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考研政治大綱已公布,解析如下:
思修法基易考分析題知識點
思修法基部分的分析題一直以來都是很多考生所忽視的,盡管這部分的命題時而呈現發散式提問法,但是在考研政治考試中,考生的理論依據一定只能來源于大綱解析。因此,我們根據今年真題的以及未來的命題趨勢分析,幫助大家簡要地總結了一下可能命制分析題的知識點,以幫助大家更好地復習。
理想信念的實現:
首先,理想的實現是一個過程,正確對待實現理想過程中的順境和逆境,特別是正確對待理想實現過程中的逆境,逆境只是增大了人們向理想目標前進的難度,而不是消解了實現理想目標的可能性。而這是這種難度,是實現理想過程中的必要臺階。其次,在實踐中化理想為現實,用于實踐、艱苦奮斗才是實現理想的根本途徑。
愛國主義與經濟全球化。在經濟全球化條件下,盡管國與國之間依賴性加強,但是國家仍然是民族的最高表現形式,愛國主義仍有堅實的基礎和存在意義。第一,人有信仰和地域不同,但愛國之心不應有差別。第二,科學沒有國界,但科學家有祖國。第三,經濟全球化背景下要始終維護國家和主權的尊嚴。
競爭與合作的關系。
從形式上看,競爭與合作是對立的,而從本質上看,兩者又是相互伴隨統一的。競爭離不開合作,競爭的勝利是內部合作的結果;合作也離不開競爭,沒有競爭的合作就缺乏活力。競爭促進合作的廣度和深度,合作又增強競爭的實力,正是這種競爭中的合作和合作中的競爭,推動者人類社會不斷發展和進步。
道德建設與市場經濟。
加快社會主義道德文化建設,有助于保證市場經濟沿著社會主義軌道有序健康地發展。市場經濟有利于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但另一方面具有盲目性、滯后性、自發性的缺點,容易導致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個人主義等不良思潮。因此,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精神文明,可以引導、保障市場經濟沿著健康良好的軌道發展。
“法治”與“法制”。
二者雖一字之差,但從內涵上講,卻有重大差別。“法治”是一種治理國家的理論、原則、理念和方法,是一種社會意識;而“法制”通常是指國家的法律和制度的簡稱,是一種社會制度。強調依法治國,是法治的本質特征之一。所謂依法治國,就是廣大人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保證國家各項工作都依法進行,逐步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
社會主義法治觀念。
社會主義民主法治觀念。自由平等觀念。法律是自由的保障,而不是自由的限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享有權利的平等。公平正義觀念,程序公正與實體公正并重。權利義務觀念,權利與義務是相對應的,行使權利和履行義務應當在法定的界限內進行。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