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2021年碩士研究生招生體育教育訓練學專業考試大綱
學院代碼:003
學院名稱:體育學院
專業代碼及專業名稱:040303 體育教育訓練學
初試科目代碼及名稱:612 體育學基礎綜合(運動生理學、運動訓練學)
參考書目及考試大綱:
參考書目:
田麥久.運動訓練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7月第1版
田麥久.運動訓練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4月第2版
鄧樹勛.運動生理學(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鄧樹勛.運動生理學(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
考試大綱:
體育學基礎綜合(612)
(一)《運動訓練學》考試大綱
第一章 競技體育與運動訓練
1.競技體育的發展趨勢;
2.運動訓練學及其理論體系
3.運動成績與競技能力
第二章 運動訓練的科學管理
1.運動訓練的管理體系
2.高水平運動隊訓練管理
3.高等院校及職業俱樂部優秀運動員的管理
4.競技體育后備隊伍的訓練管理
第三章 運動員選材
1. 運動員選材的概述
2. 運動選材的生物學基礎
3. 運動員科學選材的實施
第四章 運動訓練的基本原則
1. 運動訓練原則和運動訓練規律釋義;
2. 運動訓練原則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3. 各訓練原則釋義、學科基礎及訓練學要點
第五章 運動訓練方法與手段
1. 運動訓練方法與手段的區別和聯系;
2. 現代運動訓練方法的發展趨勢;
3. 模式訓練法和程序訓練法的基本結構;
4. 分解、完整、重復、持續、間歇等訓練法的分類及其應用;
5. 運動訓練手段的基本結構、基本分類;
第六章 運動員體能及其訓練
1. 體能訓練的基本內容、意義及要求;
2. 力量素質的類型及其常用訓練方法;
3. 兒童少年力量訓練注意事項;
4. 速度素質分類及其訓練方法;
5. 速度素質訓練注意問題;
6. 耐力素質分類及常用訓練方法;
第七章 運動員技術能力及其訓練
1. 運動技術構成要素及基本特征;
2. 運動技術的決定因素;
3. 運動技術評價的標準和指標;
4. 運動技術訓練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5. 何謂技術風格,技術風格的影響因素;
6. 運動技術創新缺損時的相關訓練對策;
第八章 運動員戰術能力及其訓練
1. 競技戰術構成及分類;
2. 體能和技能對競技戰術的影響;
3. 戰術訓練的常用方法;
4. 戰術方案的基本內容;
5. 制定戰術方案的注意事項;
6. 戰術訓練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第九章 運動員心理能力與運動智能及其訓練
1. 心理能力與其它競技能力的相關關系;
2. 心理能力訓練的常用方法;
3. 運動智能的重要作用;
4. 心理訓練與思想政治工作的異同;
第十章 多年訓練過程的計劃與組織
1. 運動訓練過程的基本結構;
2. 按訓練階段劃分的訓練計劃種類;
3. 運動訓練計劃的基本內容;
4. 制定多年訓練計劃的必要性;
5. 全程性多年訓練計劃的階段劃分;
6. 基礎訓練階段的主要任務、基本內容和負荷特征;
8. 專項提高階段和最佳競技階段訓練內容和負荷安排的異同點;
9. 何謂“高原現象”,導致“高原現象”的原因有哪些;
10. 如何保持集體項目運動隊的競技能力;
11. 競技保持階段訓練內容和負荷安排特點;
第十一章 運動員年度訓練過程的計劃與組織
1. 年度訓練計劃的類型;
2. 何謂競技狀態,競技狀態與大周期階段劃分的關系;
3. 不同訓練水平運動員年度訓練周期類型的選擇;
4. 訓練大周期日程確定的工作步驟;
5. 準備期、比賽期和恢復期各階段的訓練任務、內容選擇和負荷安排;
6. 微縮大周期在現代競賽制度下的重要作用;
7. 比賽類型的劃分及其任務;
8. 如何科學安排年度訓練過程中的負荷量和負荷強度;
9. 如何科學安排不同訓練水平和不同項目運動員的賽前中短期集訓;
10. 年度訓練計劃表的主要內容;
第十二章 訓練周課過程的計劃與組織
1. 訓練周類型劃分及其訓練任務;
2. 各類型訓練周計劃的主要內容、負荷變化及手段方法;
3. 訓練課的類型;
4. 訓練課的基本結構;
第十三章 參賽的準備、進行與總結
1. 如何在訓練內容上科學安排賽前訓練工作;
2. 運動員參賽風險管理的組成部分;
3. 教練員賽場指揮的基本原則;
4. 運動員參賽行為表現的種類;影響運動員參賽行為的因素;
5. 參賽總結的作用、主要內容和基本原則;
第十四章 項群訓練理論
1. 了解項群訓練理論的建立及其科學意義;
2. 了解競技運動項目的主要分類體系;
(二)《運動生理學》考試大綱
緒論
一、運動生理學概述
二、生命活動基本特征
三、機體內環境與穩態
四、人體生理功能活動的調節
五、反饋與前饋
第一章 肌肉活動
第一節 細胞生物電現象
一、刺激、反應與興奮
第三節 肌肉收縮的形式與力學特征
一、肌肉收縮的形式
二、肌肉收縮的力學特征
第四節 肌纖維類型與運動能力
一、不同類型骨骼肌纖維的形態結構和功能特征
二、肌纖維類型與運動的關系
第二章 能量代謝
第一節 人體能量的供給
一、ATP與ATP穩態
二、ATP的生成過程
三、不同途徑合成ATP的總量及效率
第二節 人體能量代謝的測定
一、能量代謝測定原理與方法
二、影響能量代謝的因素
三、基礎代謝
第三章 神經系統的調節功能
第三節 神經系統的感覺分析功能
一、感覺概述
二、軀體和內臟的感覺功能
三、眼的視覺功能
四、耳的聽覺功能
五、內耳的平衡覺功能
第四節 神經系統對姿勢和運動的調節
一、運動傳出的“最后公路”
二、中樞對姿勢的調節
三、中樞對軀體運動的調節
第四章 內分泌調節
第一節 內分泌與激素
一、內分泌和激素的概念、作用及其特征
二、激素的細胞作用機制
三、內分泌功能軸
第二節 主要內分泌腺的功能
一、下丘腦和垂體
二、甲狀腺和甲狀旁腺
三、腎上腺
四、胰島
五、性腺
第三節 運動與內分泌功能
一、重要內分泌激素對運動的反應與適應
第五章 運動與免疫
第一節 免疫學基礎
一、免疫系統
二、免疫應答
第二節 運動與免疫
一、免疫功能對運動的反應與適應
第六章 血液與運動
第一節 血液的組成與特性
第二節 血液的功能
一、血漿的功能
二、血細胞的功能
第三節 運動對血液成分的影響
第七章 呼吸與運動
第一節 肺通氣
一、肺通氣的動力學
二、肺通氣功能的評定
三、肺通氣對運動的反應與適應
第二節 肺換氣和組織換氣
一、氣體交換的原理
二、氣體交換的過程
三、影響氣體交換的因素
第三節 氣體在血液中的運輸
一、氧的運輸
第四節 呼吸運動的調節
三、運動時呼吸運動的調節
第八章 血液循環與運動
第一節 心臟生理
一、心肌的生理特性
三、心臟泵血功能的評價
四、影響心輸出量的因素
第二節 血管生理
二、動脈血壓和動脈脈搏
三、靜脈血壓和靜脈回心血量
第三節心血管活動的調節
一、神經調節
二、體液調節
第四節 運動對心血管系統的影響
一、運動時心血管功能的變化
二、運動訓練對心血管系統影響
第九章 消化、吸收與排泄
第二節 排泄
三、腎在保持水和酸堿平衡中的作用
四、運動對腎功能的影響
第十章 身體素質
第一節力量素質
一、力量素質的生理學基礎
二、力量素質的測定與訓練
第二節 速度素質
一、速度素質的生理學基礎
二、速度素質的測定與訓練
第三節 無氧耐力素質
一、無氧耐力素質的學基礎
二、無氧耐力素質的測定與訓練
第四節 有氧耐力素質
一、最大攝氧量與無氧閾
二、有氧耐力素質的生理學基礎
三、有氧耐力素質的測定與訓練
第十一章 運動與身體機能變化
第一節 賽前狀態與準備活動
一、賽前狀態
二、準備活動
第二節 進入工作狀態和穩定狀態
一、進入工作狀態
二、穩定狀態
第三節 運動性疲勞
一、運動性疲勞的特點
二、運動性疲勞產生的生理機制
三、運動性疲勞的檢測指標
第四節 恢復過程
一、恢復過程的一般規律
二、促進恢復過程的措施
第十二章 運動技能的形成
第一節 運動技能的生理學基礎
一、運動技能的分類
二、運動技能形成的生理學機制
第二節 運動技能形成的過程
第三節 影響運動技能形成的因素
第十三章 年齡、性別與運動
第一節 兒童少年與運動
一、兒童少年的生長發育
二、兒童少年的生理特點
三、兒童少年的身體素質發展
第二節 女性與運動
一、女性的生理特點
二、女性運動的特殊問題
第三節 老年人與體育鍛煉
一、老年人與體育鍛煉
二、運動對老年人生理功能的影響
三、老年人健身運動的原則
第十四章 肥胖、體重控制與運動處方
第一節 身體成分概述
一、體重與身體成分
二、身體成分與體重控制的意義
三、理想體重與身體成分
第二節 肥胖與體重控制
一、肥胖的危害及其形成機制
二、體重控制與運動減肥的生理學機制
第三節 運動處方
一、概述
二、運動處方的制定與實施
三、運動處方實例
第十五章 環境與運動
第一節 冷熱環境與運動
第二節 水環境與運動
第三節 高原環境與運動
一、高原環境對運動能力的影響
二、人體對高原環境的反應和適應
復試科目名稱:學校體育學、體育科研方法
參考書目及考試大綱:
參考書目:
潘紹偉主編. 學校體育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潘紹偉主編. 學校體育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
黃漢升主編.體育科學研究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黃漢升主編.體育科學研究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
考試大綱:
《學校體育學》考試大綱
第一章 學校體育的歷史沿革與思想演變
1.學校體育思想的形成與體育的教育化
2.學校體育思想的發展與學校體育的課程化和科學化
3.西方體育和體育思想的早期傳播,
4.自然體育學說的傳入及其影響
5.終生教育與學校體育的新發展
6.新世紀中國學校體育課程改革
第二章 學校體育與學生的全面發展
1.不同學段學生身體形態發育、機能發育和體能發展的主要特點。
2.學校體育對促進學生身體發展的作用
3.學校體育中促進學生身體發展的基本要求
4.不同學段學生認識發展、情感和意志發展以及個性發展的主要特點。
5.學校體育對學生心理發展的作用
6.學校體育中提高學生心理發展水平的基本要求
7.不同學段學生認識發展、情感和意志發展以及個性發展的主要特點。
8.學校體育對提高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作用
9.學校體育中加強學生社會適應能力培養的基本要求
第三章 我國學校體育的目的與目標
1.學校體育的結構
2.學校體育目標的制定
3.我國學校體育的目的與目標
4.實現我國學校體育目標的基本途徑和基本要求
第四章 體育課程的學科基礎與編制
1.體育課程的含義
2.體育課程的概念及特點
3.體育課程的學科基礎
4.體育課程標準制定的理念
5.體育與健康課程的設計思路
6.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1版)
第五章 體育課程的實施
1.體育課程實施的概念與本質
2.體育課程實施的取向
3.實施體育課程改革策略應注意的問題
4.正確處理體育課程實施與計劃的關系
第六章 體育教學
1.體育教學的概念與特點
2.體育教學目標制定的程序
3.制定體育教學目標的基本要求和注意事項
4.體育教學內容的含義
5.體育教學內容的選擇
6.體育教學方法概念及選擇與運用
7.常用的體育教學方法
8.現代體育教學方法
9.體育教學組織形式
10.分組教學的組織形式
11.體育課的組織與管理
12.體育課程內容選編的基本要求
13.水平教學計劃、單元教學計劃、課時計劃制定的步驟和基本要求
14.體育學習評價的理念、目的、內容
15.體育課程學習評價實施
第七章 體育課程學習與指導
1.體育學習的含義與特征
2.體育學習的過程
3.體育學習策略的含義、特點與構成
4.體育學習策略的指導
第八章 體育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1.體育課程資源的特點、分類
2.競技運動項目的開發與利用
3.民族民間體育活動的開發與利用
4.新興運動項目的開發與利用
5.體育場地設施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6.人力資源的利用與開發
第九章 面向全體學生的課外體育活動
1.課外體育活動的概念、意義
2.課外體育活動的性質與特點
3.課外體育活動的組織形式
4.課外體育工作計劃的制定
5.課外體育活動的組織實施
第十章 學校課余體育訓練的特點與實施
1.學校課余體育訓練的性質與特點
2.學校課余體育訓練的組織形式
3.運動隊的組建
4.學校課余體育訓練計劃的制定
5.學校課余體育訓練內容
6.學校課余體育訓練方法及運用
7.學校課余體育訓練效果的評價
第十一章 課余體育競賽的特點與實施
1.課余體育競賽的意義與特點
2.課余體育競賽的常見形式
3.課余體育競賽的組織
4.學校課余體育競賽的計劃和規程
5.課余體育競賽的方法
第十二章 理想的體育教師
1.理想體育教師的素質要求
2.體育教師課堂管理的內容及其過程
3.體育教師工作特點
4.體育教師的職責
5.體育教師的教學與科學研究
第十三章 體育教師的職業培訓與終身學習
1.體育教育專業學科學習的內容與特點
2.體育教育專業的見習與實習的內容與方法
3.體育教師在職培訓的必要性與培訓模式
4.終身學習的概念及體育教師終身學習的必要性
《體育科學研究方法》考試大綱
第一章體育科學研究導論
1.科學概念的理解、技術、體育科學概念的理解;科學研究與體育科學研究的特點、趨勢;
2.體育科學研究的類型、程序及研究方法
體育科學研究的兩種分類;7步程序;體育科學研究方法的分類、特點與發展趨勢;
第二章體育科學研究選題
1.體育科學研究選題的意義、來源及選題方法
2.選題的程序及注意的問題
第三章 體育科學研究設計與計劃
1.研究課題及其目的、價值、研究的內容;
2.確定研究類型和方法;分析單位和抽樣方案;
3.資料的收集方法和分析方法等;
第四章 文獻法
1.文獻特點及類型
2.文獻的特點、類型、互聯網體育資源搜索;
3.文獻的閱讀、積累及文獻綜述
4.閱讀的原則、方法、積累資料;文獻綜述的特征、要求、如何作好文獻綜述;
第五章 觀察法
觀察法的特點與分類、觀察的基本程序和案例分析;
第六章 調查法
1.問卷調查的特點、類型、結構和調查問卷的設計;
2.效度和信度的檢驗;
3.專家調查法和訪談法
4.訪談提綱和專家調查的設計;
第七章 實驗法
1.實驗法的特點與類型、實驗的基本要素;
2.實驗設計和案例分析;
3.誤差與控制;
第八章 體育科學研究資料的整理與分析
1.科研資料的整理
2.定性資料與定量資料、資料的審查、分類、編碼等;
3.研究資料的圖表繪制和分析
4.表格的構成、種類、圖示的種類、
第九章 體育科學研究論文的撰寫與評價
1.體育科學研究論文的類型與特點
2.體育科學研究論文的基本結構與寫作要求;
3.體育科學研究論文的評價;
4.學位論文的基本結構及范文;
5.體育科學研究論文的報告與答辯。
加試科目名稱:體育概論、體育心理學
參考書目及考試大綱:
參考書目:
楊文軒.體育概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第三版
季瀏.體育心理學.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6年第三版
考試大綱:
《體育概論》考試大綱
第一章體育概念
第一節體育概念的演變
第二節體育的基本概念
第三節體育的本質
第二章體育功能
第一節體育功能概述
第二節體育的自然質功能
第三節體育的結構質功能
第四節體育的系統質功能
第三章體育目的
第一節確定體育目的的依據
第二節我國體育目的與目標及其關系
第三節實現我國體育目的、目標的基本途徑和要求
第四章體育手段
第一節體育手段概述
第二節身體運動和體育運動技術
第三節體育基本手段與體育運動項目
第五章體育科學
第一節體育科學的形成和發展
第二節體育科學的三維視角
第三節體育科學體系
第六章體育過程
第一節體育過程概述
第二節體育過程的要素
第三節體育過程的結構與控制
第四節體育過程與相關過程的關系
第七章體育文化
第一節體育的文化屬性與含義
第二節中西方體育文化的比較
第三節奧林匹克文化
第四節體育文化的繼承與創新
第八章體育體制
第一節體育體制的概念及其構成
第二節體育體制的特點與作用
第三節中外體育體制的比較
第四節我國體育體制改革的趨勢
第九章體育發展趨勢
第一節從人發展的角度看體育發展趨勢
第二節從社會發展的角度看體育發展趨勢
《體育心理學》考試大綱
第一章體育心理學概述
第一節體育心理學的定義和研究對象
1、體育心理學與運動心理學、鍛煉心理學的關系2、體育心理學的定義3、體育心理學的多維性
第二節學習體育心理學的意義
1、體育實踐工作的需要2、體育科學研究的需要
第三節體育心理學的簡史和發展方向
1、體育心理學的簡史2、體育心理學的發展方向
第四節體育學習的心理學基礎
1、行為主義心理學理論與體育學習2、認知心理學理論與體育學習3、建構主義心理學理論與體育學習4、人本主義心理學理論與體育學習
第二章運動中的目標定向和目標設置
第一節體育活動中的目標定向
1、何謂目標定向2、體育活動中的學習目標定向和成績目標定向3、體育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目標定向
第二節體育活動中的目標設置
1、何謂目標設置2、目標設置的作用3、體育活動中有效目標設置的原則
第三節體育活動中團隊目標設置的方法
1、何謂團隊2、團隊目標的作用3、團隊目標的設置方法4、設置團隊目標時應該注意的問題
第三章運動興趣和動機
第一節運動興趣
1、何謂運動興趣2、運動興趣的品質3、運動興趣的分類4、影響運動興趣水平的主要因素
第二節運動動機
1、運動動機的定義2、運動動機的功能3、運動動機的分類4、運動動機的培養與激發
第四章運動歸因
第一節歸因理論
1、Heider的理論2、Jones和Davis的相應推斷理論3、Kelley的三度理論
第二節運動中的歸因分析
1、內部、外部歸因2、歸因與情緒反應3、穩定性
第三節影響運動歸因的因素
1、內部因素2、外部原因
第四節運動中的歸因訓練
1、再歸因訓練2、體育運動中的歸因訓練第
五章體育活動與心理健康
第一節體育活動的心理效益
1、對體育鍛煉的界定2、對心理健康的認識3、體育鍛煉的心理健康效益
第二節體育活動的堅持性
1、參與體育鍛煉的理由2、不從事體育鍛煉的理由3、退出體育鍛煉的理由4、影響人們堅持鍛煉的因素
第三節體育活動行為的理論、預測及干預
1、鍛煉行為的理論2、鍛煉行為干預
第四節體育活動的成癮行為
1、鍛煉成癮的界定2、鍛煉成癮行為的測量3、關于鍛煉成癮行為的研究
第六章喚醒、焦慮、心境狀態與運動表現
第一節應激、喚醒和焦慮的定義
1、應激2、喚醒3、焦慮
第二節喚醒、焦慮與運動表現的關系
1、驅力理論2、倒U形假說3、個人最佳功能區理論4、多維焦慮理論
第三節影響賽前狀態焦慮的主要因素
1、影響運動員賽前狀態焦慮的環境因素2、影響賽前狀態焦慮的個體因素
第四節心境狀態與運動表現
1、心境狀態的概念2、心境狀態的測量3、心境狀態與運動員的成就水平4、心境狀態與運動疲勞的監測5、賽前心境狀態與運動成績的預測6、人格與心境狀態的交互作用模式對運動表現的預測第
七章心理技能訓練
第一節心理技能與心理技能訓練
1、心理技能2、心理技能訓練3、心理技能訓練計劃、方案與實施
第二節運動中的行為干預方法
1、漸進放松訓練2、自生訓練3、氣功放松法4、生物反饋訓練5、系統脫敏訓練6、模擬訓練
第三節運動中的認知干預方法
1、表象訓練2、認知訓練3、暗示訓練
第八章動作技能的學習
第一節動作技能概述
1、什么是動作技能2、動作技能學習過程的變化特征3、動作技能的分類、測量與評價
第二節動作技能的形成過程
1、動作技能形成的理論2、動作技能形成的階段3、動作技能形成的途徑
第三節影響動作技能學習的因素
1、影響動作技能學習的內部因素2、影響動作技能學習的外部因素
第四節動作技能的學習與訓練
1、言語指導與示范2、練習3、反饋
第五節動作技能的遷移
1、技能遷移及其理論2、技能遷移的測量與評價3、影響技能遷移的因素4、遷移的原則
第九章體育教學效果的心理學優化
第一節體育教學設計的心理學基礎
1、確定體育教學目標2、選擇體育教學內容的依據和途徑3、分析教學對象4、選擇教學組織形式與方法5、實施體育教學評價
第二節體育教學策略的心理學原理
1、體育教學策略2、體育學習策略3、體育學習策略的教學
第三節體育教學環境心理
1、體育教學環境的心理學分析2、體育課堂的心理氣氛3、體育課堂學生不良行為的控制
第四節體育課堂學習過程的心理學評價
1、體育課堂學習過程的心理學評價目的2、體育課堂學習過程的心理學評價的內容3、體育課堂學習過程的心理學評價的方法
第十章體育教學中的個別差異
第一節體育能力的差異
1、體育能力的含義2、體育能力的差異對動作技能形成的影響3、體育能力的差異及其教學策略
第二節智力因素的差異
1、智力的結構與體育活動2、體育運動中智力差異
第三節非智力因素的差異
1、動機、興趣和態度的差異2、個性心理的差異
第四節體育待優生的心理
1、體育待優生的分類2、體育待優生的心理致因3、體育教學時注意的事項
2021年碩士研究生招生體育碩士專業考試大綱
學院代碼:003
學院名稱:體育學院
專業代碼及專業名稱:045200 體育碩士(專業學位)
初試科目代碼及名稱:346 體育綜合(運動生理學、學校體育學)
參考書目及考試大綱:
參考書目:
潘紹偉主編. 學校體育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潘紹偉主編. 學校體育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
鄧樹勛.運動生理學(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鄧樹勛.運動生理學(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
考試大綱:
《學校體育學》考試大綱
第一章 學校體育的歷史沿革與思想演變
1.學校體育思想的形成與體育的教育化
2.學校體育思想的發展與學校體育的課程化和科學化
3.西方體育和體育思想的早期傳播,
4.自然體育學說的傳入及其影響
5.終生教育與學校體育的新發展
6.新世紀中國學校體育課程改革
第二章 學校體育與學生的全面發展
1.不同學段學生身體形態發育、機能發育和體能發展的主要特點。
2.學校體育對促進學生身體發展的作用
3.學校體育中促進學生身體發展的基本要求
4.不同學段學生認識發展、情感和意志發展以及個性發展的主要特點。
5.學校體育對學生心理發展的作用
6.學校體育中提高學生心理發展水平的基本要求
7.不同學段學生認識發展、情感和意志發展以及個性發展的主要特點。
8.學校體育對提高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作用
9.學校體育中加強學生社會適應能力培養的基本要求
第三章 我國學校體育的目的與目標
1.學校體育的結構
2.學校體育目標的制定
3.我國學校體育的目的與目標
4.實現我國學校體育目標的基本途徑和基本要求
第四章 體育課程的學科基礎與編制
1.體育課程的含義
2.體育課程的概念及特點
3.體育課程的學科基礎
4.體育課程標準制定的理念
5.體育與健康課程的設計思路
6.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1版)
第五章 體育課程的實施
1.體育課程實施的概念與本質
2.體育課程實施的取向
3.實施體育課程改革策略應注意的問題
4.正確處理體育課程實施與計劃的關系
第六章 體育教學
1.體育教學的概念與特點
2.體育教學目標制定的程序
3.制定體育教學目標的基本要求和注意事項
4.體育教學內容的含義
5.體育教學內容的選擇
6.體育教學方法概念及選擇與運用
7.常用的體育教學方法
8.現代體育教學方法
9.體育教學組織形式
10.分組教學的組織形式
11.體育課的組織與管理
12.體育課程內容選編的基本要求
13.水平教學計劃、單元教學計劃、課時計劃制定的步驟和基本要求
14.體育學習評價的理念、目的、內容
15.體育課程學習評價實施
第七章 體育課程學習與指導
1.體育學習的含義與特征
2.體育學習的過程
3.體育學習策略的含義、特點與構成
4.體育學習策略的指導
第八章 體育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1.體育課程資源的特點、分類
2.競技運動項目的開發與利用
3.民族民間體育活動的開發與利用
4.新興運動項目的開發與利用
5.體育場地設施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6.人力資源的利用與開發
第九章 面向全體學生的課外體育活動
1.課外體育活動的概念、意義
2.課外體育活動的性質與特點
3.課外體育活動的組織形式
4.課外體育工作計劃的制定
5.課外體育活動的組織實施
第十章 學校課余體育訓練的特點與實施
1.學校課余體育訓練的性質與特點
2.學校課余體育訓練的組織形式
3.運動隊的組建
4.學校課余體育訓練計劃的制定
5.學校課余體育訓練內容
6.學校課余體育訓練方法及運用
7.學校課余體育訓練效果的評價
第十一章 課余體育競賽的特點與實施
1.課余體育競賽的意義與特點
2.課余體育競賽的常見形式
3.課余體育競賽的組織
4.學校課余體育競賽的計劃和規程
5.課余體育競賽的方法
第十二章 理想的體育教師
1.理想體育教師的素質要求
2.體育教師課堂管理的內容及其過程
3.體育教師工作特點
4.體育教師的職責
5.體育教師的教學與科學研究
第十三章 體育教師的職業培訓與終身學習
1.體育教育專業學科學習的內容與特點
2.體育教育專業的見習與實習的內容與方法
3.體育教師在職培訓的必要性與培訓模式
4.終身學習的概念及體育教師終身學習的必要性
(二)《運動生理學》考試大綱
緒論
一、運動生理學概述
二、生命活動基本特征
三、機體內環境與穩態
四、人體生理功能活動的調節
五、反饋與前饋
第一章 肌肉活動
第一節 細胞生物電現象
一、刺激、反應與興奮
第三節 肌肉收縮的形式與力學特征
一、肌肉收縮的形式
二、肌肉收縮的力學特征
第四節 肌纖維類型與運動能力
一、不同類型骨骼肌纖維的形態結構和功能特征
二、肌纖維類型與運動的關系
第二章 能量代謝
第一節 人體能量的供給
一、ATP與ATP穩態
二、ATP的生成過程
三、不同途徑合成ATP的總量及效率
第二節 人體能量代謝的測定
一、能量代謝測定原理與方法
二、影響能量代謝的因素
三、基礎代謝
第三章 神經系統的調節功能
第三節 神經系統的感覺分析功能
一、感覺概述
二、軀體和內臟的感覺功能
三、眼的視覺功能
四、耳的聽覺功能
五、內耳的平衡覺功能
第四節 神經系統對姿勢和運動的調節
一、運動傳出的“最后公路”
二、中樞對姿勢的調節
三、中樞對軀體運動的調節
第四章 內分泌調節
第一節 內分泌與激素
一、內分泌和激素的概念、作用及其特征
二、激素的細胞作用機制
三、內分泌功能軸
第二節 主要內分泌腺的功能
一、下丘腦和垂體
二、甲狀腺和甲狀旁腺
三、腎上腺
四、胰島
五、性腺
第三節 運動與內分泌功能
一、重要內分泌激素對運動的反應與適應
第五章 運動與免疫
第一節 免疫學基礎
一、免疫系統
二、免疫應答
第二節 運動與免疫
一、免疫功能對運動的反應與適應
第六章 血液與運動
第一節 血液的組成與特性
第二節 血液的功能
一、血漿的功能
二、血細胞的功能
第三節 運動對血液成分的影響
第七章 呼吸與運動
第一節 肺通氣
一、肺通氣的動力學
二、肺通氣功能的評定
三、肺通氣對運動的反應與適應
第二節 肺換氣和組織換氣
一、氣體交換的原理
二、氣體交換的過程
三、影響氣體交換的因素
第三節 氣體在血液中的運輸
一、氧的運輸
第四節 呼吸運動的調節
三、運動時呼吸運動的調節
第八章 血液循環與運動
第一節 心臟生理
一、心肌的生理特性
三、心臟泵血功能的評價
四、影響心輸出量的因素
第二節 血管生理
二、動脈血壓和動脈脈搏
三、靜脈血壓和靜脈回心血量
第三節心血管活動的調節
一、神經調節
二、體液調節
第四節 運動對心血管系統的影響
一、運動時心血管功能的變化
二、運動訓練對心血管系統影響
第九章 消化、吸收與排泄
第二節 排泄
三、腎在保持水和酸堿平衡中的作用
四、運動對腎功能的影響
第十章 身體素質
第一節力量素質
一、力量素質的生理學基礎
二、力量素質的測定與訓練
第二節 速度素質
一、速度素質的生理學基礎
二、速度素質的測定與訓練
第三節 無氧耐力素質
一、無氧耐力素質的學基礎
二、無氧耐力素質的測定與訓練
第四節 有氧耐力素質
一、最大攝氧量與無氧閾
二、有氧耐力素質的生理學基礎
三、有氧耐力素質的測定與訓練
第十一章 運動與身體機能變化
第一節 賽前狀態與準備活動
一、賽前狀態
二、準備活動
第二節 進入工作狀態和穩定狀態
一、進入工作狀態
二、穩定狀態
第三節 運動性疲勞
一、運動性疲勞的特點
二、運動性疲勞產生的生理機制
三、運動性疲勞的檢測指標
第四節 恢復過程
一、恢復過程的一般規律
二、促進恢復過程的措施
第十二章 運動技能的形成
第一節 運動技能的生理學基礎
一、運動技能的分類
二、運動技能形成的生理學機制
第二節 運動技能形成的過程
第三節 影響運動技能形成的因素
第十三章 年齡、性別與運動
第一節 兒童少年與運動
一、兒童少年的生長發育
二、兒童少年的生理特點
三、兒童少年的身體素質發展
第二節 女性與運動
一、女性的生理特點
二、女性運動的特殊問題
第三節 老年人與體育鍛煉
一、老年人與體育鍛煉
二、運動對老年人生理功能的影響
三、老年人健身運動的原則
第十四章 肥胖、體重控制與運動處方
第一節 身體成分概述
一、體重與身體成分
二、身體成分與體重控制的意義
三、理想體重與身體成分
第二節 肥胖與體重控制
一、肥胖的危害及其形成機制
二、體重控制與運動減肥的生理學機制
第三節 運動處方
一、概述
二、運動處方的制定與實施
三、運動處方實例
第十五章 環境與運動
第一節 冷熱環境與運動
第二節 水環境與運動
第三節 高原環境與運動
一、高原環境對運動能力的影響
二、人體對高原環境的反應和適應
復試科目名稱:運動訓練學、專項運動技術
參考書目及考試大綱:
參考書目
田麥久.運動訓練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7月第1版
田麥久.運動訓練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4月第2版
考試大綱:
《運動訓練學》考試大綱
第一章 競技體育與運動訓練
1.競技體育的發展趨勢;
2.運動訓練學及其理論體系
3.運動成績與競技能力
第二章 運動訓練的科學管理
1.運動訓練的管理體系
2.高水平運動隊訓練管理
3.高等院校及職業俱樂部優秀運動員的管理
4.競技體育后備隊伍的訓練管理
第三章 運動員選材
1. 運動員選材的概述
2. 運動選材的生物學基礎
3. 運動員科學選材的實施
第四章 運動訓練的基本原則
1. 運動訓練原則和運動訓練規律釋義;
2. 運動訓練原則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3. 各訓練原則釋義、學科基礎及訓練學要點
第五章 運動訓練方法與手段
1. 運動訓練方法與手段的區別和聯系;
2. 現代運動訓練方法的發展趨勢;
3. 模式訓練法和程序訓練法的基本結構;
4. 分解、完整、重復、持續、間歇等訓練法的分類及其應用;
5. 運動訓練手段的基本結構、基本分類;
第六章 運動員體能及其訓練
1. 體能訓練的基本內容、意義及要求;
2. 力量素質的類型及其常用訓練方法;
3. 兒童少年力量訓練注意事項;
4. 速度素質分類及其訓練方法;
5. 速度素質訓練注意問題;
6. 耐力素質分類及常用訓練方法;
第七章 運動員技術能力及其訓練
1. 運動技術構成要素及基本特征;
2. 運動技術的決定因素;
3. 運動技術評價的標準和指標;
4. 運動技術訓練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5. 何謂技術風格,技術風格的影響因素;
6. 運動技術創新缺損時的相關訓練對策;
第八章 運動員戰術能力及其訓練
1. 競技戰術構成及分類;
2. 體能和技能對競技戰術的影響;
3. 戰術訓練的常用方法;
4. 戰術方案的基本內容;
5. 制定戰術方案的注意事項;
6. 戰術訓練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第九章 運動員心理能力與運動智能及其訓練
1. 心理能力與其它競技能力的相關關系;
2. 心理能力訓練的常用方法;
3. 運動智能的重要作用;
4. 心理訓練與思想政治工作的異同;
第十章 多年訓練過程的計劃與組織
1. 運動訓練過程的基本結構;
2. 按訓練階段劃分的訓練計劃種類;
3. 運動訓練計劃的基本內容;
4. 制定多年訓練計劃的必要性;
5. 全程性多年訓練計劃的階段劃分;
6. 基礎訓練階段的主要任務、基本內容和負荷特征;
8. 專項提高階段和最佳競技階段訓練內容和負荷安排的異同點;
9. 何謂“高原現象”,導致“高原現象”的原因有哪些;
10. 如何保持集體項目運動隊的競技能力;
11. 競技保持階段訓練內容和負荷安排特點;
第十一章 運動員年度訓練過程的計劃與組織
1. 年度訓練計劃的類型;
2. 何謂競技狀態,競技狀態與大周期階段劃分的關系;
3. 不同訓練水平運動員年度訓練周期類型的選擇;
4. 訓練大周期日程確定的工作步驟;
5. 準備期、比賽期和恢復期各階段的訓練任務、內容選擇和負荷安排;
6. 微縮大周期在現代競賽制度下的重要作用;
7. 比賽類型的劃分及其任務;
8. 如何科學安排年度訓練過程中的負荷量和負荷強度;
9. 如何科學安排不同訓練水平和不同項目運動員的賽前中短期集訓;
10. 年度訓練計劃表的主要內容;
第十二章 訓練周課過程的計劃與組織
1. 訓練周類型劃分及其訓練任務;
2. 各類型訓練周計劃的主要內容、負荷變化及手段方法;
3. 訓練課的類型;
4. 訓練課的基本結構;
第十三章 參賽的準備、進行與總結
1. 如何在訓練內容上科學安排賽前訓練工作;
2. 運動員參賽風險管理的組成部分;
3. 教練員賽場指揮的基本原則;
4. 運動員參賽行為表現的種類;影響運動員參賽行為的因素;
5. 參賽總結的作用、主要內容和基本原則;
第十四章 項群訓練理論
1. 了解項群訓練理論的建立及其科學意義;
2. 了解競技運動項目的主要分類體系;
《專項運動技術》考試內容
專項運動技術考試內容為運動技能面試,自選一種運動項目進行運動技能能力測試。
具體運動技能測試內容由面試小組指定進行測試。運動技能測試過程中運動裝備自行準備。
加試科目名稱:體育概論、體育心理學
參考書目及考試大綱:
參考書目:
楊文軒.體育概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第三版
季瀏.體育心理學.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6年第三版
考試大綱:
《體育概論》考試大綱
第一章體育概念
第一節體育概念的演變
第二節體育的基本概念
第三節體育的本質
第二章體育功能
第一節體育功能概述
第二節體育的自然質功能
第三節體育的結構質功能
第四節體育的系統質功能
第三章體育目的
第一節確定體育目的的依據
第二節我國體育目的與目標及其關系
第三節實現我國體育目的、目標的基本途徑和要求
第四章體育手段
第一節體育手段概述
第二節身體運動和體育運動技術
第三節體育基本手段與體育運動項目
第五章體育科學
第一節體育科學的形成和發展
第二節體育科學的三維視角
第三節體育科學體系
第六章體育過程
第一節體育過程概述
第二節體育過程的要素
第三節體育過程的結構與控制
第四節體育過程與相關過程的關系
第七章體育文化
第一節體育的文化屬性與含義
第二節中西方體育文化的比較
第三節奧林匹克文化
第四節體育文化的繼承與創新
第八章體育體制
第一節體育體制的概念及其構成
第二節體育體制的特點與作用
第三節中外體育體制的比較
第四節我國體育體制改革的趨勢
第九章體育發展趨勢
第一節從人發展的角度看體育發展趨勢
第二節從社會發展的角度看體育發展趨勢
《體育心理學》考試大綱
第一章體育心理學概述
第一節體育心理學的定義和研究對象
1、體育心理學與運動心理學、鍛煉心理學的關系2、體育心理學的定義3、體育心理學的多維性
第二節學習體育心理學的意義
1、體育實踐工作的需要2、體育科學研究的需要
第三節體育心理學的簡史和發展方向
1、體育心理學的簡史2、體育心理學的發展方向
第四節體育學習的心理學基礎
1、行為主義心理學理論與體育學習2、認知心理學理論與體育學習3、建構主義心理學理論與體育學習4、人本主義心理學理論與體育學習
第二章運動中的目標定向和目標設置
第一節體育活動中的目標定向
1、何謂目標定向2、體育活動中的學習目標定向和成績目標定向3、體育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目標定向
第二節體育活動中的目標設置
1、何謂目標設置2、目標設置的作用3、體育活動中有效目標設置的原則
第三節體育活動中團隊目標設置的方法
1、何謂團隊2、團隊目標的作用3、團隊目標的設置方法4、設置團隊目標時應該注意的問題
第三章運動興趣和動機
第一節運動興趣
1、何謂運動興趣2、運動興趣的品質3、運動興趣的分類4、影響運動興趣水平的主要因素
第二節運動動機
1、運動動機的定義2、運動動機的功能3、運動動機的分類4、運動動機的培養與激發
第四章運動歸因
第一節歸因理論
1、Heider的理論2、Jones和Davis的相應推斷理論3、Kelley的三度理論
第二節運動中的歸因分析
1、內部、外部歸因2、歸因與情緒反應3、穩定性
第三節影響運動歸因的因素
1、內部因素2、外部原因
第四節運動中的歸因訓練
1、再歸因訓練2、體育運動中的歸因訓練第
五章體育活動與心理健康
第一節體育活動的心理效益
1、對體育鍛煉的界定2、對心理健康的認識3、體育鍛煉的心理健康效益
第二節體育活動的堅持性
1、參與體育鍛煉的理由2、不從事體育鍛煉的理由3、退出體育鍛煉的理由4、影響人們堅持鍛煉的因素
第三節體育活動行為的理論、預測及干預
1、鍛煉行為的理論2、鍛煉行為干預
第四節體育活動的成癮行為
1、鍛煉成癮的界定2、鍛煉成癮行為的測量3、關于鍛煉成癮行為的研究
第六章喚醒、焦慮、心境狀態與運動表現
第一節應激、喚醒和焦慮的定義
1、應激2、喚醒3、焦慮
第二節喚醒、焦慮與運動表現的關系
1、驅力理論2、倒U形假說3、個人最佳功能區理論4、多維焦慮理論
第三節影響賽前狀態焦慮的主要因素
1、影響運動員賽前狀態焦慮的環境因素2、影響賽前狀態焦慮的個體因素
第四節心境狀態與運動表現
1、心境狀態的概念2、心境狀態的測量3、心境狀態與運動員的成就水平4、心境狀態與運動疲勞的監測5、賽前心境狀態與運動成績的預測6、人格與心境狀態的交互作用模式對運動表現的預測第
七章心理技能訓練
第一節心理技能與心理技能訓練
1、心理技能2、心理技能訓練3、心理技能訓練計劃、方案與實施
第二節運動中的行為干預方法
1、漸進放松訓練2、自生訓練3、氣功放松法4、生物反饋訓練5、系統脫敏訓練6、模擬訓練
第三節運動中的認知干預方法
1、表象訓練2、認知訓練3、暗示訓練
第八章動作技能的學習
第一節動作技能概述
1、什么是動作技能2、動作技能學習過程的變化特征3、動作技能的分類、測量與評價
第二節動作技能的形成過程
1、動作技能形成的理論2、動作技能形成的階段3、動作技能形成的途徑
第三節影響動作技能學習的因素
1、影響動作技能學習的內部因素2、影響動作技能學習的外部因素
第四節動作技能的學習與訓練
1、言語指導與示范2、練習3、反饋
第五節動作技能的遷移
1、技能遷移及其理論2、技能遷移的測量與評價3、影響技能遷移的因素4、遷移的原則
第九章體育教學效果的心理學優化
第一節體育教學設計的心理學基礎
1、確定體育教學目標2、選擇體育教學內容的依據和途徑3、分析教學對象4、選擇教學組織形式與方法5、實施體育教學評價
第二節體育教學策略的心理學原理
1、體育教學策略2、體育學習策略3、體育學習策略的教學
第三節體育教學環境心理
1、體育教學環境的心理學分析2、體育課堂的心理氣氛3、體育課堂學生不良行為的控制
第四節體育課堂學習過程的心理學評價
1、體育課堂學習過程的心理學評價目的2、體育課堂學習過程的心理學評價的內容3、體育課堂學習過程的心理學評價的方法
第十章體育教學中的個別差異
第一節體育能力的差異
1、體育能力的含義2、體育能力的差異對動作技能形成的影響3、體育能力的差異及其教學策略
第二節智力因素的差異
1、智力的結構與體育活動2、體育運動中智力差異
第三節非智力因素的差異
1、動機、興趣和態度的差異2、個性心理的差異
第四節體育待優生的心理
1、體育待優生的分類2、體育待優生的心理致因3、體育教學時注意的事項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