幾點思考,《構建高等教育教材建設體系,提高高等教育教學與人才培養質量——北京高校教材建設研究文集》(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北京高等教育學會教材工作研究會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5年11月
[61] 翟高壽,操作系統課程學生學習環節及作業分類布置研究,《計算機教育》,2015年第17期
[62] 翟高壽,阮秋琦,于雙元,樊崇藝,面向計算機與信息大類招生培養的知識結構剖析和設計,《計算機教育》,2014年第10期
[63] Gaoshou Zhai, Junhong Zhang,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Classification Teaching about Operating Systems Course for Computer and Other Engineering Specialties, Proceedings of Teaching Seminars on Higher Educ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ourses (ISBN 978-957-43-0862-0), Harbin, China, December 28-29, 2013
[64] 翟高壽,面向創新人才培養目標的操作系統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大學計算機課程報告論壇2010論文集(大學計算機課程報告論壇組委會編,第六屆“大學計算機課程報告論壇”,中國•濟南,2010年11月6-7日,ISBN 978-7-89469-795-0),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電子音像出版社,2011年7月
[65] 翟高壽,須德,研究性教學方法在操作系統課程中的探索與實踐,《研究型大學建設本科教學改革的研究與實踐——北京交通大學本科教學改革論文集2008(下)》,北京交通大學出版社,2009年6月
[66] 翟高壽,國內外計算機學科本科課程體系的比較,《研究型大學建設本科教學改革的研究與實踐——北京交通大學本科教學改革論文集2008(上)》,北京交通大學出版社,2009年6月
[67] 翟高壽,伊利諾伊大學留學見聞及感受,《計算機教育》,2007年第23期
[68] 翟高壽,操作系統課程建設中若干問題的探索與研究,《煙臺大學學報(自然科學與工程版)》第二十卷增刊,2007年6月
[69] 翟高壽,于雙元,李偉生,楊曉暉,軟件工程實踐教學及考試改革,《中國高校學術研究》(ISSN 1812-5557,中國,汕頭),2005年第二期
[70] 翟高壽,姚毅,須德,王建新,李偉生,楊曉暉,操作系統課程教學改革的研究與實踐,《建設×改革×創新-北京交通大學新世紀本科教學改革與實踐》,北京交通大學出版社,2004年9月
[71] 翟高壽,姚毅,須德,王建新,李偉生,淺談計算機操作系統課程教學改革,《交通高教研究》(南大核心檢索),2002,(2):64-65
專著/譯著
[1] 翟高壽(譯),《操作系統實用教程:螺旋方法(Operating Systems: A Spiral Approach)》,機械工業出版社,2018年1月
[2] 《操作系統原理與實踐》(鄒鵬主編;翟高壽負責第四章“內存管理”和第六章“操作系統安全”,共計18萬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9月
[3] 翟高壽,于雙元,《系統程式》(翟高壽負責第一章“引言”,第二章“基礎系統程序”,第三章“操作系統”,共計35萬字),臺灣新文京開發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1月
[4] 翟高壽,于雙元,《系統程式》(翟高壽負責第一章“引言”,第二章“操作系統”,共計25萬字),臺灣新文京開發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1月
[5] 《計算機程序設計基礎輔導與實驗教程》(趙宏主編;翟高壽負責第十一章“繼承與派生類”、第十二章“多態性與虛函數”、實驗八“繼承與派生類”、實驗九“多態性與虛函數”,共計4萬字),北京交通大學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年2月
[6] 《計算機程序設計基礎》(趙宏主編;翟高壽負責第十一章“繼承與派生類”和第十二章“多態性與虛函數”,共計8.5萬字),北京交通大學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年1月
獲獎與榮譽
1、2016年北京交通大學優秀教學成果(本科類型)二等獎“操作系統優質課程資源建設”(排名第一)
2、2016年北京交通大學優秀教學成果(本科類型)一等獎“計算機與信息類專業體系建設及人才培養探索與實踐”(排名第五)
3、2016年7月校級優秀主講教師。
4、2015年操作系統評獲校級優質課程稱號(課程負責人)。
5、2012年主持操作系統課程建設評獲校級優質課程立項建設。
6、2008年評獲北京交通大學校級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兩項(一項排名第一,一項排名第二)。
7、2008年操作系統課程建設評獲教育部-英特爾精品課程(排名第二)。
8、2008年操作系統課程建設評獲校級精品課程(排名第二)。
9、2007年4月獲北京交通大學第六屆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比賽三等獎。
10、2007年4月獲計算機學院青年教師課程教案設計大賽三等獎。
11、2007年4月獲計算機學院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比賽一等獎。
12、2006年12月評獲北京交通大學智瑾獎教金“優秀青年教師獎”。
13、2006年7月被應屆畢業生評選為北京交通大學“我最敬愛的老師”。
14、2004年12月評獲計算機學院2004年度本科教學效果優秀教師。
15、2002年評獲北京交通大學校級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兩項(一項排名第一,一項排名第二)。
16、2002年7月評獲校級優秀主講教師。
社會兼職
中國計算機學會高級會員、ACM會員、IEEE Computer Society會員、Senior Member of the IACSIT、韓國SERSC會員
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中國科技論文在線”特聘評審專家
教育部《中國科技論文》期刊審稿專家
國際學術會議SERA2009程序委員會委員
軟件學院教學指導與學位委員會委員(2003-2005)
IEEE學生會員(1997-1998)
受邀為《西安交通大學學報》、《蘭州交通大學學報》、《北京交通大學學報》、《武漢理工大學學報》及國際學術會議ICSAI2012、ICCIT2009、SERA2009等評審論文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