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艘駛向強軍目標的“人才航母”,擔負著全軍1/5本科生、1/8碩士、1/6博士研究生培養任務,全軍大區級、軍職領導干部和師團職干部高科技知識、復雜電磁環境下作戰訓練、高層次創新型科技人才研修、聯合參謀超前培養信息化知識培訓任務。
這里走出的人才燦若星辰:中國雷達探測技術領域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吳曼青,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
位于湘江之畔的國防科學技術大學,先后為國家和軍隊輸送了15萬多名工程技術人才和指揮人才,培訓軍職以上領導干部1800多名,多名畢業學員被評為“全軍十大學習成才標兵”、“愛軍精武標兵”“全軍優秀指揮軍官”。
如此人才輩出,令人驚嘆,令人思索:國防科大如何培養出眾多杰出人才?蘊藏著怎樣的精髓奧秘?
科學描繪培養路線圖
走出的兩院院士占全軍1/4
新學期伊始,一份厚厚的專題調研報告擺在學校黨委常委會案頭。常委們聚在一起,商討如何聚焦強軍目標,修訂新一輪人才培養方案。這已是該校自1999年以來第四次修訂人才培養方案。
在世紀之交,世界科技革命、新軍事變革風起云涌。中央軍委審時度勢,賦予國防科技大學新的歷史使命:培養軍隊高級科學和工程技術人才與指揮人才,培訓軍隊高級領導干部,從事先進武器裝備和國防關鍵技術研究。
面對新的形勢任務,該校始終瞄準科技發展前沿和未來戰爭需要,圍繞我軍人才隊伍建設轉型,多次調整人才培養方案,使人才培養始終與國家需求相協調、與時代發展要求相統一、與現代戰爭特點和軍隊建設要求相一致。2012年,為適應信息化條件體系作戰能力和新型作戰力量建設對人才的要求,該校提出“培養能夠駕馭未來國防科技的工程師、科學家、戰略家,駕馭未來戰爭的設計師、指揮家、軍事家”人才培養目標。
如今,無論是軍事斗爭準備最前沿,還是信息化建設的主戰場,都活躍著科大畢業學子的身影。從該校走出的兩院院士占全軍的24.5%,國家級創新團隊帶頭人、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軍隊高層次科技創新人才工程對象占全軍的15.8%,入選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的占全軍54.5%,擔任973技術首席12人、863專家49人。
精心鋪就成才起飛道
淘汰博士生152名本科生200名
起點高才能飛得遠。國防科大教育教學的歷史,也是我國軍事高等教育改革史。國防科大一直按照“厚基礎、重實踐、強能力”的人才培養思路,把提高教育教學起點作為人才培養的主要途徑。
優化學科方向布局。一流學科培養一流人才。該校堅持“以工為主,理工文結合,理工軍管文協調發展”,從“學科高原”邁向“學科高峰”。學校現有50個博士學位授權點、73個碩士學位授權點,42個本科專業。在今年1月第三輪全國一級學科整體水平評估中,學校參評的16個一級學科有7個進入全國前5名,工程學、物理學相繼進入基本科學指標(ESI)世界排名前1%。
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在全軍院校率先實施“兩長一短”三學期制,在春秋兩學期間增設一個夏季學期,進行教學訓練強化;構建教學、科研、管理、服務、環境“五個育人”的格局,實行學員對干部、專業導師雙向管理和考試全程淘汰制度,制定學員隊正規化管理細則;開辦“錢學森創新拓展班”、“卓越軍事指揮人才創新拓展班”,開展優秀研究生專項資助。
完善質量保障機制。人才培養質量是一所大學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他們嚴把入口關和出口關。一位博士的學位論文在湖南省論文評比中被評為“D”級,其導師按規定“下崗”。在學校教學檔案中,有這樣一組數據:近10年來,該校共淘汰博士研究生152名,淘汰本科生200名。
全面培養鍛造多面手
超95%學員勝任工作崗位
近年來,他們多措并舉,全方位多渠道提升學員綜合素質。
堅持教育鑄魂。該校建立了韶山、花明樓、炎陵等15個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培育基地,三一重工、中聯重科、印山村等14個社會實踐基地,組織學員走進革命傳統教育基地感悟我黨我軍光輝歷程,走進社會主義新農村感悟科學發展輝煌成就,走進兩型社會示范區感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發展。近年來,該校先后有1600多人出國留學攻讀學位或做訪問學者,他們建立8個海外黨支部,組織開展黨員活動,使留學海外人員堅守信念如磐,100%按時回國。
堅持任務磨礪。6月的長沙驕陽似火,瀏陽河畔某演兵場,國防科大指揮軍官基礎教育學院畢業學員與廣州軍區某舟橋團、工兵團近千名官兵正在進行實兵實裝演練;9月下旬,湘北某野戰化演兵場上,該校新兵訓練旅上千名新學員正展開實戰化對抗演練。在貼近實戰化演練中,學員能力素質得到提高,為他們走向部隊、投身強軍實踐夯實基礎。
堅持文化熏陶。邀請著名科學家周光召、楊叔子以及諾貝爾獎獲得者羅伊格勞伯等國際國內一流科學大師做客文化節“名家講壇”,引導學員學習大師的科學精神和卓越風范。舉辦獨具特色的“銀河之光”、“機器人”、“航天科技”等科技文化節,吸引學員在參與中交融思想、碰撞思維、融匯知識。
堅持實踐錘煉。他們在作戰部隊建立29個認知實習基地,讓學員融入軍營、對接部隊;舉辦全國博士生學術論壇等國際國內一流學術活動;與牛津、劍橋、哈佛等一批海外名校建立留學基地,開闊學員國際視野。
國防科大多層次多渠道的培養,打牢了學員的任職基礎,使畢業學員能夠勝任不同崗位需要。從南京軍區31軍調研問卷看,學校畢業學員完全勝任或基本勝任工作崗位的比例為95%以上,86師的109名該校畢業的指揮崗位學員有75人曾榮立二等功或三等功。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