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2014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網上預報名正式開始。但這一次,原本一心要考研的殷卻選擇了放棄。
讓殷決定放棄考研的原因有很多,即將于2014年秋季入學開始實施的研究生教育全面收費政策正是其中一個。
對于家在北京的殷來說,“交學費”并不是一個問題,她考慮更多的是“性價比”:“國內讀研也要交學費了,再加上住宿費、生活費等,三年算下來也要花不少錢。既然都要花錢,還不如申請出國試試。”
殷的考慮代表了不少考研族的想法,但并非全部。
對于黑龍江科技大學大四學生朱子男來說,全面收費的新政策對他的考研決定沒有產生任何影響。
“7000多元的學費我并不覺得貴,何況還可以申請獎學金。”朱子男說,“研究生國家獎學金一年有20000元,得一次就夠本了!”
全面收費政策出臺后,許多像殷和朱子男一樣的考研族正在做著不同的選擇。在他們心中,代表著讀研成本和收益的天平正在搖搖晃晃。各不相同的自身情況和對新政策的不同解讀,影響著他們最終做出截然不同的決定——繼續考研、直接就業或者出國深造。 同一個政策,殷看到了收費,而朱子男卻讀出了獎學金。那么,這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改革?此次改革又會對高校、學生乃至中國的研究生教育帶來何種影響?
打破“雙軌制”
今年2月,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和教育部聯合出臺的一份名為《關于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機制的意見》的文件,引發了人們的關注和熱議。
這份文件主要包括三方面內容:一是完善研究生教育財政撥款制度,中央及地方財政都要建立健全包括生均綜合定額撥款、績效撥款、獎助經費在內的財政撥款體系;二是完善研究生獎助政策體系,設立研究生國家獎學金,將研究生普通獎學金調整為國家助學金;三是建立健全研究生教育收費制度,取消公費自費“雙軌制”。
“這是一項早就應該開始的改革,有利于推動我國研究生招生和培養制度的規范化。”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向《科學新聞》記者表示。
實際上,長期的研究生教育收費“雙軌制”給學生和老師都帶來了很多矛盾和問題。比如,手中有公費指標的老師可以招到公費生,而學生報考沒有公費指標的老師,成績再好也只能自費,導致了很多不公平現象的出現。
而此次研究生教育收費改革則有利于解決“雙軌制”產生的矛盾和問題。
同時,從改革內容上來看,對研究生收取學費無疑能夠擴大中國高等教育的經費來源。
支持此次改革的人認為,一旦研究生向學校交納學費,學校對學生的責任感和服務意識有可能會增強,而有了獎學金所產生的“鯰魚效應”,研究生學習的積極性也會有所提高。
雖然也對此次改革持樂觀態度,但廈門大學教育研究院教授別敦榮同時指出,在政策實施過程中,相關部門一定要努力避免收費制度可能帶來的負面效應,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獎助學金等其他配套措施要真正落到實處,否則“可能會給我國的高等教育帶來嚴重損害,甚至給公平公正的社會原則造成破壞”。
引發擔憂
別敦榮的擔憂并不是沒有依據。
在全面收費政策出臺前,不少高校已經作為改革試點開始對研究生教育進行收費。這些改革試點高校為后來的全面收費改革積累了經驗,但同時一些高校的具體實施方法也凸顯出不少問題。
記者了解到,在獎助學金的發放上,大部分試點高校都采取以獎助學金沖抵全部或者部分學費的做法。扣除學費后如還有剩余,學校會再將余下的獎助學金按月發放給學生。對于大部分學生而言,雖然名義上需要交納學費,但實際上并沒有造成負擔。
但有些高校采取的方式是,在每學期開學前先要求學生將學費交上,然后再進行獎學金的評定和發放,而獎學金真正發放給學生則要等到開學幾個月之后。“這種獎學金發放方式只是針對已經入校的學生,而不是針對全體考生。”對于這種現象,別敦榮認為,“這無疑提高了家庭困難學生入學的門檻。”
而儲朝暉則表示,當前高校的獎學金體系不只在發放方式上存在問題,更深層的問題出在評價方式上。“對研究生的評價應該主要看研究潛力,如果僅僅是看考試分數,那其實是對學生的誤導。”
除了對獎學金發放的質疑外,全面收費政策的實施也讓人們對那些處于邊緣地位的高校和冷門學科捏了一把汗。
此前,有媒體報道稱,2012年上海理工大學對計劃外學生實行補貼,實現研究生全部公費,當年的報考人數上漲了30%。在專業調劑時,申請調劑到全公費專業的人數“爆滿”。由此不難窺見,公費確實能夠成為部分非重點院校招攬生源的重要途徑。
全面收費之后,高校之間的競爭將會變得更加激烈。在競爭環境下,一部分冷門專業和水平相對較弱、地理位置較偏的高校將處于更加不利的位置。
改革待深化
雖然面臨著種種質疑,但研究生收費改革似乎被更多的人寄予厚望,把它當作中國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的突破口,期待其能盤活整個研究生教育。
在別敦榮看來,這樣的期望有些“過高”。他認為,僅僅通過收費無法解決中國研究生教育面臨的經費短缺問題,也無法保證一定能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覺性。
由此次研究生收費改革開始,更多人期望包括高校管理體制等更深層次的改革能夠盡早起步。
比如,當前一些大學“鐵飯碗”現象仍然存在。高校被分為三六九等,決定學校所擁有資源多少的關鍵因素往往是歸屬關系,而不是大學的辦學水平。
對此,儲朝暉認為,應當大力推進大學管理體制的變革,把“辦大學的”和“管大學的”分開,激勵更多的大學盡可能提升自身的教學質量。
目前,全面收費制度還沒有得到具體實施。政策的變化到底會給明年入學的研究生、高校以及此后的研究生教育產生什么影響,是否還會出現更多的問題,可能需要等到政策真正實行后才能找到答案。但毋庸置疑的是,要想推動中國研究生教育的發展,還需要在本質上進行更深層次的改革,形成能夠相互補充、促進和配合的完整體系。(原標題《研究生全面收費面面觀》)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