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大學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把提升質量作為研究生培養的首要任務,抓牢抓實選拔、培養、提升、畢業四道關口,持續推進研究生教育改革,努力培養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優秀人才。
突出三個導向,深化改革把好“入學關”。堅持以服務需求為導向,深化研究生招生選拔機制改革,將招生計劃與國家關鍵領域人才需求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有機結合起來,與食品科學與工程、輕工技術與工程2個世界一流建設學科發展有機結合起來,與培養質量、導師科研能力、學科發展需要有機結合起來,動態調整研究生招生計劃。堅持以全面發展為導向,深入推進“學校規劃、學院統籌、導師主導”的選拔模式,全面提升研究生生源質量。通過開展優秀大學生暑期夏令營、舉辦國際學科競賽、利用新媒體加強招生宣傳等方式,吸引更多優秀學生報考。在考核環節中,碩士研究生招生實施知識水平、科研能力考核并重,博士研究生招生實施“申請—考核制”,著力從傳統的知識點考核向綜合能力、綜合素質考核轉變,注重選拔具有多元學科背景、科研潛質突出的優秀人才。堅持以德才兼備為導向,全面考核考生的政治素養、思想表現和道德品質,實施思想政治素質考核“一票否決制”,推廣研究生心理測試,實現入學心理測試和心理建檔工作全覆蓋。
抓好三個關鍵,因材施教把好“培養關”。抓好研究生導師隊伍建設,修訂研究生指導教師工作條例和遴選辦法,落實研究生導師立德樹人職責,強化研究生導師崗位意識建設,突出師德師風在研究生培養中的關鍵作用,選拔思想政治過硬、師德師風高尚、業務素質精湛的優秀導師組建“教師育人工作室”,在構建學校“三全育人”體系格局中發揮示范帶頭作用。抓好研究生培養方案改革,暢通本碩博階段課程通道,打破不同專業選修課程界限,研究制定碩博貫通的培養方案、優選機制和退出辦法。投入專項經費支持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項目建設,鼓勵導師在教學內容、課程設置、教材建設、教學方法等方面形成自身的風格和特色,打造《發酵過程優化與控制》《食品感官評定》等一批兼具特色性、高階性、挑戰性的研究生“金課”。抓好國際化培養環節,發揮學校在食品、設計等方面的學科優勢,與多所國外高校聯合共建雙學位培養項目,發起成立“一帶一路”高校食品教育科技聯盟,持續實施研究生海外研修選派工作,多樣化、多渠道、多層次拓展研究生國際學術交流途徑,提升研究生教育國際化水平。
堅持三個融合,協同共進把好“提升關”。堅持推進學術型研究生培養與科研創新深度融合,將科學精神、創新思維、創造能力培養貫穿教育全過程中,設置優秀博士研究生培育基金,積極開展博士研究生跨學科交流培養。加大對各級各類研究生科研創新計劃項目、海外研修等專項經費投入,舉辦各類研究生創新實踐系列大賽和學術文化活動,注重提升研究生科研能力、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堅持推進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與企業科研深度融合,完善校企、校地、校所協同育人機制,發揮好科研院所、企業工作站、協同創新中心、產業教授等平臺資源,發揮好企業第二導師作用,建好企業第二導師“專家庫”,實現專業學位研究生論文選題100%來源于校外委托項目。堅持推進過程管控與研究生成長深度融合,遵循研究生教育規律,加強研究生培養過程管理,試點開展博士、碩士研究生限期中期考核。同步推進論文開題、論文階段小結等過程管理,加大分流退出力度,切實保障研究生培養質量。
落實三項工作,重心前移把好“出口關”。扎實推進精準化學業預警工作,利用大數據、信息化手段實現研究生學業進度實時監控,設置研究生課程學習、論文開題、專業實踐、畢業答辯等關鍵節點提醒,幫助研究生導師和學生及時掌握學習進度,在培養計劃內實現相對自主的學業發展,至2019年底超最長年限全日制在校研究生人數清零。嚴格落實論文評審工作,對博士學位論文實行全盲審,鼓勵學院對碩士學位論文進行全盲審,對送審結果偏差的學科實施警告、整頓或減少招生計劃,對抽查存在問題的論文,實行學位質量問責制度,實施博士研究生預答辯和碩士研究生學院分組答辯制度,有效提升了研究生論文質量,在國務院學位辦博士學位論文抽檢中學校連續九年合格率達100%。切實做好研究生培養質量動態反饋工作,發揮校院兩級學位評定委員會作用,優化學位授予標準和科研成果考核標準,把論文盲審、抽檢與學院任期目標考核掛鉤,探索建立基于大數據的研究生教育質量監測與分析系統,實現研究生培養閉環管理。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