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初試科目(342)農業知識綜合四(農業管理)考試大綱
《農業知識綜合四》(農業管理專業)(考試時間為3小時,總分為150分,由農業政策與法規、農業經濟學、管理學三部分組成,各占50分)。
考試大綱如下:
一、農業政策與法規
考試大綱的性質
《農業政策學》是報考北京農學院農業管理專業碩士研究生的基礎課考試的重要組成部分,占農業知識綜合課考試內容的三分之一。為便于考生明確考試復習范圍和了解考試要求,特制定本考試大綱。
考試內容
1.農業政策的概念、特點與作用;農業政策制定的過程;農業政策的實施與調整
2.農業法的概念、調整對象與范圍;農業法的基本原則
3.農業政策與農業法規的聯系及區別;農業政策與農業法規的辯證統一
4.農業雙層經營體制的內涵及特點;實行農業雙層經營體制的重要意義;農業雙層經營體制的完善
5.農業土地政策的目標;我國農業土地政策與法規
6.農產品流通政策的手段及目標;我國國內農產品流通政策;我國農產品對外貿易政策;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政策與法規
7.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政策目標及手段;農業資源的內容;我國森林資源保護的法規內容;我國的農村環境保護政策體系和手段
8.農業科學技術的概念及特點;農業科學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作用;我國的農業技術推廣政策與法規
9.農業金融政策的目標和手段;我國的農業金融政策;農業財政政策的目標和手段;我國的農業財政政策;農業保險的定義和功能;農業保險政策的目標;我國的農業保險政策
10.我國的鄉村振興戰略和脫貧攻堅戰略
(三)考試要求
考生應全面掌握農業政策的實質、基本特征,農業政策對農業發展的作用,農業政策分析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了解現階段我國主要的農業政策。能夠運用政策學的理論和方法分析我國農業發展中的一些具體的農業政策問題。
(四)試題結構
名詞解釋、選擇題、簡答題、分析與論述題
(五)考試方式
考試方式為閉卷筆試。
二、農業經濟學
(一)考試大綱的性質
農業經濟學是報考北京農學院農業管理專業碩士研究生的專業課考試的重要組成部分,占農業知識綜合課考試內容的三分之一。為幫助考生明確考試復習范圍和有關要求,特制訂本考試大綱。
(二)考試內容
1.農業的概念、分類與特性;農業的地位與作用
2.農產品的供給、需求、農產品供求平衡
3.農產品市場體系的概念、構成;農產品批發市場與期貨市場;農產品差價與比價、工農產品比價的類型;農產品物流的特點、功能與發展趨勢
4.現代農業的內涵與特征;農業現代化的內涵、特征與主要內容;中國農業現代化的戰略目標
5.循環農業的概念與特征;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內涵、基本特征、發展目標
6.農業生產結構的概念、特征與影響因素;農業產業結構合理化的評價標準;農業生產布局的概念、內容、影響因素;中國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對策
7.農業家庭經營的概念、存在問題及建設;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概念、功能與類型;農業產業化的概念、特征與組織形式;農業產業集群的功能、特點與效應
8.農業宏觀調控的依據、手段與內容
9.土地資源的特征;農業集約經營的概念;農業勞動力的概念與特點;農業勞動生產率的概念與提高途徑;農業剩余勞動力的轉移途徑;農業資金的內涵與特點;農業科技進步的概念與特點;農業技術推廣的一般程序;農業科技創新的內容
(三) 考試要求
考生應全面掌握農業經濟學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方法;能夠熟練運用農業經濟學理論和方法,分析和解決各類農村發展中存在的實際問題。
(四) 試題結構
(五) 考試方式
三、管理學
《管理學》是報考北京農學院農業管理專業碩士研究生的基礎課考試的重要組成部分,占農業知識綜合課考試內容的三分之一。為便于考生明確考試復習范圍和了解考試要求,特制定本考試大綱。
1.管理的定義與內涵;管理的職能與性質;
2.管理思想的發展;各階段管理理論的內容及核心思想、貢獻及局限性;
3.管理的基本原理;
4.決策的定義、原則、類型與方法;
5.計劃工作的概念、性質及類型,計劃編制過程;目標管理的內容及過程;滾動計劃法及網絡計劃法;
6. 組織設計的概念;集權與分權;正式組織與非正式組織;直線與參謀;組織變革、組織沖突與組織文化;
7.領導的內涵及作用,領導者的權力來源;領導方式的基本類型及其特點;
8. 能夠運用激勵理論(包括內容型激勵及過程型激勵理論)來分析問題;
9. 溝通的過程及內容、有效溝通的障礙及沖突的處理;
10. 控制的概念及重要性,控制的類型及過程。
考生應全面掌握管理的實質、基本特征,能夠運用管理的基本原理與職能分析在農業產業或企業的具體問題,管理學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