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天舉辦的首屆國際學習型城市大會上,由首都學習型社會研究院完成的《北京市成人“終身學習素養”研究報告》首次發布。
報告顯示,調查人群中,超過一半的人每天學習時間不足半小時,碩士的終身學習素養低于本科生,學習時間甚至不及高中生。
提升就業技能成學習動力
首都學習型社會研究院由市學習辦和北京師范大學[微博]聯合成立,此次調查涉及除豐臺外的其他區縣,共發放網絡和紙質問卷43631份,回收問卷31746份,有效樣本20237份。
首都學習型社會研究院研究人員謝浩解釋,看書、到社區學校聽課、上網學習、上培訓學校等都可算作學習。從學習時間上來看,50.6%的調查者每周學習時間在3小時以下,相當于每天學習時間不足半小時。城市居民在學習時間投入上顯著高于鄉鎮居民;16歲至24歲群體的學習時間最多,調查顯示,真正影響個人學習時間的并非外在環境,而是自身學習意愿。
被調查者中,將“提升專業技能,獲得更好就業機會”作為“學習動力”的市民最多,達59.64%,而選擇“出于自己的興趣去鉆研一些東西”的市民比例為40.31%。
市民最想學習什么?專業知識和技能、教育兒女、健康養生、心理健康、外語等都占到較高比例,投資理財的比例則比較低。
學習素養與學歷關系不大
終身學習素養的調查指標包括學習準備、自我認知和規劃、學習過程管理、學習資源管理、學習方法和社會性等五方面。
傳統觀點中認為,學歷層次越高,終身學習素養水平會相對較高,但調查發現,二者并無顯著相關性。在終身學習素養得分上,博士排第一,本科生排第二,然后才是碩士。而在每周投入的學習時間上,博士投入最多,約7.44小時,其次是本科生,碩士生只有5.55小時,比高中生每周5.79小時的學習時間還少。
報告認為,碩士是我國專業領域高級人才的主要群體,但其表現出的終身學習素養與觀念預期存在巨大的差異,這一問題值得深思。
家庭所累使女性難學習
男性的終身學習素養整體高于女性,報告分析,女性是負擔家庭事務的主要群體,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她們的學習水平。
調查顯示,市民終身學習素養下降的時間拐點趨于年輕化,女性在35歲左右,男性在54歲。這表明,女性群體在35歲之后,通過自主學習來進行提升的可能性越來越低。報告分析,這主要是因為女性更多受到家庭、養育子女等方面的限制,對自身學習和發展關注不夠。
首都學習型社會研究院副教授鄭勤華分析,拐點出現得越晚越好。中年和老年群體工作經驗和生活經驗逐漸豐富,如果學習能力也能同步提高,對社會發展、個人前途等都有好處,希望政府和社會關注中年和老年群體的終身學習。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